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公豬的管理
[打印本頁]
作者:
曹志誠
時間:
2008-11-5 14:30
標題:
公豬的管理
公豬的管理
公豬隔離與適應程序
為什麼種豬需要隔離與適應?
建立一個良好的引種程序并嚴格執(zhí)行,對PIC種豬是極其重要的。而完善的、貫徹始終的管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新引進種豬潛在的生產(chǎn)性能,并給后繼的生產(chǎn)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隔離與適應的主旨是:
1— 維持原有豬群的健康狀態(tài)。
2— 讓新引進的種豬適應存在于場內(nèi)的病原。
3— 讓新引進的種豬適應生產(chǎn)流程和管理。
4— 最大限度地減少雙方豬只的死亡風險。
引種前,雙方獸醫(yī)應十分了解對方豬群的健康狀況,以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隔離與適應程序
隔離與適應原理:
每個豬群都可能是一個病原菌和病毒的復合體,當豬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就可能發(fā)生疾病。不同豬群病原的種類和數(shù)量有所不同,每個豬群的機體免疫水平或保護性抗體的滴度也各不相同,這取決于該豬群以前對病菌的接觸程度。為了防止破壞原有豬群健康的穩(wěn)定性,引進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 從一具有相同或更高的健康水平的豬群引種。
2— 必須盡可能減少應激,因為應激會使豬只對病原抵抗力下降。
3— 隔離所有新引進的種豬,這會減少未知病原侵入的危險。
4— 在隔離與適應階段,注意觀察所有豬只的臨床表現(xiàn)。一旦發(fā)病,必須馬上給予適當?shù)闹委?,治療不少?天。如果懷疑是嚴重的新的疾?。ㄔ谠胸i群中未曾發(fā)現(xiàn)過),需作進一步診斷。
適應就是讓新引進的種豬在一控制的環(huán)境中,與已存在的病原接觸,以使豬只對這些病原產(chǎn)生免疫力,而又不表現(xiàn)明顯的臨床癥狀。
隔離與適應期多長?如何進行?
隔離:
建議隔離期至少2周(理想的應為4周)。隔離舍應采取“全進全出”管理方式,兩批引種間隔期應徹底沖洗消毒,并保持干燥。
隔離舍距原有豬群至少應100米。距離遠通常更有利于減少潛在病原通過空氣傳播的危險。極特殊情況下,如果種豬無法完全隔離,應把它們飼養(yǎng)在一經(jīng)高壓沖洗、消毒過的空欄內(nèi),并盡可能遠離原有豬群。
引種后的第一周內(nèi),應加強管理,供給足夠的新鮮飼料和飲水。
藥物添加:
種豬到達后的前兩周,應激反應最大。剛到的種豬應完全與其他豬只隔離,同時避免任何形式的交叉感染。建議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例如:440PPM金霉素/土霉素)
新引進的種豬如有任何健康問題,每天應作好記錄。記錄內(nèi)容包括豬號、治療藥物和治療效果。
基本免疫:
1— 口蹄疫,一次
2— 豬瘟,一次
3— 乙腦,在3月和11月間,2次,間隔3周
4— 細小病毒,180日齡后,2次,間隔3周
5— 喘氣病,如需要,2次,間隔3周
種豬到達后的3—5天內(nèi),所有的豬只都應按原有豬群相同的免疫程序免疫
其它疫苗的選擇,可根據(jù)豬群的健康狀況,和該場及周圍地區(qū)疾病流行的實際情況而定。針頭規(guī)格:建議在免疫或治療時使用16×45或16×38的針頭.
如果在隔離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則進行下一步程序
適應:
理想的適應程序也應在隔離舍進行.如果把高度健康的后備母豬和公豬(如無喘氣病、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藍耳病、偽狂犬、萎縮性鼻炎)直接飼養(yǎng)在一個有病原存在、而且病原活躍的豬群中,就會出現(xiàn)嚴重問題。
如果引進的種豬發(fā)病,母豬會不發(fā)情或不懷孕,公豬則表現(xiàn)為性欲、精子活力差。也許因此而造成永久性的繁殖障礙
適應期至少需4至6周。適應可通過免疫、藥物添加,和與原場豬或糞便、木乃伊等接觸來完成。
藥物添加 :在適應期的前幾周,需在飼料中添加藥物(見上文)。如果不發(fā)生疾病或發(fā)病不明顯,就應停止添加藥物,以讓豬只對新環(huán)境包括病原,產(chǎn)生適應或免疫力。適應期要避免寄生蟲感染。
人工接種:可把原場豬(30—50公斤體重)與PIC的種豬放在同一豬舍/欄里。同時在引種后的第4周,每天可將原場的斷奶仔豬的糞便、產(chǎn)房中的木乃伊、胎盤或死胎放入引進種豬的豬欄內(nèi),進行人工接種。理想的比例為PIC豬:原場=10:1或5;1。
如果原有豬群曾發(fā)生過豬痢疾、球蟲病、C型魏氏梭菌病、豬丹毒,不要使用糞便進行人工接種。可用木乃伊、胎盤、或死胎到達此
目的
總結:
場長、雙方獸醫(yī)和種豬場,通力協(xié)作并袒誠交換意見,對建立有效的隔離與適應程序是十分必要的。雙方獸醫(yī)應發(fā)揮主要作用。
公豬的管理
簡介
要點
 年齡是決定公豬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
公豬比母豬性成熟晚,12—18月齡才能達到完全性成熟。
公豬較母豬生長得更快,成年體重也更大。
 由于上述原因,應嚴格控制青年公豬的生長速度和使用頻率。
睪丸重量和精液容量決定了公豬的繁殖力,公豬的睪丸會一直生長到12月齡。而精液產(chǎn)量則還需另外6個月才能達到最高水平,這就是為什麼當公豬達12月齡以后,其產(chǎn)子率和產(chǎn)子數(shù)會明顯提高的原因所在。在成熟階段,對公豬的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都會降低其終生性能,因此,1歲以前的公豬不應被看作成年公豬,而應給予特殊的關照。
公豬比母豬生長快,成年體重也更大。此外,在保持繁殖性能方面,公豬的背膘厚并沒有母豬那樣重要,因此,需要通過限制飼喂來控制公豬的體重和體況,以便延長其使用年限。
公豬的最適溫區(qū)為18—20度,30度以上就會對公豬產(chǎn)生熱應激,公豬遭受熱應激后會降低精液品質(zhì),并在4—6周后降低繁殖配種性能,主要表現(xiàn)為返情率高和產(chǎn)仔數(shù)少,因此,在夏天對公豬有效的防暑降溫,將圈舍溫度控制在30度以內(nèi)是十分重要的。
在公豬管理中,光照最容易被忽視,光照時間太長和太短都會降低公豬的繁殖配種性能,適宜的光照時間為每天10小時左右,通常將公豬飼喂于采光良好的圈舍即可滿足其對光照的需要。
引進公豬后,要嚴格執(zhí)行PIC所摧薦的隔離、免疫和防疫措施,以確保公豬及整個豬群的健康。
下面的介紹就是基于上述考慮而將公豬的管理分成4個階段:適應生長階段、調(diào)教階段、早期配種階段和成熟階段。
一、 適應生長階段
要點
選種后至130kg體重為適應生長階段。
用高質(zhì)量的飼料限制飼喂,8月齡體重達130kg。
 飼喂在通風良好、鄰近成年公豬和母豬的圈舍。
飼養(yǎng)管理
1、 飼養(yǎng):每天限制飼喂2—3kg的育成料、后備母豬料或哺乳料,日增重為600g,8—10周后,即8月齡時體重達130kg。
2、 每周最多配種次數(shù):無
3、 圈舍:圈養(yǎng)(不用限位欄)、通風良好、溫度干燥、鄰近母豬欄,以確保其正常的性發(fā)育。
4、 健康:根據(jù)公豬的來源和健康狀況來確定其免疫和藥物處理。
二、 調(diào)教階段
要點
體重130—145kg為調(diào)教階段。
 用高質(zhì)量飼料限制飼喂,9月齡體重達145kg。
在1月的調(diào)教階段,使用發(fā)情明顯的后備母豬或青年母豬來調(diào)教。
 用另一頭公豬來重復配種。
飼養(yǎng)管理
1、 飼養(yǎng):根據(jù)體況,每天限制飼喂2.5—3.5kg優(yōu)質(zhì)飼料,日增重600g,9月齡體重達145kg。
2、 每周最多配種次數(shù):1~2次,每周利用發(fā)情明顯、靜立反射強烈的后備母豬或青年母豬來試配1~2次 ,通常選用一頭剛配過且靜立反射仍明顯的母豬。如果母豬煩躁不安或有攻擊性,就應中止調(diào)教,調(diào)教圈欄應為3×3m,且地面干燥不滑,用木屑或橡膠地板是理想的。有些人喜歡在公豬欄內(nèi)調(diào)教,以免受陌生環(huán)境的干擾。千萬不要將受訓公豬放入群養(yǎng)母豬中,特別是當母豬正在發(fā)情時。
3、 圈舍:受訓公豬應圈養(yǎng)(不用限位欄)在配種區(qū)域,使其有機會觀察成年公豬配種。
4、 調(diào)教階段配種的目的在于培訓公豬,而不在于讓母豬配后受孕,因此需要給予特別的關照和幫助來確保受訓公豬不會失去信心,應溫和地對待受訓公豬,千萬不可敲打,使其對你產(chǎn)生信任即可成功在即。在調(diào)教階段的配種可能不會受精,因此,所配母豬需要用另一頭成年公豬來重復配種,一確保其受孕。
三、 早期配種階段
要點
9—12月齡為早期配種階段。
繼續(xù)控制公豬的生長和體重。
 配種次數(shù):2—4次/周,利用發(fā)情明顯的年輕母豬。
記錄配種情況。
評估繁殖配種性能,為淘汰與否提供依據(jù)。
飼養(yǎng)管理
1、 飼養(yǎng):根據(jù)體況,每天限制飼喂2.5—3.5kg的妊娠母豬料,以控制公豬的體重和背膘厚。根據(jù)5分制體況評定,公豬最理想的體況比母豬低1分。如果公豬體況過肥,不僅會生長的太快太大,縮短使用年限,而且會配種熱情和配種精力,特別是在高溫季節(jié)。
2、 每周最多配種次數(shù):3—4次/周,為了控制公豬的使用頻率,有必要在配種區(qū)域保留配種記錄,并將記錄置于明顯的位置,如貼在黑板上。如果沒有記錄,精力充沛、配種能力強的公豬常常會被過度使用。
3、 圈舍:單獨圈養(yǎng)(不用限位欄)在配種區(qū)域,與調(diào)教公豬一樣,配種欄應有足夠的面積和干燥的地面。
4、 監(jiān)督評估:監(jiān)督每次配種,并給予必要的人工輔助。要抓住公豬的包皮以幫助陰莖插入,并使用一次性手套以減少疾病的傳播。要在這段時間評估公豬的性行為特征,如性欲、配種能力、繁殖力,如果性欲低或配種能力差,就應被淘汰更新,使公豬群保持可靠的配種性能。最初配種的10—15頭母豬(至少配種2次)可被用于評估公豬的繁殖力,比如返情率。
四、 成熟階段
要點
●12月齡到32月齡淘汰時為成熟階段。
●繼續(xù)控制生長和體重。
●每周均衡配種6次。
●做好配種記錄。
飼養(yǎng)管理:
1、 飼養(yǎng):根據(jù)體況飼喂妊娠母豬料,使其體況評分比同群母豬低一分。
2、 每周最多配種次數(shù):6~7次/周,盡可能的均衡的安排每周的配種,同時,應有足夠的配種空間,適宜的地面和詳細的記錄。
3、 圈舍:單獨圈養(yǎng)或欄養(yǎng)在配種區(qū)域,如果欄養(yǎng),應與圈舍公豬輪換,以增加公豬的運動,長時間的欄養(yǎng)特別是木制漏縫板或金屬漏縫板,會損傷公豬的蹄腿,從而影響公豬的配種,縮短使用年限。
4、 健康:公豬對母豬群具有明顯的性傳播疾病的危險,因此,公豬的健康和衛(wèi)生狀況將對豬群的繁殖性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要確保公豬免疫程序的實施和定期的疾病檢測,當疫病爆發(fā)時,要對公豬的使用和用藥采取特殊的措施,并征求獸醫(yī)的意見,以控制性傳播疾病。另外,輔助配種時要使用一次性手套。
如果實施了以上的操作程序,大多數(shù)公豬的使用年限至少可達2年,這樣的話公豬就在3歲時被淘汰。
如果每周斷奶一次,哺乳期為3~4周,適宜的公母比例為1:20,即每100頭母豬需要5頭配種公豬,如果這5頭公豬每年需更新2~3頭,那麼公母的比例大概為1:17。
作者:
何文武
時間:
2008-11-19 10:41
感謝分享資料~~~
作者:
曹志誠
時間:
2009-1-7 21:33
zhi yao you bang zhu jiu xing!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