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青飼料的良種:紫花苜蓿! [打印本頁]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10:17
標題: 青飼料的良種: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豆科( Leguminosae)苜蓿屬多年生草本。又名紫苜蓿、苜蓿。一種重要的 牧草和綠肥兼用作物。 起源與分布 紫花苜蓿原產(chǎn)于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一帶。公元前 700年波斯已有栽培記載。公元前500 年左右從米甸國(即今伊朗西北 部的古王國)傳入 希臘 , 公元 前2~前1世紀傳入 意大利 ,8世紀傳入 西班牙 , 16世紀傳入美洲,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于18世紀也開始 種植。中國在公元前 126年由張騫出 使西域 時從古罽賓國(即今克什米爾一帶)引入,先在皇帝離宮 附近種植,僅供御馬飼用。以后從西安 普及到黃河流域?,F(xiàn)紫花苜蓿在世界各地廣為種植。20世紀 70年代,全世界栽培總面積為3300多 萬公頃,其中美國約占32.7%。80年代以來中國栽培面積達 到100多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 形態(tài)與特性 紫花苜蓿主根發(fā)達,側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較干旱的 地區(qū)可達10米左右。莖高30~100厘米,直立或外傾,圓形或棱形,幼莖 有疏毛,根狀莖發(fā)達,根頸膨大生出的分枝一般為15~60個,最多可達 100個以上。葉為三小葉,倒卵形,先端較寬,有齒。花為總狀花序,腋生 8~25朵紫色蝶形花。莢果螺旋形,2~4圈,暗棕色,每莢有種子4~8粒。 種子腎形、黃褐色,千粒重1.5~1.9克(見圖)。 紫花苜蓿適應性廣,但較喜溫暖、多晴少雨的干燥氣候。年降水量 以500~900毫米最宜,超過1000毫米時不利于生長;低于300毫米又無 灌溉條件則難以正常生長。耐寒性強,種子在4~6℃即可發(fā)芽。出苗 后能耐短時間的-5~-6℃低溫,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溫。在積 雪覆蓋下,-40℃低溫亦不致受凍害。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高溫 會抑制生長。需水較多;每形成1克干物質(zhì)約消耗水446~500克,每形 成1克種子約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發(fā)達,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最忌 漬水,生長期淹水24~28小時即大量死亡。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于 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種植為宜。 中國已篩選出一批良種,如早發(fā)、生長快的關中苜蓿,高產(chǎn)、株型大的 隴東苜蓿,再生能力強的新疆大葉苜蓿,中熟的晉南苜蓿,耐寒力強的 東北苜蓿等,都能較好地適應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 栽培 播種前要進行整地保墑。中國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將種 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頂凌播種,以利抗旱保苗。中 國東北、西北和內(nèi)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華北一帶應在9月以 前。晚播則根系發(fā)育不良,影響越冬。發(fā)芽率高的純凈種子,每公頃播 量15千克左右,與其他作物混播時可適當減少播量。條播行距一般15~ 30厘米,播種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長緩慢,要加強管理,防止雜草 為害。刈草后要及時追施肥料,特別是磷、鉀肥。常見害蟲有蚜蟲、 薊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潛葉蠅;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銹病、 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農(nóng)藥后需間隔一定時間再喂牲畜,以防中毒。 留種栽培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每公頃播種量為 7.5~11 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鉀肥。放蜂或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種 子產(chǎn)量。 利用 紫花苜蓿富營養(yǎng),適口性好,易于消化,有“牧草之王”之稱。 初花到盛花期鮮草含水分76%左右,粗蛋白4.5~5.9%,粗脂肪0.8%, 粗纖維6.8~7.8%,無氮浸出物9.3~9.6%,灰分2.2~2.3%,并含有 多種氨基酸。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但青莖、葉中含皂素,要防止 牲畜采食過多發(fā)生膨脹病。也可制成青貯飼料或干草。從現(xiàn)蕾到初花期, 10%左右莖枝開第一朵花時刈割的第 1茬鮮草,質(zhì)較嫩,營養(yǎng)價值較高。 過早刈割時產(chǎn)量低,遲割則莖木質(zhì)化增加,且易掉葉。最后一茬宜在當 地重霜前約1個月刈割。每次要留茬3~5厘米,以免刈傷根頸,每年最 后一次割草時,要留茬8~10厘米。北方干旱地區(qū)冬前割后培土,有利翌 年再生。 紫花苜蓿根量多,入土深,固氮能力強,2~4年生的植株每公頃每年可 固氮150~450千克。根系腐爛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改善物理性狀,提 高土壤肥力。中國北方低產(chǎn)地區(qū)實行糧食作物與紫花苜蓿輪作,有利于 提高糧食產(chǎn)量。鮮草含氮0.54~0.57%,磷0.10~0.14%, 氧化鉀0.31~0.46%。翻壓作綠肥,肥效顯著。紫花苜蓋枝葉繁茂, 覆蓋地面能減少蒸發(fā)、保蓄水分,減輕地表沖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 作物。如中國西北地區(qū)種紫花苜蓿的地塊,雨水流失僅為種其他作物 時的1/16,土壤沖刷量僅為1/9。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區(qū),每公頃 紫花苜蓿地每年沖走的土壤為93千克,而其他田塊或休閑地的沖刷量 可高達3600~6750千克。 豆科苜蓿屬的 1種。多年生草本,分枝多。復葉有3片卵形或倒披針形 的小葉?;芗帕杏谝干目偁罨ㄐ蛏希换ㄝ嘤忻?,萼齒狹披針形; 花冠紫色,蝶形,比花萼長;雄蕊10,二體(9+1);子房被毛。莢果螺 旋狀盤卷,內(nèi)有數(shù)顆腎形的種子??勺黠暳匣蚓G肥用的其他苜蓿類還有: 南苜蓿、天藍苜蓿、野苜蓿、小苜蓿、褐斑苜蓿等。 苜蓿屬約60余種,分布于歐洲、非洲和亞洲。有許多人工栽培種。 中國產(chǎn)12種。紫苜蓿原產(chǎn)中亞細亞,是一種優(yōu)良牧草,具有適應性廣、 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耐刈割、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優(yōu)點,故有“牧草之王” 之稱,中國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漢武帝時。至今仍以西北各省栽 植較多。
[ 本帖最后由 秋風勁 于 2008-3-4 10:22 編輯 ]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10:27
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不僅適合豬的青飼料,而且適合牛,羊,兔,等等作為飼料! 而且在高級的大飯店,上檔次的餐飲場合,也作為高級的菜!而且價格不便宜啊。口感確實不錯的。所以,豬,牛,羊愛吃也不奇怪了。 [ 本帖最后由 秋風勁 于 2008-3-4 10:44 編輯 ]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10:47
苜蓿草的加工廠。我這次就上一個!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10:50
壓制的小塊??粗€挺美觀!不錯。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10:54
還有制成的顆粒料!?。?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黃生    時間: 2008-3-4 19:07
不錯,適合北方種植,但養(yǎng)豬的話,比較適合野豬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4 20:30
適合北方干旱地區(qū)種植, 不僅適合野豬, 家豬, 牛, 羊, 兔子等都適合! 人都可以吃的! 而且這種草對土壤的改良有著良好的效果??梢愿牧忌衬望}堿地等。
作者: cwl1101    時間: 2008-3-4 23:12
很不錯的,請問樓上哪里人士啊,可否交流一下啊,我有一個專門做關于這個的網(wǎng)站.請關注.http://www.mx-sj.com苜蓿世界網(wǎng):xuehu:
作者: 狗王面包    時間: 2008-3-4 23:36
苜蓿人當然可以吃,主要吃苜蓿芽
作者: 南京郁氏    時間: 2008-3-5 09:26
標題: 回帖
要牧草啊,象草生物量最高啦,紫花苜蓿蛋白高了,呵呵,可惜牧草不值錢啊,做的人很少....
作者: 南京郁氏    時間: 2008-3-5 09:28
標題: 回帖
廣東一些臺灣人開的豬場就有喂象草給母豬的,他們叫象草為牧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那些象草是矮生象草產(chǎn)量也不高......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5 11:02
象草簡介 象草又名紫狼尾草。原產(chǎn)于非洲,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廣泛栽培的一種多年生高產(chǎn)牧草。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從印度、緬甸等國引入廣東、四川等省試種,80年代已推廣到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福建、江西、臺灣等省(自治區(qū))栽培,生長很好,是我國南方飼養(yǎng)畜禽重要的青綠飼料。 一、經(jīng)濟價值 象草柔軟多汁,適口性很好,利用率高,牛、馬、羊、兔、鴨、鵝等喜食,幼嫩期也是養(yǎng)豬、養(yǎng)魚的好飼料。除四季給畜禽提供青飼料外,也可調(diào)制成干草或青貯。象草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蛋白質(zhì)含量和消化率均較高。每公頃年產(chǎn)鮮草75-150噸,高者可達450噸。每年可刈割6-8次,生長旺季每隔25-30天即可刈割1次,不僅產(chǎn)量高,而且利用年限長,一般為4-6年,如果栽培管理和利用得當,可延長到7年,甚至10年。象草是我國南方建立人工草場的一種優(yōu)良牧草。 二、植物學特征 象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一般株高2-3米,高的可達5米以上。根系發(fā)達,具有強大伸展的須根,多分布于深40厘米左右的土層中,最深者可達4米。在溫暖潮濕季節(jié),中下部的莖節(jié)能長出氣生根。莖叢生,直立,有節(jié),直徑1-2厘米,圓形。分蘗多,通常達50-100個。葉互生,長40-100厘米,寬1-3厘米,葉面具茸毛。圓錐花序呈黃褐色或黃色,長約15-30厘米,每穗有小穗250多個,每小穗有花3朵。種子成熟時容易脫落。種子發(fā)芽率很低,實生苗生長極為緩慢,故一般采用無性繁殖。 三、生物學特性 象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很廣,在廣西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qū)均能良好生長,能耐輕霜。在廣州、南寧能保持青綠過冬,但如遇嚴寒,仍可能凍死。在氣溫12-14℃時開始生長,23-35℃時生長迅速,8-10℃時生長受抑制,5℃以下時停止生長。具有強大根系,能深入土層,耐旱力較強。經(jīng)30-40天的干旱,仍能生長;在特別干旱、高溫的季節(jié),葉片稍有卷縮,葉尖端有枯死現(xiàn)象,生長緩慢,但水分充足時,很快恢復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沙土、粘土和微酸性土壤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為適宜。象草再生能力強,生長迅速,故對肥料要求較高,需施用大量有機肥和氮肥。象草在水分、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一般種植后7-10天即可出苗,15-20天開始分蘗。肥地分蘗多,瘠薄地分蘗少;雨季分蘗多,旱季分蘗少。所以只有水肥充足,才能獲得高產(chǎn)。 四、栽培技術 (一)平整土地。一般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建植象草。土地深耕翻,并進行平整。按寬1米左右作畦,同時施入充足的有機肥作底肥,一般每公頃施入22.5-37.5噸。若利用山坡地種植,宜開成水平條田。 (二)種莖準備。因象草結實率低,種子發(fā)芽率低及實生苗生長緩慢等原因,故生產(chǎn)上常采用無性繁殖。應選擇生長100天以上的粗壯、無病蟲害的莖稈作種莖,按2-4節(jié)切成一段,以備插植。 (三)栽植。象草對栽培時期要求不嚴,在平均氣溫達13-14℃時,即可用種莖栽植,每畦2行,株距50-60厘米,種莖可平放,亦可芽朝上斜插,覆土6-10厘米。每公頃需種莖3000-6000公斤,栽植后及時灌水。栽植期以春季為好,兩廣地區(qū)為2月,兩湖地區(qū)為3月。 (四)田間管理。水肥充足是象草高產(chǎn)的關鍵。生長期間要注意中耕除草,適時適量灌水和追肥,以保證苗全苗壯,加速分蘗和生長。每次刈割后也應及時松土追肥,以利再生。 五、利用方法 象草一般多用作青飼,但亦可曬制干草或作青貯。現(xiàn)重點介紹青飼和曬制干草。 (一)刈割的適宜時期。象草當株高100-130厘米時即可刈割頭茬草,每隔30天左右刈割1次,1年可刈割6-8次,留茬5-6厘米為宜。割倒的草稍等萎蔫后切碎或整株飼喂畜禽,這樣可提高適口性。 (二)曬制干草。象草割倒后,就地攤曬2-3天,曬成半干,摟成草壟,使其進一步風干,待象草的含水量降至15%左右時運回保存,嚴防葉片脫落。 (三)貯存。在南方地區(qū)由于雨水多,露天貯存易蓄水霉變,所以用草棚進行貯存。要因地制宜,在草棚的中間堆成圓錐形或方形、長方形草垛,這樣既可以防水,又可以通風,堆積方便,損失也少。 (四)品質(zhì)鑒定。氣味芳香、沒有霉變、水分含量沒有超標等,則是貯存的優(yōu)等象草。貯存后應每隔15-20天檢查1次溫度、濕度,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 本帖最后由 秋風勁 于 2008-3-5 11:07 編輯 ]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5 11:13
這是雜交的象草! 產(chǎn)量比不雜交的高!!!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5 11:18
用象草做的菜!人吃的?。。?!哈哈哈哈.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3-6 17:46
原帖由 cwl1101 于 2008-3-4 23:12 發(fā)表 很不錯的,請問樓上哪里人士啊,可否交流一下啊,我有一個專門做關于這個的網(wǎng)站.請關注.http://www.mx-sj.com苜蓿世界網(wǎng):xuehu:
河北的。網(wǎng)站我看了。非常好。我的豬場就準備種植這中紫花苜蓿。
作者: seaboy0924    時間: 2009-8-5 02:40
正在關注收集紫花苜蓿的資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