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J.D.Hancock教授研究室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中,仔豬從斷奶后一周開始喂以經(jīng)篩去細粉的復雜保育期日糧,或者喂以添加30%細粉的同樣日糧。細粉是通過將一部分日糧粉碎過篩成同等大小細顆粒而得到。然后在為期14天的試驗中對飼料進行測試。
各處理中的飼料消失率(總采食量加上浪費量)都相等,但喂以高細粉日糧的豬生長率低3%單位增重的飼料耗料量多3%。顯然,生長性能的降低是由于飼料的浪費較多(表1),而細粉含量較多化是造成這一浪費的原因。
性能參數(shù) |
低細粉含量 |
30%細粉 |
差異 |
日增重(克) |
469 |
454 |
-3% |
日采食(克) |
772 |
771 |
|
耗料/增重 |
1.65 |
1.70 |
+3% |
注:試驗進行于斷奶后7~21天(Stark等,1994)
由于仔豬斷奶于試驗開始前7天時,所以我們不能用其結果朱準確地預測仔豬剛斷奶時對日糧細粉含量增加有何反應。如果假定日糧應該有較高的耐久力,也是很危險的。增加顆粒料耐久力的最常用方法是使其硬一些。但是,現(xiàn)場觀察結果表明,斷奶豬表現(xiàn)厭惡硬顆粒料,因為他們對硬顆粒料的采食量下降。
體重較輕的豬極有可能滿含一口飼料,走到自己的角落里,讓唾液將飼料濕潤,然后才咀嚼和吞咽。當然,這一過程要花費一些時間,所以一群豬中個子最小的個體往往都吃得較少,因為顆粒料比較硬。保育舍管理人員常常抱怨飼料太硬,使他們長得較小的豬發(fā)生口腔病變。用手指輕壓顆粒料如果不能使其破碎的話,大多數(shù)現(xiàn)場營養(yǎng)師和保有舍管理員都會認為其太硬了。
我們最近在SCA營養(yǎng)公司進行了兩項試驗,測定了顆粒料硬度對仔豬斷奶后關鍵時期內生長性能的影響。第一個試驗用了440頭斷奶豬(18日齡,體重 5.4千克),分為10個重復組。斷奶后11天內喂以2種成分完全相同的日糧,兩種日糧的唯一區(qū)別就是硬度不同。一種日糧中使用生淀粉(軟顆粒料),另一種中則使用全糊化淀粉(硬顆粒料),兩種都在59℃的溫度中調質30秒鐘,然后通過2.4毫米的壓模制成顆粒料。我們的結果表明,淀粉加工并不影響日糧中能量的利用率,因為不同處理之間的飼料利用率都相當(表2)。但是,斷奶豬采食硬度較大的顆粒料時采食量低13%,體增重低11%。
表2 試驗1中斷奶仔豬采食軟顆粒料和硬顆粒料時的生產(chǎn)性能比較
生產(chǎn)性能 |
軟顆粒料 |
硬顆粒料 |
差異 |
日增重(克) |
183 |
162 |
-11% |
日采食(克) |
212 |
184 |
-13% |
耗料/增重 |
1.16 |
1.14 |
|
試驗進行于斷奶后1~11天(Mavromichalis等,2002)
第二個試驗測定了斷奶后14天內顆粒料硬度對生長性能的影響,試驗采用了880頭斷奶豬(18日齡,體重4.9千克),分為10個重復組,通過用糊化淀粉取代0%、33%、66%和100%生淀粉(基礎日糧含生淀粉25%)而逐漸提高顆粒料的硬度。第一種顆粒料(軟,不含糊化淀粉)的耐久力指數(shù)67%格外低,大大低于行業(yè)標準;甚至第二種顆粒料的耐久力指數(shù)也沒有多大提高,為93%;第三種耐久力指數(shù)為92%,第四種的耐久力指數(shù)為97%。
與試驗1相一致,提高顆粒料的硬度對飼料利用率并無影響。所以,生長性能的差別看來是由于顆粒料質量不同而不是由于淀粉加工不同所致。不同處理之間的主要差異是采食量不同。的確,如圖1所示,采食量隨著顆粒料硬度的增高而直線下降;與之相關的體增重下降則沒有那么明顯,但仍然非常顯著(圖2)。
由試驗可見,顆粒料的硬度越高,就越不能適應于幼豬。提高顆粒料的硬度是有害的,因為這會降低斷奶后最初2周內的采食量。此外,飼料廠商所用的顆粒料耐久力指數(shù)看來并不是斷奶豬顆粒料質量的適用指標。
然而,耐久力指數(shù)依然是重要的。顆粒料中細粉含量過大則幾乎肯定會增加斷奶豬對飼料的浪費。所以,目標應當是:對斷奶豬提供的顆粒料既應該是耐久力高的,又是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