今年3月底,國家相關部門決定,2016年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意味著2008年以來實施了八年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將取消。 眾所周知,取消玉米臨儲政策是玉米去庫存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臨儲政策取消之后,如何化解玉米的巨大庫存,市場各方的反應如何?記者隨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的玉米行情調研小組在吉林、遼寧兩省進行了深入調研。 玉米庫存居高不下,形勢不容樂觀 “這兩年玉米生意不好做,價格一直下降。去年年底開始,邯鄲等地的玉米陸續(xù)就過來了,做這么多年玉米生意,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玉米出關。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糧食貿易商趙明潤說。 據(jù)了解,截至4月30日,臨儲玉米累計收購量1.25億噸,遠超過兩年同期水平(去年8000萬噸,前年6900萬噸),臨儲玉米庫存量已達2.6億噸以上。如何消化如此巨大的庫存,確實給政府與市場出了一個很大難題。 2016 年5月,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定向拍賣2012年玉米總量40萬噸,全國統(tǒng)一拍賣底價1300元/噸,僅限酒精和乙醇企業(yè)參拍。今年,臨儲一次性轉國儲輪換及定向銷售等出庫形式更加靈活,臨儲開拍也有望刷新近年成交高值。然而,成交率過低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而且,與龐大的庫存量相比,當前的拍賣量并不足以對巨大的庫存形成影響。 相關市場人士分析,由于臨儲玉米庫存龐大,導致下一年度期初庫存十分充裕,盡管今年玉米的種植面積小幅縮減,政府也取消了臨儲收購政策,但消費增幅難抵供應充足,仍將維持供應寬松的格局。 巨大的庫存量也給市場帶來諸多壓力。吉林一家糧食貿易商更是“改弦更張”,從原來的玉米貿易轉到了玉米收儲生意。該貿易商說:“現(xiàn)在玉米貿易形勢不好,從頭忙到尾,不虧錢就不錯了,貿易沒法兒做,還不如在家里收玉米呢。”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已經(jīng)沒有多余的玉米,我們今后將主要等待政府投放。”吉林一家玉米深加工企業(yè)表示,據(jù)調查,多家深加工企業(yè)表達了上述看法。 “近幾年國內玉米淀粉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年出口數(shù)量僅在千噸左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庫存的難度。”大連一家玉米市場機構研究員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去年高粱、大麥和玉米干酒糟(DDGS)對玉米的替代量高達2000萬噸以上,但今年受到國內玉米價格下行以及反傾銷(反補貼)DDGS條例的頒布,預計替代量整體將出現(xiàn)下滑。 利好消息迭出,助力玉米全產業(yè)鏈去庫存 41歲的胡振玲是吉林省松原市扶余縣弓棚鎮(zhèn)王美窩棚的一位農民,今年種了30畝地,從去年開始,她由原來種玉米全部改種了花生,每畝地多收入近300元,她說:“聽說玉米補貼要取消,而且種玉米也確實不掙錢,我從去年就改種了花生,一年下來收入近10萬元,比種玉米劃算。”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8 16:0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