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營養(yǎng)及代謝疾病
[打印本頁]
作者:
膠皮
時間:
2007-10-16 12:02
標題:
營養(yǎng)及代謝疾病
營養(yǎng)及代謝疾病
維生素
A
缺乏癥
1
、維生素
A
缺乏癥
(1)
病臥:犬對維生素
A
的需要量較大,如果長期吃不到青綠飼料,或者飼料煮沸過度,導致胡蘿卜素的破壞,或長期患慢性腸炎的犬易患本病。
(2)
癥狀:主要癥狀為夜盲、角膜變厚和混濁的干眼病,皮膚干燥,被毛蓬亂,共濟失調,運動機能障礙。還可出現(xiàn)貧血,體力衰竭。
(3)
治療:可口服魚肝油或維生素
A
,每日
400
國際單位/千克體重。在孕犬、哺乳母犬和幼犬的日糧中要保證足夠的維生素
A
,可皮下或肌肉注射三聯(lián)維生素
(
含維生素
A
,
D3
,
E) 0
.
5
—
1
毫升,或在犬飼料中加
l
滴三聯(lián)維生素,連用
3
~
4
周。
2
、維生素
B
族缺乏癥
第一,鹽酸硫胺
(
維生素
B1)
缺乏時,病犬可發(fā)生不可修復的神經癥狀?;既?、厭食,全身無力、視力減退或喪失,有時步態(tài)不穩(wěn),顫抖,隨后輕癱、抽搐。
第二,核黃素
(
維生索
B2)
缺乏時,患犬出現(xiàn)痙攣、貧血、心搏徐緩和虛脫以及干性落屬性皮炎、肥厚脂肪性皮炎等。
第三,煙酰胺與煙酸
(
維生素
PP)
缺乏時,黑舌病是其特征,即病犬表現(xiàn)食欲不振,口竭,口粘膜潮紅,在唇、頰粘膜和舌尖上形成密集的膿皰,舌苔增厚并呈灰黑色
(
黑舌
)
,口內發(fā)出臭氣,并流出粘稠有臭味的唾液,有的伴有帶血的腹瀉。
維生素
B
族缺乏的治療,應根據(jù)病情對癥下藥。維生素
B1
缺乏時,可給犬口服鹽酸硫胺
10
~
25
毫克/次,或優(yōu)硫胺內服
10
~
25
毫克/次,維生素
B2
缺乏時,可內服核黃素
10
~
20
毫克/次。維生素
PP
缺乏時,可內服煙酰胺或煙酸,按
0.2
~
0
.
6
毫克/千克體重給予。
核黃素缺乏癥
核黃素缺乏癥
[
病因
]
核黃素
(VB2)
富含于酵母、肝、腎、肉類、牛奶中,而谷物及其副產品中含量則較低。成年犬的日需要量
0
.
096mg
/
kg
,仔犬為
0
.
048mg
/
kg
,如果長期飼喂谷物性食物,可致核黃素攝入不足,而發(fā)生核黃素缺乏癥。核黃素從小腸壁吸收再磷酸化為黃索單核苷酸,才發(fā)揮作用,如有胃腸疾病,可影響其轉化和吸收。
[
癥狀
]
主要癥狀是生長緩慢,頻發(fā)腹瀉,心搏徐綏,出現(xiàn)貧血、痙攣和虛脫。
有的出現(xiàn)口炎、陰囊炎。
[
診斷
]
核黃素從尿中排泄量和紅細胞含量下降可作為診斷參考。
[
防治
]
調整食物,在食物中添加酵母、肉類、牛奶等。口服核黃素
15~20mg
,每天
3
次,治療
10
天左右可愈。
吡哆醇缺乏癥
吡哆醇缺乏癥
[
病因
]
吡哆醇
(VB6)
屬于維生家
B
族之一
,
廣泛地存在于多種動、植物類食物中
,
在蒸煮過程中損失頗多。成年犬日需要量
44ug
/
kg
,當食物調制不當或厭食、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時,可引起吡哆醇缺左癥。
[
癥狀
]
主要以嚴重的小紅細胞性低色素性貧血為特征,神經退行性變性和肝臟脂肪浸潤,可出現(xiàn)驚厥發(fā)作,共濟失調。
[
防治
]
口服吡醇
25~50mg
,每天
3
次?;蚣∪?、皮下注射
20~30mg
,每天一次。
為預防本病發(fā)生可在食物中添加生內、牛奶等。
維生素
K
缺乏癥
[
病因
]
自然界中有兩種類型的維生素
K
,即
K1
和
K
2.至于所謂
K3"
是一種合成的萘琨。維生素
Kl
廣泛地存在于青綠植物中
,
維生素
K2
可由腸道細菌自由合成
,
故原發(fā)性缺乏是不會發(fā)生的。但在阻塞性黃疸、腸瘺、持續(xù)腹瀉時,消化道缺乏足量的膽汁致使維生素
K
吸收減少。或者長期應用制菌藥物
(
磺胺、氯霉素等
),
破壞腸道菌群,可阻止維生素
K
的合成,從而引起繼發(fā)性維生素
K
缺乏。
[
癥狀
]
病犬感覺過敏,食欲不振,皮膚和粘膜出血,血液呈水樣,凝固時問延長,粘膜蒼白,心搏加快。
[
治療
]
可用維生素
K15mg
或維生素
K3 (
甲萘醌
)20mg
,肌肉注射,每天
1~2
次,當有大量出血時,應立即輸入新鮮血液,以補給凝血酶原。
異嗜癖
異嗜癖是由于代謝機能紊亂所引起的綜合癥,表現(xiàn)為舐食、啃咬通常認為無營養(yǎng)價值而不應采食的東西
(
異物
)
而得名。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某些營養(yǎng)物質缺乏、慢性消化障礙、
寄生蟲病或神經性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
[
病因
]
異嗜癖的發(fā)生原因予多種多樣的,一般與鈉、鈣、磷、鉆、銅、鐵、錳、硫等礦物質不足、復合維生素
B
缺乏以及某些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缺乏有關。
犬的糖尿病、狂犬
病、寄生蟲病和慢性消化障礙時,常伴發(fā)異嗜癖。
[
癥狀
]
異嗜癖一般多以消化不良開始,接著出現(xiàn)味覺異常和異嗜癥狀。病犬喜歡舐食、嘴咬木塊、墻土、石塊、煤渣、玻璃片等異物。皮膚干燥,被毛無光澤,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xiàn),發(fā)生漸進性的貧血和消瘦。
[
診斷
]
將異嗜癖作為癥狀診斷,并不困難
,
但要作出病因學診斷
,
則十分困難。
必須從病史、飼養(yǎng)情況、實驗室檢查好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
才有可能確定病因。
[
防治
]
在確定病因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調整飲食,缺什么補什么。藥物治療可給予健胃藥、酵母等。
糖
尿
病
痛
風
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臨床上以反復發(fā)作的關節(jié)炎、關節(jié)畸形、腎功能不全或并發(fā)尿路結石等為特征。犬偶有發(fā)生。
[
病因
]
原發(fā)性痛風
可能與維生素
A
不足和飼喂高蛋白食物有關或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所致。
繼發(fā)性痛風
由于其他疾病或藥物等引起。
上述兩種情況,均引起血中尿酸增高,尿酸沉積于結締組織、關節(jié)、引起白細胞反應和浸潤。白細胞釋放出一些酶
,
使局部發(fā)生急性炎癥
,
產生紅腫和疼痛。尿酸沉積于腎臟引起腎功能不全。
[
癥狀
]
急性期多于趾、腕、伊關節(jié)等發(fā)生腫脹
,
溫熱,疼痛
,
并伴有體溫升高
,
白細胞數(shù)增多,血沉增快礙癥狀。經過數(shù)天或數(shù)周自行消退
,
以后反復發(fā)作并轉入慢性期。
慢性期可見受侵害關節(jié)腫大、肥厚、僵硬和畸形。有的病例子關節(jié)周圍出現(xiàn)痛風石
,
如破潰可形成瘺管并排出白色尿酸鹽結晶。常并發(fā)尿路結石、尿路阻塞,引起腎功能衰竭。血清尿酸濃度增高。
X
線檢查可見關節(jié)面附近骨倔出現(xiàn)圓形或不規(guī)則缺損。
[
診斷
]
根據(jù)臨床癥狀和
X
線檢查,可以診斷。必要時可傷活檢找出痛風石中尿酸鹽結晶,或用秋水仙素作診斷性治療。
[
治療
]
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
可用抗炎藥物。
秋水仙素:能抑制白細胞的轉移.減輕炎癥反應。首次口服
0
.
5mg,
繼而每
1~2
小時服
0
.
3mg
,直至癥狀好轉或出現(xiàn)嘔吐、腹瀉時為止。
痛風寧:口服
10mg
/
kg
,第一天
3
次,以后每天一次;
消炎痛:首次口服
3
0
mg
,繼之每
6
小時
10
~
20mg
。
保泰松:首次劑量
0
.
1
~
0
.
2g
,以后每
6
小時服
0
.
1g,
至癥狀好轉后減為
0
.
05g
,每天
3
次。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使用長效
ACTH
膠劑
5~l0U
,肌肉注射。
慢性期和發(fā)作間期的治療
目的是防止急性發(fā)作和腎結石形成。
調整飲食:飼喂含維生素
A
豐富的和低蛋白食物。
排尿酸藥:按苯磺胺,首次劑量口服
0
.
25g
,每天
2
次,在
10
天內劑量漸增至每次
0
.
5g
,每天
2
次,明顯腎功能衰竭忌用。苯磺唑酮
,
開始劑量為每次
50mg
,每天
2
次,在
10
天內漸增至
100mg
,每天
3
次。
抑制尿酸合成藥:常用有異嘌呤醇,初用每次
50mg
,每天
3
次,以后漸增至每次
l 00m8
,每天
3
次。可與秋水仙素同時應用。
手術切除:如有痛風結石,可進行手術切除。
硫胺素缺乏癥
硫胺素
(VBl)
缺乏癥系因組織中缺乏硫胺素所致。臨床上以出現(xiàn)神經癥狀為特征。
[
病因
]
攝入不足
硫胺素在新鮮蔬菜、米糠、麥麩、豆類、瘦肉、酵母中含量較多。成年犬對硫胺素日需要量為
0
.
044mg/kg
,仔犬為
0
.
022mg
/
kg
,如果攝入量不足,可引起硫胺素缺乏癥。
硫胺素被破壞
食物中的硫胺素被硫胺酶或某些藥物
(
氨丙啉
)
、植物、細菌、真菌及凍魚產生的拮抗物所破壞,亦可發(fā)生硫胺素缺乏癥。
[
癥狀
]
在幼犬主要呈水腫型
(
相當于人的心血管腳氣病
)
,表現(xiàn)前肢
(
特別是腕部
)
腫脹,脈搏加快,心臟擴張,幾天內因心力衰竭而死亡。老齡犬則呈神經型
(
與人的腳氣病多發(fā)性神經炎相似
)
,表現(xiàn)共濟失調,呈雞跛步樣
,
病未期出現(xiàn)后軀、四肢軸聲帶麻痹,發(fā)聲喪失,有時驚厥倒地,角弓反張。
[
診斷
]
根據(jù)飼養(yǎng)病史和臨床特征,可以初步建立診斷
,
但若進行血液檢查發(fā)現(xiàn)硫胺素水平下降和丙酮酸水平增高,才能確診。
[
防治
]
食物中添加酵母、米湯、牛奶、瘦肉,??深A防本病的發(fā)生。
對臨床病例可口服硫胺素
20mg
,每天
3
次。嚴重病例,則應肌肉注射丙硫胺
15mg
或呋喃硫胺
20mg
,
10
天后改為口服。心力衰竭者,應及早治療。
煙酸缺乏癥
煙酸
(VB5
、
VPP)
缺乏癥又稱癩皮病、黑舌病。以皮炎、腹瀉和神經癥狀為特征。
[
病因
]
煙酸存在于許多動物性產品
(
魚、肉、乳中
)
。成年犬日需要量
0.5mg
/
kg
,仔犬為
0
.
25mg
/
kg
,當飼喂動物性食物很少時,有可能發(fā)生煙酸缺乏癥。
[
癥狀
]
病犬皮膚粗糙,發(fā)生紅斑,有滲出液,并形成干燥性黑痂。最主要癥狀是呈現(xiàn)黑舌病。食欲不振,口渴,口腔粘膜潮紅,舌粘膜有典型的紅色至暗藍色的色素沉著。唇、頰粘膜形成密集的膿胞,乃至發(fā)生潰瘍、出血和壞死。口腔惡臭,并流出粘稠而有臭味的唾液。病初體溫升高,步樣蹣珊,有時發(fā)生痙攣或腹瀉。血液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惡性貧血型的大紅細胞性高色素性貧血。
[
診斷
]
血液檢查煙酸含量下降及貧血,可作為診斷參考。
[
防治
]
嚴重病例,口服煙酰胺
50
~
100mg
,每天
3
次,
24
小時內可使癥狀明顯好轉。
為預防本病,可在食物配方中適當添加些動物性飼料。
維生素
C
缺乏癥
維生素
C(
抗壞血酸
)
缺乏可引起壞血病,以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和骨骼變形為特征。
[
病因
]
維生素
C
含于新鮮蔬菜,蕃茄,果類,動物的肝、腎等食物中,犬自身也能合成所需要的維生素
C
,故一般情況下不會發(fā)生缺乏。
但由于妊娠、泌乳對維生素
C
需要量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時,對維生素
C
消耗增多;胃腸疾病和肝臟疾病時對維生素
C
吸收和合成減少;烹煮過久以致維生素
C
破壞過多等因素,都可造成維生素
C
缺乏。
[
癥狀
]
生長緩慢,體重下降,心搏過速,粘膜和皮膚出血
,
糞便及尿液中?;煊醒骸}X齦紫紅、腫脹、光滑而脆弱,常繼發(fā)感染,形成潰瘍、四肢疼痛,長骨骨骺端腫脹。
[
診斷
]
根據(jù)毛細血管脆弱和骨骼變形
,
可建立初步診斷。
X
線檢查見骨質疏松、長骨骨骺端先期鈣化帶變密增厚、骨皮質變薄、骨小梁細小等,
有助于確診。
尿液中維生素
C
減少,可作為診斷依據(jù)。用維生素
C
作診斷性治療
,
如迅速見效,就可確診。臨床上須注意與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癲或佝僂病相鑒別。
[
治療
]
病因治療
除去各種可能導致維生素
C
缺乏的誘因,飼喂含維生素
C
豐富的食物,改進烹煮方法。
特效治療
口服維生素
C150~300mg
,每天
3
次。必要時可靜脈注射
100~200mg
,每天一次。
對癥治療
有貧血者可給予鐵制劑或輸血。四肢跛行可應用消炎鎮(zhèn)痛劑。
佝僂病
[
病
因
]
維生素
D
不足或缺乏,是其主要發(fā)病原因,飼料中鈣、磷不足或比例不當,也是佝僂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冬季出生的舍飼犬,往往由于運動場狹小,運動不足,缺乏陽光照射,容易發(fā)生本病。
[
診斷要點
]
病犬喜臥、異嗜。最引人注目的癥狀是骨骼變形,骨端腫脹,常見于膝,腕、跗及系關節(jié)。肋骨和肋軟骨結合部呈念珠狀腫脹,四肢骨骼彎曲,呈內弧
(O
狀
)
或外弧
(X
狀
)
肢勢,病犬站立時,四肢頻頻交換負重。頭骨,鼻骨腫胺,硬腭突出,肋骨扁平,胸廓狹窄。體溫、脈搏、呼吸一般無變化。
根據(jù)關節(jié)腫大及異常姿勢,不難診斷。
[
防治措施
]
(1)
藥物治療;應早期應用維生素
D
制劑,如飼料中添加魚肝油,內服日量為
400
單位/千克體重。維生素
D2
膠性鈣注射液
(
骨化醇膠性鈣注射液
)
,犬的用量為
0
.
25
萬~
0
.
5
萬單位/次,肌肉或皮下注射。如用維生素
D3
注射液時,以
1500
—
3000
單位/千克體重·次作肌肉注射。還可應用鈣制劑,如沉降碳酸鈣內服
0
.
5
~
4
克
/次,或乳酸鈣內服
0
.
5
~
2
克
/次。也可靜脈注射
10
%氯化鈣或
10
%葡萄糖酸鈣液。
(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應給妊娠母犬及哺乳母犬以全價飼料,經常補給鈣。幼犬要加強室外鍛煉,增加陽光照射的時間,積極防治幼犬的胃腸病。
蛋白質缺乏癥
蛋白質缺乏癥亦稱低蛋白血癥
,
以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全身性水腫為特征。
[
病因
]
蛋白質缺乏癥大多數(shù)繼發(fā)于其他疾病。
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
如食道狹窄、慢性腹瀉等。
蛋白質消耗過多
如大量失血、嚴重燒傷、熱性疾病、惡性腫瘤、惡病質、胸膜炎、腹膜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等。
蛋白質合成漳礙
見于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
癥狀
]
病犬表現(xiàn)消瘦,被毛粗剛,體重減輕,發(fā)育停止。食欲不振
,
可視粘膜蒼白,血壓下降。嚴重者出現(xiàn)全身性水腫。抵抗力下降,容易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
[
診斷
]
成年犬血漿總蛋白質含量為
5
.
3~7
.
5g
%,白蛋白為
3~4
.
8g
%。如果血漿總蛋白降低至
5g
%以下
,
白蛋白降低至
3g
%以下
,
可認為蛋白質缺乏。由于常伴發(fā)貧血,放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少。
[
治療
]
病因治療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是治療本病的根本方法。
食餌療法
給予富于蛋白質和高熱量的食物,如豆?jié){、牛奶、魚、肉、蛋類等,可按
2~3g
/
kg
/日供給蛋白質。有腹瀉者食量應緩慢增加,以免導致消化不良。對水腫比較嚴重的病例,可暫時限制給予食鹽。
補充氨基酸制劑
根據(jù)病情,可適當?shù)亟o予氨基酸制劑、維生素、葡萄搪、水解蛋白等。
輸血
對于嚴重貧血者應進行輸血
低血糖癥
低血糖癥是一種血糖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而發(fā)生的癥侯群。臨床上以出現(xiàn)神經癥狀為特征。
[
病因
]
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過多
(
如胰島細胞瘤
)
、肝臟葡萄糖貯藏及轉化障礙(如脂肪肝、肝硬化
)
,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腦垂體機能不全、中樞神經調節(jié)失常、惡病質等因素,可引起低血糖癥。
[
癥狀
]
全身虛弱無力,出現(xiàn)陣發(fā)性神經癥狀,肌肉痙攣,運動共濟失調,常引起失明;
[
診斷
]
血糖值降低
(50mg%
以下
)
、血漿中胰島素濃度升高
(54
μ
U
/
ml)
,但胰島細胞瘤以外的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癥
,
胰島素濃度正常或偏低。另外
,
葡萄糖耐量試驗對本病具有較高的診斷意義。
臨床上應注意與癲癇、腦膿腫、鉛中毒、犬瘟熱等鑒別。
[
治療
]
加強營養(yǎng),給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飼料。為提高血糖濃度,可使用二氮嗪
(10-40mg
/
kg)
或糖皮質激素。
若為胰島索細胞瘤引起的低血糖癥,可將胰島摘除
肥
胖
癥
肥胖癥是指由于代謝障礙而引起的脂肪過度蓄積。由于脂肪蓄積過多,引起運動障礙、機能障礙時。可認為是一種疾病。
[
病因
]
外因性因素
主要由于攝取脂肪、碳水化合物過多或運動不足而引起。
內因性因素內分泌機能障礙,如腦下垂體、甲狀腺、松果體、生殖腺等機能減退或胰島素分泌過多,可發(fā)生肥胖癥。
[
癥狀
]
體軀圓形豐滿,皮下脂肪豐富,體力減弱,容易疲勞,不耐熱。輕度肥胖癥有時出現(xiàn)消化不良,性欲降低和皮炎。高度肥胖癥,因其脂肪心,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悸動亢進,脈搏增數(shù)。又因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可繼發(fā)肝、腎或胰臟的機能障礙。
[
防治
]
飼喂高蛋白、低破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通常是有效的,并且要逐漸增加運動量。
因甲狀腺機能減退而引起的腮胖癥,為增加基礎代謝,可口服甲狀腺素浸膏
30mg
,每天
2
次,根據(jù)反應情況,可逐漸增量,但不能超過
300mg
。因生殖腺機能減退者,可肌肉注射己烯雌酚
0
.
1~0
.
5mg
或丙酸睪丸酮
25~50mg
。當代謝機能降低時,可內服或皮下注射硫酸苯異丙胺
0
.
4~0
.
6mg
/
kg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