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鈣源質量的評價 [打印本頁]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8-5-1 06:35
標題: 鈣源質量的評價
 摘要:本文介紹了評價鈣源的幾種指標,提出優(yōu)質鈣源應具備資源豐富、價格低廉、鈣含量高(不能低于33%),無或較少鎂及重金屬(汞、鉛、鎘、氟及砷等)污染等。最后認為,為使鈣源能充分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必須綜合考慮評價鈣源質量的各個指標。
關鍵詞:鈣源 質量評價
鈣是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為骨骼生長及蛋殼形成所必需,鈣在家禽,尤其對蛋雞非常重要,一只母雞在產蛋周期內產250-260個蛋,排出大約500克鈣,比體內的全部含鈣貯備多25倍(倪可德等,1994),排出的鈣主要用于構成蛋殼。此外,鈣還參與血液凝固,與鈉、鉀一起保持心臟、肌肉的正常機能及體內酸堿平衡。由于鈣的重要性,致使合理選擇鈣源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對鈣源的選擇,說到底是對鈣源質量的評價,優(yōu)質鈣源應具備資源豐富、價格低廉、鈣含量高(不能低于33%),無或較少鎂及重金屬(汞、鉛、鎘、氟及砷等)污染等,最終體現在飼喂效果好,即生物學利用率高。因此選擇鈣源,應從評價鈣源質量入手。
1.鈣源的種類
?鈣源有多種,其中碳酸鈣來源主要有:碳酸鈣、石灰石粉(俗稱石粉)、貝殼粉、蛋殼粉、方解石、白堊石,它們含鈣量均在33%以上。硫酸鈣來源主要有:石膏,其含鈣20-30%之間,此外還有其它鈣源:白云石(含鎂量10%,含鈣量為24%左右)、葡萄糖酸鈣(含鈣8.5%)、乳酸鈣(含鈣13%)。洪平(1990)、Hart等(1923)報道,白云石作鈣源可降低蛋殼強度,其原因是白云石鎂含量太高,嚴重時母雞出現腹瀉癥狀。
各種鈣源以乳酸鈣吸收率最佳,而廣泛使用的鈣源為貝殼和石灰石。
2.溶解度
?測試溶解度其原理是模擬雞消化道化學環(huán)境,即雞肌胃內酸堿度(相當于0.1MHCl)和雞體溫(41℃-42℃)狀況,并稱取一定量鈣源放在此條件,通過測定鈣源重量及酸溶液pH變化,最后計算溶解度值。溶解度測試又分為兩種,即“失重法”和“pH變化溶解度測試法”。
?失重法:此法是通過測量石灰石溶于酸后的失重而測溶解度。具體操作為:在燒杯中加入100ml0.1MHCl,把燒杯放入42℃的恒溫水浴器中,另準備一溫度計隨時測燒杯內液體溫度。然后,搖動燒杯直到杯物溫度達42℃。接著將樣品約500mg放入燒杯中,搖動10分鐘,將已稱重的濾紙上固形物放入125℃烘箱內烘30分鐘,再稱重。
?樣品溶解度=(樣品重量-濾紙重量樣品重量)×100%
?此法測溶解度,方法簡單,易操作,也很精確,但費時。因此一些學者又研究了另一種快速而簡便,結果也同樣精確的方法——pH變化溶解度測定法。
?pH變化溶解度測定法(Dirk,1989):此法是通過測量鈣源溶于酸后pH值的變化而測溶解度。
?應用pH變化法的測定步驟如下:
?首先,將水深4厘米,水浴預熱至42℃;
?之后將裝有100mL0.1M的鹽酸的燒杯置于水浴中15分鐘,同時以60赫的頻率振蕩;
?在測試過程中始終要保持水浴的溫度和振蕩的頻率。在每個燒杯中放入2克石灰石樣品,樣品加入杯后,反應10分鐘;
?在30秒鐘的適應期末讀取pH值初讀數,取出電極然后將樣品加入溶液。將樣品倒入溶液時必須慢而連續(xù),并要充分均勻,以防樣品在燒杯底上堆積起來;
?反應進行到9.5分鐘時將pH電極再次放入溶液中30秒,一到10分鐘末立即讀取pH值終讀數(必須準時);?樣品放入各自燒杯之前,先將pH電極置于燒杯內的溶液中30秒;
?計算pH值初讀數和終讀數的差異以確定10分鐘內pH值的變化,之后算出pH值變化的自然對數值,并將其代入計算溶解度的公式:
?Y=22.045+5.92771n(x)-1.24941n(x)2-0.36916(x)3
?其中:Y=溶解度;x=pH變化值
?為提高溶解度測定值的精確度,在讀取pH值讀數時至少應讀到小數點二位。
?綜上所述,溶解度法是一種模擬母雞消化道內環(huán)境而測定鈣源溶解狀況的方法。然而,雞消化道內環(huán)境是復雜的,如pH,腺胃為0.5-2.5,肌胃為2-3.5(張玉生等,1994),小腸為5.6-7.2(Swenson等,1984)??梢娚鲜鋈芙舛葴y試方法僅用一種0.1MHCI溶解模仿母雞消化道內pH狀況是不全面的。此外,消化道內物理環(huán)境也影響鈣源的溶解。已知肌胃收縮具有自動節(jié)律性,平均每20-30分鐘收縮一次,饑餓時變慢,采食時收縮節(jié)律加快,肌胃收縮時在口腔內形成很大壓力,據測定可達18.6KPa(140mmHg),如此高的壓力有利于貝殼等外殼被壓碎(張玉生等,1994)。而體外pH溶解度測定時,是按一定頻率(60赫)振蕩15分鐘,顯然與肌胃收縮狀況有一定的差異。
?因此,進一步探索更加可靠而簡便的溶解度法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應用溶解度判定鈣源質量日益受到重視,重要的研究有,張素(1993)用失重法測定不同粒度石粉溶解度,結果表明石粉以80目最佳,Coon和Cheng(1989)應用pH溶解度測定法測定不同粒度石粉,結果溶解度在11-14%的飼料級石粉,最適合維持蛋雞產蛋高峰期骨骼的完整和蛋殼強度。
3.容重
?鈣在腸道內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取決于雞肌胃HCl與鈣鹽的反應速度及其在胃腸內容物中的“存在均勻度”。有研究表明,鈣源容重與飼料容重越接近,鈣源在胃腸內容物中的“存在均勻度”越高,從而有利于提高鈣源利用率(張素,1993)。因此推斷,進行溶解度測定的同時,結合測定鈣源容重評定鈣源質量將更有效。
4.粒度
?粒度有兩種表示法:一種用“開孔”表示,以每孔實際邊長表示:另一種以英寸的孔數表示,大量研究證明,鈣源粒度可影響其生物學利用率。
?有關鈣源粒度尤其是石灰石和貝殼粒度對鈣源利用狀況影響的報道很多,結果不盡相同??偨Y1921-1963年間有關石灰石和貝殼對蛋殼質量影響的報道,其中10篇認為小顆粒石灰石與大顆粒貝殼等效,七篇論文報道顆粒大小對蛋殼厚度、蛋殼強度及蛋比重無影響。而Massengle等認為大顆粒鈣源可顯著提高蛋殼質量。Roland(1986)綜述44篇論文結果,提出大顆粒CaCO3效果只有在母雞日糧鈣不足或其它降低鈣利用率的因素存在時才能表現出來。Pejin等(1987)研究了最佳蛋殼質量的石灰石粒度為2-4mm。Rao和Roland(1989)用插管投喂鈣的方式研究鈣源粒度對利用率的影響,結果2-5mm的大顆粒鈣石灰石比0.5-0.8mm的小顆粒鈣石灰石在肌胃中的停留時間長,利用率高,蛋殼質量好。王曉霞等(1998)報道,日糧中添加不同粒度石粉對蛋雞鈣表現存留率、產蛋量、產蛋率、死淘率等無顯著影響,但對破蛋率、蛋殼強度有極顯著影響,其中以大小粒度混合使用時(即75%6-8目、12.5%10-12目與12.5%50目石粉)破蛋率最低,蛋殼強度最大。許多研究者采用小粒石灰石與貝殼以2∶1混合使用,認為效果最佳(沈慧樂,1985;Roland,1986;Keshcarz,1993;郝正里,1993)。Dirk(1989)提出上述相互矛盾的結果是由于鈣源溶解度不同。RobonRoland(1985)試驗,顆粒大小相同的石灰石或牡蠣殼,溶解度可相差22%,測定是在pH1.5的1∶100w/v酸性水溶液中反應15分鐘測得。
5.有害元素含量
?使用鈣源時應注意鎂及重金屬污染問題,石粉鎂含量應在2%以下(洪平,1990),鉛、汞、砷及氟的含量不超過安全系數。
表1 礦物質飼料有害元素含量指標
有害元素名稱 汞 鉛 砷 鎘 氟
含量指標(mg/L) <0.02 <40 <0.5 <300 <5
總上所述,鈣源的優(yōu)劣最終體現在蛋雞生產性能指標
作者: 萌萌1108    時間: 2008-5-13 18:23
太感謝了,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了.
作者: 超人B    時間: 2010-1-17 11:23
看來還是很有用的資料
作者: liyan7011    時間: 2010-3-21 09:43
這個資料很價值,參考一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