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風之子 近幾年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持續(xù)下降,且下降幅度大、時間久、波及面廣,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近年糧價下跌的情況及特點自1995年10月份以來,以大米和玉米價格開始下降為標志,我國市場糧價持續(xù)大幅度下降,至1999年10月份為止,糧價呈低迷、下降狀態(tài)已達49個月之久。在此期間,受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的影響,從1998年5月份開始,市場糧價雖然有所回升,但從1999年9月份開始又呈跌勢。目前我國幾種主要糧食品種的批發(fā)價格基本上處于近4年來的最低點。
按年度平均價格計算分析,1999年與1996年相比,糧食批發(fā)市場價格(大米、小麥和玉米價格的平均數)累計下降 23.5%,其中大米下降 22.9%6,小麥下降 25.7%,玉米下降 ZI.6%。
此外,同期大豆價格下降用。8%。
1.累計下降幅度大。按月度平均價格計算分析,我國大米價格是從1995年10月份開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秈米價格已累計下降32.4%,粳米價格已累計下降33.2%。
玉米價格也是從1995年10月份開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計下降39.9%。小麥價格是從1996年4月份開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計下降39.2%。大豆價格是從1996年9月份開始下降的,至1999年10月份止,已累計下降36.8%。從上可知,各糧食品種的價格均是從1995年下半年以來該品種新糧上市時開始下降的。
2.下降時間長。自1995年10月以來到1999年10月份為止,大米已連續(xù)49個月、玉米也已連續(xù)49個月、小麥已連續(xù)43個月、大豆已連續(xù)38個月處于價格低迷、下降狀態(tài),為20年來糧價低迷期最長的時期。
3.下降范圍廣。這次糧價下降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國性的;不是個別品種的,而是所有品種的:不是某一種價格,而是各種價格。各地區(qū)、各糧食品種(大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各種價格(收購價格、批發(fā)價格、零售價格和出口價格)均下降。以大米為例,1999年9月與上年同期相比,收購價格(稻谷)下降13%,批發(fā)價格下降12.8%,零售價格下降9%,出口價格下降互2%。
4.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同時下降。這次國內糧價下降基本上是與國際糧價下降同時發(fā)生的,并略提前于國際市場。自1995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以大米價格開始下降為標志,市場糧價持續(xù)大幅度下降,至1999牢10月份為止,國際糧價呈低迷、下降狀態(tài)已達48個月之久。其中,大米價格(曼谷離岸價,含碎25%)基本上是連續(xù)48個月波動下降,累計下降43.7%;小麥價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貨價)從1996年5月份開始至1999年10月份已42個月連續(xù)下降,累計下降59.1%:玉米價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貨價)從1996年7月份開始至1999年10月份已40個月連續(xù)下降,累計下降62.4%:大豆價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貨價)從1997年5月份開始至今已30個月連續(xù)下降,累計下降44.6%。
二、近年糧價下降的原因分析(-)糧食持續(xù)增產豐收,總量供給充足由于我國農業(yè)政策的成功和科技進步的作用,我國糧食生產從1995年到1998年已連續(xù)4年獲得豐收,產量分別為 46662萬噸、 50454萬噸、 49417萬噸和 51230萬噸,在 1994年的基礎上4年累計增產19722萬噸。糧食生產的豐收,使糧食供給充足,糧食產量總量已經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國家糧食儲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告別了糧食短缺時代。1996~1998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連續(xù)3年超過400公斤,其中1996年人均年占有量達到419公斤,1997年達到401公斤,1998年達到412公斤。
?。ǘ┘Z食需求增長緩慢,供需平衡有余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改善,絕大多數城鄉(xiāng)居民穩(wěn)定地越過溫飽線,恩格爾系數明顯下降,分別從1981年的 56.7%和 59.7%下降到 1998年的 44.5%和 53.5%,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彈性也隨之下降。
自 1994年以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每年消費的口糧分別從 102公斤和 257公斤下降到 1998年的87公斤和249公斤,分別下降15%和3%。
從糧食間接消費看,近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對由糧食轉化而來的動物性食品的消費增長也明顯慢于供給的增長。例如,從1994年到1998年,我國的豬、牛、羊肉產量增長了24.5%,禽肉產量增長了39.9%,禽蛋產量增長了36.5%,水產品產量增長了82.3%,而同期城市居民對豬、牛、羊肉、禽肉及水產品的購買量之和反而下降68%,即使加上在外飲食消費部分,城市居民總消費增長緩慢是毋庸質疑的,農村居民的消費也僅增長了21.7%。因此,糧食需求增長緩慢,糧食從總體上供大于求,供需平衡有余的態(tài)勢明顯。
(三)近幾年糧食大量凈進口,加劇了國內糧食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在國內糧食供大于求、糧食積壓嚴重的情況下,近5年的前兩年我國不但沒有大量出口糧食,反而大量進口了糧食。 1995年和1996年我國分別凈進口糧食1867萬噸和1057萬噸,1997年和1998年分別凈出口糧食154萬噸和197萬噸,1999年l-9月份又由上年同期凈出口轉變?yōu)閮暨M口41.3萬噸,近5年來累計凈進口糧食2613萬噸。這些糧食基本上是商品糧,投到了市場,因此,加劇了國內糧食供大于求的格局,無疑對糧食價格的走勢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ㄋ模﹪鴥韧饧Z食市場價格互動效應密切國際糧價的持續(xù)大幅度下跌,不但帶動國內糧價下降,而且抑制了國內糧價的回升。
對近幾年國內外糧價關系所做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1995年11月以來,我國大米月度批發(fā)價格與國際市場同期可比口徑相應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73:1996年5月以來,我國小麥月度批發(fā)價格與國際市場同期可比口徑相應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87:1996年7月以來,我國玉米月度批發(fā)價格與國際市場同期可比口徑相應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62;1997年5月以來,我國大豆月度批發(fā)價格與國際市場同期可比口徑相應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93,均為顯著相關,可見國內外糧價市場聯動效應密切,國際市場糧價的走勢必將影響我國國內糧價的走勢。
我國近幾年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市場相應糧食品種價格。以1999年10月份為例,不包括運費、損耗、關稅和利息等成本因素,我國大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分別高出國際市場相應品種價格的12.3%、51.5%、56.2%和41.8%。
近幾年世界糧食持續(xù)增產,總量充足,需求增長緩慢,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呈現持續(xù)、大幅度、普遍下跌的態(tài)勢。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國內外糧食市場價格走勢密切,而且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大大高于國際市場相同糧食品種價格。因此,國際糧價的持續(xù)大幅度下跌,不但帶動國內糧價下降,而且抑制了國內糧價的回升。
三、近期我國糧價走勢仍然不容樂觀一是糧食定購任務的調減。繼1998年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山東等省大幅調減了糧食定購任務后,1999年又有許多省先后調成了本省的定購數量。比如黑龍江省1999年糧食定購任務下調到31億公斤,調減了9.8億公斤,減幅達24%;寧夏1999年糧食定購任務下調到2.1億公斤,減幅為4.5%;新疆1999年糧食定購任務下調到10.65億公斤(即玉米退出了定購品種),減幅為19.3%:浙江省定購考核基數下調到歷億公斤,減幅達14%。由于1999年10月定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因此,定購任務的下調,也就降低了順價銷售成本,降低了相應的順價實現價格,將導致糧價的下凋。
二是糧食收購數量的減少。1998年糧食豐收,糧食部門的收購量在敞開收購后非但沒有上升,反而比上年減少近2000萬噸。除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等少數省區(qū)外,多數省區(qū)的糧食收購置下降。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生產省降幅都在20%以上,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收購減少40%以上。收購數量減少,意味著農民手中尚有大量余糧。在目前“糧食市場還沒完全管住”的情況下,私商糧販著卷土重來,就會增加糧食企業(yè)順價銷售的難度,導致價格下滑。
三是陳化糧數量較大。目前全國糧食部門庫存糧食超期儲存和陳化變質的數量約4000萬噸,其中,不能食用的陳化劣質糧約占20%。有關部門正陸續(xù)采取在縣級以上糧食批發(fā)市場公開拍賣的方式來處理這部分糧食。從1999年10月的價格看,陳化糧價格均較低,例如,吉林省的陳化玉米拍賣價格每噸僅600多元,與市場價格差距較大。大量低價陳化糧入市,勢必影響整個糧食市場的價格走勢。
四是糧食收購價格的調整。1998年全國許多省市都下調了糧食定購價和收購保護價。
1999年各地又繼續(xù)調整收購政策,將定購價利收購保護價并軌,執(zhí)行保護價,這實際上降低了糧食收購價格,這也是影響今后一段時期糧價變化的關鍵因素。據不完全監(jiān)測統(tǒng)計,1999年主產區(qū)小麥定購價每50公斤平均下調9.5元左右,早舢稻F調8元左右,中他稻V調10元左右,晚他稻下調10元以上,粳稻下調10元以上,玉米下調5元以上,大豆下調2O元左右。
此外,東北春小麥和南方早秈稻、長江以南的小麥將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這些品種價格走低的大勢不可逆轉,也會影響糧價的整體走勢。國際市場糧價下跌走勢近期不太可能逆轉,也仍將抑制國內糧價的上漲。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4 08:0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