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雅與俗:為千秋計 為眼前計
[打印本頁]
作者:
文甲
時間:
2007-2-5 12:23
標題:
雅與俗:為千秋計 為眼前計
[font=宋體][size=11pt]雅與俗,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概念,西方無此概念。[/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何為雅?何為俗?簡而言之,所作所為,一切皆符合道義,即為雅。逆道而為,即為俗。[/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在中國傳統(tǒng)的概念中,人生的一切行為,都要符合道德要求。每個人都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人類社會才會和諧而無爭,每個人才能和樂而美滿地度過一生。流俗的行為,雖然會一時取悅于大眾,但悅眾往往逆德,故中國人凡涉俗字,特加鄙視。如中國人經(jīng)常說:移風易俗,匡時正俗,和人寧俗,陶物振俗等。[/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俗,往往具有地域性、時間性。既具此兩種特點,可知它不具有長久性,沒有永恒的流傳價值,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而已。如西方的音樂,先有古典樂,繼之有爵士樂,又有搖滾樂,現(xiàn)又有流行音樂。每每興起于一時,大眾趨之若鶩。久則生厭,標新立異,又尋新的花樣。變來變?nèi)?,無外乎投眾人之所好,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立意在其中。一般人受此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心亦無所著落,心中也沒有真正的中心思想,只好一味地尋求新的刺激,渾渾愕愕地“跟著感覺走”而已。身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我們,誰不受此靡靡之音的負面影響?[/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而中國傳統(tǒng)觀念,無論音樂也好,繪畫也好,文學也好,一切藝術(shù)形式,乃至一切思想、政治、經(jīng)濟、社會行為,必分雅俗,必須使一切行為有其永恒不破之價值。而道德、道義,無論是何種民族、何種國家,無論古今,它是每一個人長久不變的永恒需求,是人性中本具的向上、向善的天然愿望,自然永久,自然永恒。中國人對此深思熟慮,為了圓滿地安排人生,一切行為必“以德為先”,稱其為“雅”,鼓勵大家樂雅鄙俗,這正是中國人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的體現(xiàn)。[/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如唐初,文壇上延續(xù)六朝以來的華麗靡艷之風,積非成是,久已成俗。陳子昂作感遇詩三十八章,以期改變文風,恢復(fù)到傳統(tǒng)的雅正之道。其詩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痹谧影旱男哪恐?,正為知前有古人,后亦有來者,雅正之道必如天地一樣悠久無疆,故不愿以追隨時尚俗好為滿足,而有此愴然涕下之心情。繼陳子昂而起有李太白。其詩曰:“大雅久不做,吾衰竟誰陳?!倍鸥σ嘤性姡骸帮L流儒雅亦吾詩?!薄吧骄泳浼?,文雅涉風騷?!痹谥袊说挠^念里,雅必通于古今,俗則限于當世。[/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韓愈倡為古文運動,亦承陳子昂、李白、杜甫古詩運動一脈而來,期望“文以載道”,其言曰:“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钡搅怂未?,韓愈的文章始大為流行,蘇軾謂其文起八代之衰,即指其能反俗以歸之雅。俗必變,雅始能正,垂之后世以為常。[/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只有甘于貧苦,樂處寂寞,才能違俗以入道,所謂“安貧樂道”也。因普通人的心理都以追求財富、權(quán)勢為尚,但外在的物欲極容易使人的心靈凝滯沈溺,從而使人的身心失去大自由。一旦如此,則是人生的大不幸。一人如此[/size][/font][size=11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體][size=11pt],是一人之大不幸;整個社會都如此,則是全體人群之大不幸。中國人防微杜漸,視財富權(quán)勢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此正是中國人深厚通達的人生智慧的表現(xiàn)。故孔子屢贊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蘇軾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绷皱驮姡骸伴e草遍庭終勝俗,好書堆案轉(zhuǎn)甘貧?!敝袊卮笪锊窀肺镓S,若從事工商業(yè)極容易積累財富。但中國自古以來并沒有西方式的大資本家出現(xiàn),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富貴皆不能免俗,社會大眾歷來都以淡漠鄙視的眼光視之。士農(nóng)工商,商居最末,即是明證。此種心理,即使在今天,雖然西方的財富觀、工商社會觀已極其普遍,但老百姓內(nèi)心深處依然對富豪、權(quán)貴持一鄙視態(tài)度。這絕不是一般媒體所揭示的“仇富心理”那么簡單,淺薄之論絕難道盡其詳。[/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前已言之,中國人將人生的一切行為都分雅俗,期望所有的人都能自覺地以道德為標準來審視自己的言行,每個人都成為儒雅君子,從而建立一個美滿和諧的人間樂土。孟子曰:“人人皆可以為堯舜?!薄洞髮W》:“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闭怯羞@樣深厚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有一大不同處,即中國人特具道德感。中國人普遍心地善良,敬業(yè)樂群,樂善好施,其心靈之淳厚善良,為其他民族所少見。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持“雅俗之辨”的傳統(tǒng)觀念有直接的關(guān)系。如自元明清三代以來,朝廷以宋儒朱熹的注解為標準來開科取士。但當時社會上所有的知識分子都鄙視這樣的文章(八股文)為“時文”,認為其作用只是“銷磨一代英雄氣”,根本不值一讀。憑心而論,應(yīng)試的八股文中必有若干篇是足以流傳的,但中國人觀念:只要是政府所提倡,社會之所趨,即不免為俗套。俗則必加以鄙視。只有不為名利、不為俗情、直抒胸臆、語語自胸中流出,才會有好文章。中國人獨立判斷、自由平等的精神于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近代中國人每每以西方的觀念來看待中國歷史,動輒就說中國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是“奴才”,只有奴性,沒有獨立人格;歷代帝王都是專制殘暴,搞“一言堂”。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客觀地來看中國史書,則知此種見解是大錯特錯的。否則地話,為何世界其他文明體的歷史進程屢屢中斷,只有中華文明五千余年歷久而彌新,至今仍撫育滋養(yǎng)著我炎黃子孫?[/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西方因無雅俗觀念,故許多行為皆以大眾的口味為標準。只要是大眾所好,即是對的;只要是多數(shù)人所贊同的,即是對的。卻不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薄扒Х蛑Z諾,不如一士之諤諤?!鼻耙蜒灾缥鞣降囊魳?,只是一味地追隨大眾欣賞口味的變化,完全沒有一種特立獨行、中流砥柱的氣魄。音樂的外在形式固然可以推陳出新,但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意境、主題必定應(yīng)有永恒價值,雖經(jīng)千百年,也是所有人群所共同追求的。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樣的作品,也應(yīng)當引起同樣的共鳴,也能夠充分理解作者彼時的心境,“于我心有戚戚哉!”這樣的作品,才有流傳的價值。有俗無雅,只是一味地“創(chuàng)新”,這樣的作品,又有多少真正的價值呢?[/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更有甚者,工商業(yè)者因市場競爭的激烈,每每祭出“創(chuàng)新”的法寶,希望以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市場創(chuàng)新、技術(shù)創(chuàng)新等手段來化解困境,獲取利潤。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新產(chǎn)品剛上市沒多長時間,又有更新的產(chǎn)品取而代之。往往前期投入還未收回,即被競爭對手的更新產(chǎn)品打壓回去,由此造成了企業(yè)資源的巨大浪費。消費者受“創(chuàng)新”觀念的影響,也是一味地求新求變,明明可以繼續(xù)使用的良好產(chǎn)品,僅僅因為時間稍久,不再時尚即被棄之不用。由此造成的社會資源的浪費無可計數(shù)。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這樣的生活方式、生產(chǎn)方式真的是人類之福嗎?長此以往,子孫后代何以生存?這樣的憂慮恐怕不是杞人憂天吧!但一般社會大眾看不到此點,他們看到的往往是眼前的一點點便利。你給他們講道理,他們往往以一句“別人都這樣!”來塞責。這樣的“俗”,也是對的嗎?[/size][/font]
[font=宋體][size=11pt][/size][/font][size=11pt][/size]
[font=宋體][size=11pt]雅俗之辨,不可不立,不可不慎。為全體人類計,為千秋萬代計,即是雅;為私利計,為眼前計,即是俗。[/size][/font][size=11pt][/size]
視頻: 葬花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