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頁 飼料 飼料要聞 查看內容

大豆流拍暴露收儲后遺癥

  對于08/09年度國家收儲的725萬噸大豆(資訊,行情)中,150萬噸大豆為儲備豆,而575萬噸大豆則為臨時儲備豆,無論從保持大豆品質來說,還是從節(jié)省財政開支的角度來考慮,臨時收儲大豆短期內還將重新流入市場。從7月23日開始,國家拋儲拉開序幕,截至8月20日當周,國儲先后舉行了5次拋儲,拍買規(guī)模均為50萬噸,三級大豆價格定在3750元/噸。不過五次拍賣鮮有買家對拍賣感興趣,共成交20207噸,平均成交比例為0.8%。

  一方面,國儲面臨著庫容與資金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油粕價格上漲,壓榨利潤豐厚,油廠卻無豆可榨,兩種矛盾并存。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政府方面:經(jīng)濟初現(xiàn)曙光,農產品(000061,股吧)穩(wěn)字當頭

  從近期公布的宏觀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經(jīng)濟已經(jīng)步入復蘇,而且并沒有出現(xiàn)市場所預期的通貨膨脹。但是在拉動經(jīng)濟上漲的“三駕馬車”中,目前的復蘇還是基于擴張政策作用的結果,也就是投資在首輪經(jīng)濟復蘇中起到了決定的作用。但是擴張政策并不具有持久性,長此以往很可能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而使得經(jīng)濟回升也是“曇花一現(xiàn)”。目前政府多次重申,短期內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不變,那么這種背景下,物價穩(wěn)定又成為政府調控的重點。對于其他農產品來說,對外依存度不高,但大豆卻恰恰相反,對外依存度達到70%以上,而且豆類又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作物,因此無論從今年的收儲還是拋儲來看,政府都在用有形的調控之手對弈無形的市場之手,近期的拍賣政策我們也可以略見一二。東北大豆市場價格在3400-3600元/噸左右徘徊,明顯低于3750元/噸的拍賣價格,國家這樣做,我認為出于兩點考慮:第一,一個月后新豆上市,為了保證豆農的利益,近期拍賣價格不能太低,拍賣只是為了緩解庫存壓力,并非打壓價格;第二,目前大豆正處于青黃不接狀態(tài),美國農業(yè)部的數(shù)字游戲牽動農產品的神經(jīng)。美豆的變化無常直接影響到國內大豆價格,為了防止國內大豆價格的后期大幅上漲,政府給市場一個信號,我們不缺豆子,如果上漲國儲就拋,這樣,國內大豆價格就平抑在窄幅的區(qū)間內部。

  油廠:與國儲博弈,倒逼補貼政策

  目前國產大豆報價均值在3550元/噸,豆粕(資訊,行情)3400元/噸,豆油(資訊,行情)7300元/噸,按照均值來計算,目前油廠壓榨利潤也有200元/噸左右,油廠利潤還是相當豐厚的。但是如果油廠3750元/噸的價格接貨,壓榨利潤在20元/噸左右,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可能會出現(xiàn)虧損。雖然國儲大豆品質好,但是對于微薄的盈利,以及新豆馬上上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yè)對國儲大豆拋售的期待。不過按照以往,在利益驅動下,油廠可以采取挺粕或者挺油的策略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會貿然停榨,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油廠均保持不作為態(tài)度。因為油廠也在盤算:政府收購大豆已經(jīng)補貼給中儲糧每噸50元的收購補貼以及120元的保管輪換補貼,按照700萬噸來計算,補貼費用已經(jīng)達到11.9億,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豆上市,預期還要收儲,庫容怎么解決,政府肯定要出手臨時儲備豆,這樣的高價,不補貼不接貨。在油廠的這種預期下,市場開始傳言政府補貼油廠200元/噸的消息,這也是油廠倒逼政策出臺的初現(xiàn)成效。該政策如何實施還有待觀察,不過一點可以肯定,國家高價收儲的大豆,的確成為燙手山芋,國家應該會采取相應策略來慢慢消化。

  反思:新豆上市,收儲政策路在何方

  對于國產大豆,國家不惜重金“救市”,政策初衷是好的,但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不利,非但沒有保護好豆農的切身利益,卻造成國內油廠的大面積停產、進口大豆的高歌挺進。東北是非轉基因大豆的最后堡壘,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保護好,最終將會造成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產業(yè)鏈的整體傾覆。政府也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保護豆農的利益,但是卻將豆農與油廠的利益割裂開來,甚至將其放到對立面,這明顯時混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如果油廠沒有了,豆農的豆子賣給誰?非轉基因大豆是需要呵護,東北壓榨油廠同樣尚在襁褓,我們目前的收儲政策直接將脆弱的國內大豆產業(yè)鏈置身于強大的跨國糧油企業(yè)面前,競爭環(huán)境不公平,保護思路不明確。

  新年度大豆馬上就要上市,在總結上年度大豆收儲、拋儲問題后,預計國家會改變相應政策思路。筆者也贊同市場上流行的說法,讓油廠加入收儲行列,而不是中儲糧一頭獨大。從短期來看,這樣的收儲政策能夠節(jié)省財政支出、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切實落實惠農政策;從長遠來看,為處于襁褓中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yè)鏈營造一種既不失公平又不失呵護的環(huán)境,讓其慢慢成長,從而打破美國農業(yè)專家對我國非轉基因大豆“善意”的規(guī)劃――放棄榨油,全部轉為食品豆。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這更是一種使命,希望有朝一日,我國的非轉基因大豆油也能大批量出口海外,貼上標簽“MADEINCHINA”。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fā)布主題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23:0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