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是很危險的。施加壓力的這部分人群只能代表少數人的興趣。他們能快速引起媒體注意,借助媒體去影響動物生產者,而不需要以科學事實作支持。在英國,最近的一個例外事例是,蛋雞飼料里的紅色胡蘿卜素和桔黃色素,因為它們也被立法機構和科學權威人士認為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是沒有危害的。另一個有潛在危害的事例是,一些環(huán)保人士試圖阻止轉基因“金色大米”(Potrykus,2001)的推廣。這種轉基因大米是種植業(yè)上的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在貧窮的發(fā)展中國家,它在人們一種重要主食中增加了一種必需的膳食成分。這種轉基因大米含有一些基因成分能生產維生素A的前體物——β-胡蘿卜素。在一些貧窮的發(fā)展中國家,由于日糧中缺乏維生素A,在兒童中導致了夜盲癥。這種情況下,金色大米是非常有益的。很顯然,許多消費者在關注食物安全問題。這就使人們將關注點集中在動物飼料生產方法和為人類提供食物的動物飼養(yǎng)體系上。顯示這種關注的一種表現就是消費者越來越對“有機食品”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產品是沒有使用殺蟲劑、化學肥料或抗生素的植物和動物產品。很難詳盡地比較有機食品生產條件下與傳統(tǒng)生產條件下生產的食物的營養(yǎng)質量。在有機食品生產條件下,生產的植物性食物可能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活性物質,但在營養(yǎng)素的含量方面則差異很?。˙randt and Molgaard,2001),還需進行大量的工作才行。有機食品的數量將不可避免的受到生產體系的苛刻條件所限,同時也要比集約化條件生產的產品價格貴得多。有機農業(yè)導致了農業(yè)產量下降了30-50%,有機農業(yè)并不是滿足全世界人們食物需求的一種時興的、全球性的選擇(Avery,1999)。盡管有機食品能夠為有經濟支付能力的人們提供一個小市場,但是它難以提供大量的低消費的食物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此外,有機食品與集約化生產體系下的食物相比,有機食品沒有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影響。眾多的食品問題已給消費者對當今農業(yè)的觀念帶來了深深的影響(Fraser,2001),其中的一些觀念是正確的,動物生產業(yè)有義務遵守立法機構所關注的一些問題。另外的一些觀念并不是建立在科學之上,而且需要通過細致的合乎情理的討論才能確定。對于生產者來說,其生產過程應更恰當,應將生產體系與消費者的需求相匹配。這里全方位營養(yǎng)的觀念能夠提供一些幫助,使人們關注利用營養(yǎng)手段來保證產生食品動物的健康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