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集約化、規(guī)?;B(yǎng)豬生產中,母豬繁殖性能(年提供斷奶仔豬數(shù)、活產仔豬數(shù)、窩產斷奶仔豬數(shù)、發(fā)情間隔等)是影響豬場生產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 而哺乳期母豬采食量低是重要影響因素,哺乳期母豬采食量不足不僅影響其泌乳量、仔豬增重和仔豬存活率,還會加劇哺乳期體損失,導致體況下降,斷奶至再發(fā)情時間延長或不發(fā)情(Hulten et al,1993; Foxcroft et al,1997)。并且由于母豬分娩和哺乳過程中,自身營養(yǎng)代謝與生理狀態(tài)發(fā)生劇烈變化,導致機體氧化應激程度加劇,而氧化應激程度高常引起高產母豬的妊娠并發(fā)癥(Berchieri-Ronchi et al,2011)。這些問題可能在經過對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選育后的瘦肉型母豬中變得更為嚴峻(Kanis et al,1990)。如何提高母豬哺乳期采食量、降低外界環(huán)境對母豬的負面壓力、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成為養(yǎng)豬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酸化劑在畜禽生產中應用廣泛,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和改善腸道微生物菌群, 除此之外,酸化劑在母豬中的應用還應重點關注其對采食量、抗應激和乳豬生長潛力的影響。
養(yǎng)豬生產中,母豬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特別是哺乳階段,其機體代謝旺盛,營養(yǎng)物質需要極高。母豬的采食量與其泌乳量呈正相關,哺乳母豬的采食量不足時,其泌乳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影響仔豬的生長和斷奶存活率(Eastham et al,1988);另一方面,采食量不夠帶來的母豬哺乳期體況損失,能夠通過抑制GnRH的分泌而延長斷奶到下一次發(fā)情的時間間隔, 減少下一胎次母豬的妊娠率和窩產仔數(shù)(Van et al,2000)。因此提高母豬采食量對提離仔豬初生重和存活率、降低母豬體況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母體營養(yǎng)影響新生兒組織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母豬妊娠期和哺乳期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仔豬出生和斷奶窩重,母豬妊娠期體況改變可能影響窩產仔數(shù)的均勻一致性(Campos P et al,2012),酸化劑能夠降低胃腸道pH值,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助于對大分子蛋白質的水解。并且胃腸道在偏酸性條件下,能降低植酸等與礦物質離子的螯合,促進礦物質離子的吸收,同時有機酸化劑主要由中短鏈脂肪酸組成,可能對血液和乳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產生影響。
動物胃腸道處于酸性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乳酸桿菌的生長,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定植和繁殖。有機酸都是弱酸,這意味著有一定比例的分子未解離,這些未解離的酸分子更容易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菌內部(①),在偏堿性的細胞質環(huán)境中,酸會釋放質子(②),結果就導致細菌細胞內PH的降低,細菌不能夠適應內部pH的變化,啟動一種特殊的機制(H+-ATPase系)將細菌內部的H+外排到細菌外部(③),使pH值恢復到正常,此代謝過程消耗能量,破壞細胞的代謝過程,影響細菌的繁殖和生長(④);另一方面,細菌細胞被迫消耗能量排出質子,導致細胞內的酸陰離子的積累,打破細菌內部的陰離子平衡,導致細菌生長受阻或死亡-。由于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對pH值變化不敏感,不會對其生長和繁殖產生影響。而無機酸化劑不能夠滲透細菌的細胞壁發(fā)揮作用(Gauthier et al,2002), 其主要是通過降低胃腸道pH值,改變細菌生存環(huán)境,從而影響細菌代謝。
Liu 等(2014)研究發(fā)現(xiàn)在母豬飼糧中添加不同水平檸檬酸均能夠顯著提高母豬血清內 IgG和IgA水平,增強母豬免疫機能。郭驥等(2016)研究發(fā)現(xiàn)復合酸化劑(甲酸、丙酸、丁酸及其酸鹽)對母豬血清和母乳乳清中免疫因子無影響,但是對初乳IgG、IgA、IgM的含量均有升高趨勢,并且此項研究中酸化劑組仔豬的生產性能優(yōu)于對照組。張婧婧等(2017)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發(fā)現(xiàn),母豬飼糧中添加0.3%混合型酸化劑(磷酸、乳酸、富馬酸等)和0.1%微囊型酸制劑(乳酸、富馬酸、蘋果酸等)均能提高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并且微囊型酸化劑對初乳中IgG的提高幅度更明顯。酸化劑對母豬免疫特性的影響主要通過提高血漿免疫因子來影響,并且通過提高乳清中免疫因子的含量進而提高仔豬的存活率和改善健康狀況。酸化劑對母豬和仔豬免疫特性的影響尚且需要更多的研究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