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技術丨水產專家講解膽汁酸在魚類脂肪過度蓄積上的作用 [打印本頁]
作者: A小小的人兒 時間: 2018-10-12 09:52
標題: 技術丨水產專家講解膽汁酸在魚類脂肪過度蓄積上的作用
中美貿易戰(zhàn)后,“低蛋白日糧配方”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人們希望通過使用低蛋白日糧配方技術,減少約5~7%的豆粕消費需求,利用“脂肪節(jié)約蛋白”的技術,在飼料配方中適當增加油脂使用量,也可以起到降低飼料蛋白原料使用的目的。但是,有研究表明,飼料中隨油脂水平升高,養(yǎng)殖魚類腸系膜脂肪指數(shù)、肝臟脂肪含量及顯著升高,引起魚類“大肚子”、脂肪肝等脂質代謝障礙癥。
與哺乳動物不同,魚類缺乏皮下脂肪層,其主要脂肪蓄積部位是腹腔腸系膜脂肪組織、肝臟及肌肉。過量脂肪在腹腔中過度積累引發(fā)“大肚子”問題,過量脂肪在肝臟中過度積累引發(fā)脂肪肝問題。脂肪蓄積使魚類的營養(yǎng)代謝失調,生產性能降低;造成免疫系統(tǒng)紊亂,導致魚類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暴發(fā)大規(guī)模的傳染性魚病,在受到環(huán)境應激性刺激(如拉網、運輸、水溫突變、水質不良等)時易發(fā)生應激性出血綜合癥,甚至大量死亡。
飼料中營養(yǎng)素不平衡、微量元素缺乏、飼料原料氧化變質和過量投喂是造成魚類脂肪過度蓄積的營養(yǎng)因素。減少魚類過度脂肪蓄積,除注意飼料中營養(yǎng)素平衡問題之外,還需考慮在飼料中添加調節(jié)脂質代謝的物質,如維生素、中草藥、膽汁酸、共軛亞油酸等。其中膽汁酸不但可以減少魚類過度脂肪蓄積,還能提高蛋白質轉化率,促進魚類體重的增加,與其它減脂因子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膽汁酸與高度不飽和脂肪酸(HUFA)
吉紅教授研究了HUFA對草魚的影響,認為HUFA雖然不是草魚的必需脂肪酸,但飼料中添加HUFA結果表明其對草魚的生長具有正面的效果,能顯著降低草魚腹腔脂肪指數(shù),促進草魚生長,促進脂肪細胞水解,抑制草魚體脂蓄積。
HUFA要發(fā)揮上述的作用,首先需要和其他脂類物質一樣被魚體消化吸收。由于非特異性膽汁鹽活性脂肪酶(BAL)與HUFA不但親和力強,而且具有特異性,所以含HUFA脂類能增強脂類與消化酶的親和力以及脂類在消化道的乳化作用,從而提高含HUFA脂類在魚體消化道的消化。含HUFA脂類的極性比含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脂類高,更易被膽汁酸乳化,從而增加底物與酶的接觸面積而促進脂類消化。在脂類的吸收階段,由于HUFA熔點較低以及極性較高,較易同膽固醇、磷脂和膽汁酸形成微團穿過粘膜接觸的不攪動水層(UWL)到達微絨毛表面而被動吸收至腸道的上皮細胞。所以說,飼料中添加的膽汁酸促進了飼料中的HUFA的消化吸收,進而使HUFA起到抑制體內脂肪蓄積的作用。
膽汁酸與法尼醇X受體(FXR)
引起魚類脂肪蓄積的原因,無非有三個方面,即脂肪“來”的太多、分解的太少和“出來”的少,“出來”的少也就是脂肪從蓄積部位轉運出來的少。膽汁酸作為信號分子可激活肝臟和胃腸道中的許多核受體如法尼醇x受體(FXR),與FXR結合后可誘導SHP基因表達,SHP使SREBP-1C基因表達下調,從而控制脂肪酸合成比例,SHP使 PPARα基因上調,從而促進脂質分解。
膽汁酸與肝臟功能
飼料中的氧化油脂、霉菌毒素等進入魚體,都會損害魚類肝臟,造成肝臟功能下降,影響脂質代謝,一些地區(qū)出現(xiàn)的“黃脂”現(xiàn)象同時伴隨著脂肪過度在腹部沉積出現(xiàn)。膽汁酸除了通過FXR調控脂質代謝、減少脂肪在肝臟沉積外,還可以在下面兩點起到維護肝臟健康的作用。
一是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內毒素,阻止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防止內毒素對腸道、肝臟乃至整個魚體的危害。二是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膽汁,將有霉菌毒素、重金屬和藥物等其它有害物質隨膽汁排除肝臟,從而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損害,維護魚體的肝臟健康。
通過增加飼料中脂肪的含量來達到降低飼料中蛋白原料使用的目的,不但要考慮到脂肪的消化吸收率,還要考慮到脂肪的代謝,更要考慮到蛋白質效率,不僅只是減少脂肪蓄積,還得增加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即改善體型,又增加收益的目的。
文章來源山東龍昌動保官方網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