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未知原著者是何方神圣,后人也就無所顧忌,街邊書攤《商戰(zhàn)三十六計》、“考研三十六計》、“升遷三十六計”、《泡妞三十六計》等等滿目皆是。本老倌自忖法不責眾,因此不懼得罪圣人侵犯版權,也杜撰他個《養(yǎng)豬三十六計》消遣消遣。
第一套 [勝戰(zhàn)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兵法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意則防備得十分嚴密周全,往往容易松懈大意,司空見慣的事情就不會引起懷疑。這里陽是指公開、暴露,即表面的東西。陰指隱蔽、機密,即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養(yǎng)豬案例
養(yǎng)豬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種豬的引進,但在引進的過程中隱藏著一個重大的風險,這就是引進種豬的同時伴隨著引進新的病源。
所謂新的病源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是自已場內(nèi)倘不存在的病源;二是場內(nèi)本來存在的病源,但由于原有豬群對該病源產(chǎn)生了抗體,而引進的豬群也有同一種病源,引進豬群也對該病源產(chǎn)生了抗體;只是該病原是兩種不同的血清型,在沒有互相交叉感染的情況下各自相安無事。
對于很多種疾病的不同血清型的病源,豬群原有抗體是不足以防護的。而這些病原在原有豬群中因各自都產(chǎn)生了堅強抗體,所以相安無事;當這些變異病源隨著種豬引進來到新豬場,感染新豬群,或者原豬場不同血清型的病原感染引進種豬時,其風險可能不亞于引進新的病種。
為防范這一類風險,人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新引進豬群與原有豬群分開兩地隔離飼養(yǎng)兩至三個月,觀察是否有潛伏病源,因一般病源潛伏期很少能超過這個時間的,甚至通過運輸應激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會很快表現(xiàn)出來。對付屬于同種但屬不同血清型的病原,我們可以在新豬群隔離飼養(yǎng)觀察一段時間后(一般在三十到四十天),把原來豬群中的少量豬只和部分新豬群接觸混養(yǎng),仔細觀察三十到四十天,排除較大的風險,或?qū)τ诋a(chǎn)生的風險進行可以控制的評估后,新引進豬群就可以移入豬場飼養(yǎng)了。
鑒于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對于病原檢測繁瑣且費用較高,又不十分可靠的情況下,這種“瞞天過?!?/FONT>的隔離飼養(yǎng),在目前的條件下也許是防范引進種豬同時引進新病種的比較有效的辦法。
作者:老豬倌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