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賽爾飼料工業(yè)
說明:本試驗以63頭長白-大白雜交初產(chǎn)母豬為試驗動物,研究不同采食量水平對母豬妊娠早期繁殖性能的影響。將配種后母豬隨機分到3個采食量水平組(高、中、低)中,各采食量水平通過每天供給2倍、1.2倍和0.6倍維持需要的飼糧確定,分別在妊娠12 d、25 d和35 d將母豬稱重、屠宰。結(jié)果表明:各水平組母豬妊娠12 d、25 d和35 d的母體總增重和凈增重差異極顯著(P<0.01)。中水平妊娠25 d的子宮及內(nèi)容物重量和兩側(cè)子宮角長度均顯著高于高水平和低水平(P<0.05);中水平妊娠35 d的子宮及內(nèi)容物重量和右側(cè)子宮角長度顯著高于高水平(P<0.05)。中水平妊娠12 d的總活胚數(shù)顯著高于高水平(P<0.05)。中水平妊娠12 d、25 d、35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高于高水平(P<0.05);中水平妊娠25 d、35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高于低水平(P<0.05)。中水平妊娠35 d的活胚重顯著高于高水平(P<0.05),極顯著高于低水平(P<0.01)。以上結(jié)果表明,在妊娠35d內(nèi)給母豬飼喂1.2倍維持需要能使子宮發(fā)育更良好,并具有較高的胚胎存活率,而高水平飼喂和嚴重限飼均會導(dǎo)致母豬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降低。
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提高母豬繁殖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妊娠期胚胎死亡率高[1]。初產(chǎn)母豬妊娠期大約 有30%~50%的胚胎損失,而妊娠早期又是整個妊娠期胚胎損失的高峰期,因此,減少初產(chǎn)母豬妊娠早期的胚胎損失是增加產(chǎn)仔數(shù)、提高母豬終身繁殖效率的重要途徑。確定不同采食量水平對母豬早期胚胎存活的影響,將對妊娠早期初產(chǎn)母豬的合理飼養(yǎng)、減少胚胎損失和最大限度發(fā)揮母豬的生產(chǎn)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許多研究證明,配種后高采食量水平會降低初產(chǎn)母豬早期胚胎存活率。但在這一問題上也存在不一致的研究。另外,配種后采食量水平過低對早期胚胎發(fā)育和存活的影響還不清楚。因此,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胚胎存活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
1. 1 試驗設(shè)計 在母豬妊娠12 d、25 d、35 d內(nèi)采用高、中、低3個采食量水平,即通過維持需要的2倍、1.2倍、0.6倍確定母豬每天不同水平的采食量。維持需要的采食量由維持需要的消化能和每公斤飼糧消化能含量之比確定。維持需要的消化能計算公式為:DEm=460 MJ/kg × BW0.75,其中BW=配種時體重+1/2妊娠預(yù)期增重,妊娠期預(yù)期增重為45 kg。
1.2 試驗動物選擇及分組 在同一豬場中選取日齡和體重相近的長白-大白雜交初產(chǎn)母豬63頭。在母豬體重約90 kg時用公豬誘情。在母豬的第1個和第2個發(fā)情期觀察發(fā)情征狀,并預(yù)計母豬第3次發(fā)情時間。
在母豬第3次預(yù)期發(fā)情開始的前3 d以壓背法鑒定發(fā)情,以母豬出現(xiàn)“靜立反射發(fā)情”開始記時,其后24 h記作第0天。在“靜立反射發(fā)情”開始后12h、24h由同一個操作人員實施人工授精兩次,精液來源一致[4]。
配種前所有母豬飼喂2倍維持需要的全價日糧。配種后按母豬體重隨機分到3個采食量水平組中,每組3個重復(fù),每個重復(fù)7頭豬。
1.3 試驗飼糧及組成 試驗飼糧按照NRC(1998)妊娠母豬營養(yǎng)需要配制,所有試驗?zāi)肛i飼喂同種飼糧。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
指標 含量 |
指標 含量 |
原料/% 玉米 70 豆粕 11.2 麥麩 14.4 魚粉 1.6 磷酸氫鈣 1.1 碳酸鈣 0.16 食鹽 0.4 膽堿 0.1 多維 0.04 礦添 1 合計 100 |
營養(yǎng)成分 DE/(MJ/kg) 13.4 CP/% 13.1 Lys/% 0.6 Met /% 0.2 Ca /% 0.75 P/% 0.6 AP/% 0.37 CF/% 3.3 |
注:①每千克礦添中含鐵
②每千克母豬飼糧中含維生素A 4000 IU,維生素D3 200 IU,維生素E 44 IU,維生素K 0.0005 mg,維生素B1 1 mg,維生素B2 3.75 mg,維生素B12 0.015 mg,煙酸10 mg,泛酸12 mg,葉酸1.3 mg
③表中說列采食量成分含量均為計算值
1.4 飼養(yǎng)管理 母豬進舍前將豬舍徹底消毒。母豬在配種后按不同采食量水平飼喂試驗日糧,每日早晨8:00,下午14:00飼喂2次,自由飲水。準確記錄每天每頭母豬的采食量。保持豬舍清潔衛(wèi)生,每周消毒1次。
1.5 觀測指標及測定方法 每組中3個重復(fù)的母豬分別在配種后12 d、25 d和35 d早8:00空腹稱重。
稱重后將母豬屠宰,剖腹取出卵巢和子宮。記數(shù)兩個卵巢上的黃體個數(shù),即排卵數(shù)。稱量子宮及內(nèi)容物總重量,測量子宮角長度。
妊娠12 d每側(cè)子宮角用100 ml PBS緩沖液分3次沖洗,用干凈容器收集,記錄總活胚數(shù)[4]。妊娠25 d、35 d將胚胎從胎膜內(nèi)取出,記錄總活胚數(shù),測每個胚胎的頭-尾長和總活胚重。計算胚胎成活率,即總活胚數(shù)占黃體總數(shù)的百分比。
1.6 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新復(fù)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對采食量水平和胚胎存活率進行回歸分析。
2 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
2.1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體增重的影響 由表2可知,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母體總增重和凈增重均高于中水平和低水平,中水平高于低水平,且差異極顯著,各妊娠時間低水平組均為負增重。
表2 采食量水平對母豬增重的影響
指標 |
妊娠時間/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母體總增重/kg 母體凈增重/kg |
12 25 35 12 25 35 |
5.40± 10.96± 15.87± 4.56± 8.71± 12.83± |
1.84±1.06B 2.23±1.22B 4.48±1.24B 0.97±0.46B ﹣0.85±1.34B 0.33±0.50B |
﹣5.45± ﹣9.84± ﹣11.00± ﹣6.34± ﹣11.81± ﹣14.13± |
注:同行肩標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母體總增重為屠宰體重與配種體重之差;母體凈增重為母體總增重與子宮及內(nèi)容物之差
2.2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子宮發(fā)育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中水平妊娠25 d的子宮及內(nèi)容物重量顯著高于高水平(P=0.024),極顯著高于低水平(P=0.005);中水平妊娠25 d的兩側(cè)子宮角長度均顯著高于高水平(左側(cè)P=0.032;右側(cè)P=0.022)和低水平(左側(cè)P=0.017;右側(cè)P=0.015)。中水平妊娠35 d的子宮及內(nèi)容物重量顯著高于高水平(P=0.034),同時略高于低水平(P=0.057); 中水平妊娠35 d的右側(cè)子宮角長度顯著高于高水平(P=0.049)。
表3 采食量水平對子宮發(fā)育的影響
指標 |
妊娠時間/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子宮及內(nèi)容物重/g 左側(cè)子宮角長/cm 右側(cè)子宮角長/cm |
12 25 35 12 25 35 12 25 35 |
844.10±168.13 2250.82± 3041.33± 84.06±29.35 106.70± 109.60±19.70 81.12±31.32 104.80± 100.88± |
871.34±98.74 3079.45±553.66Ab 4150.00±954.046b 90.56±18.35 131.52±11.64b 125.82±18.76 90.90±16.71 133.42±23.40b 127.14±20.00b |
889.25±132.84 1970.48±596.39Ba 3127.00±941.76ab 85.10±20.05 103.38± 124.52±17.05 82.23±19.51 102.78± 122.30±18.35ab |
注:同行肩標完全不同的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標有完全不同的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以下表同。
2.3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胚胎發(fā)育和存活率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中水平妊娠12 d的總活胚數(shù)顯著高于高水平(P=0.027);中水平妊娠25 d的總活胚數(shù)略高于高水平(P=0.07)和低水平(P=0.052)。中水平妊娠12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高于高水平(P=0.013),略高于低水平(P=0.06);中水平妊娠25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高于高水平(P=0.033)和低水平(P=0.014);中水平妊娠35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高于高水平(P=0.011)和低水平(P=0.012)。中水平妊娠35 d的活胚重顯著高于高水平(P=0.033),極顯著高于低水平(P=0.002)。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頭-尾長度無差異。
表4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胚胎發(fā)育和存活率的影響
指標 |
妊娠時間/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總活胚數(shù) 活胚重/g 胚胎頭-尾長/mmd 胚胎存活率/% |
12 25 35 25 35 25 35 12 25 35 |
12.60± 10.20±1.48 9.00±1.26 5.16±1.13 33.90± 18.43±0.43 57.64±0.91 70.11± 65.20± 62.76± |
15.00±1.58b 12.50±2.26 11.20±2.17 6.75±1.18 42.72±4.29Ab 18.37±0.55 58.13±0.54 84.34±3.90b 80.23±9.92b 78.45±10.10b |
13.50±1.29ab 10.00±1.87 8.80±2.39 5.82±1.76 28.00±5.14Ba 18.59±0.68 57.50±0.63 74.53±5.65ab 62.38± 62.31± |
注:d,除去頭-尾長小于同窩平均頭-尾長和發(fā)育異常的胚胎后,計算胚胎頭-尾長的平均數(shù)。
對胚胎存活率(y,%)和采食量(x,kg/d)進行回歸分析,妊娠25天和35天均呈二次曲線關(guān)系,方程分別為:y=-0.1646x2+0.5919x+0.2644,R2=0.35,P=0.05;y=-0.1452x2+0.532x+0.2857,R2=0.39,P=0.04。妊娠25天采食量為1.80kg時胚胎存活率達最大,妊娠35天采食量為1.83kg時胚胎存活率達最大。
3 討論
3.1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體增重的影響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采食量的增加母豬妊娠早期的總增重和凈增重顯著提高,這與許多研究的結(jié)果一致。母豬妊娠期的采食量需要為維持需要、子宮生長、母體增重及建立儲備需要的總和。本研究中,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母豬的凈增重分別達到4.56、8.71、和12.83 kg,表明高水平組采食量滿足維持需要和妊娠需要后剩余的一部分供母體組織增重所需。低水平母豬與其他水平組母豬相比活動量較大,使得體失重較大。
3.2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子宮發(fā)育的影響 隨著妊娠期的增進,母體子宮和胚胎內(nèi)沉積的采食量物質(zhì)也隨之增加,母體子宮和胎兒的重量明顯增加。妊娠母畜的黏膜和漿液膜均發(fā)生變化,肌纖維加大,肌肉層急劇增長,結(jié)締組織和血管擴大,結(jié)果使羊膜和羊水迅速增長。本研究表明,中水平組子宮的增長的速度較快,而且中水平組有較多的胎兒,使得羊膜和羊水體積較大,使得整個子宮及內(nèi)容物的重量變大。采食量水平過高和過低子宮的發(fā)育速度均較低。
3.3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胚胎發(fā)育和存活率的影響
3.3.1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胚胎發(fā)育的影響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對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頭-尾長無影響。Jindal [3]等的研究中,母豬配種后每天飼喂1.5M和2.0M的飼糧,妊娠25~31 d的胚胎頭-尾長無差異(22.46 vs 22.69mm)。Musser [8]等的研究中,母豬在妊娠29~45 d每天飼喂1.81 kg和自由采食,妊娠46 d的胚胎頭-尾長無差異(69.26 vs 67.24mm)。以上結(jié)果表明早期胚胎的形態(tài)發(fā)育可能不受采食量水平的影響。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影響妊娠35天的活胚重量。中水平的活胚重量最高,其次是高水平和低水平。Lozano [5]等在羊上的研究表明,每天給母羊飼喂0.5M和1.5M飼糧,妊娠第4天0.5M組有8個以上卵裂細胞的胚胎占總回收胚胎數(shù)的比率(82%)顯著低于1.5M組(92%)。以上結(jié)果表明,早期胚胎的生長發(fā)育受采食量水平的影響。
3.3.2 采食量水平對妊娠早期母豬胚胎存活率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初產(chǎn)母豬妊娠期間胚胎的死亡率為30%~50%,而大多數(shù)死亡發(fā)生在妊娠的頭30 d左右。妊娠前期飼養(yǎng)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胚胎存活率最大及分娩時窩產(chǎn)仔數(shù)較多。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顯著影響母豬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顯著低于中水平,此結(jié)果表明配種后給予母豬高水平采食量對胚胎存活有害,而在母豬發(fā)情配種后立即降低飼喂水平對胚胎存活有利。這些結(jié)果與前人的許多研究結(jié)果一致。Jindal[4]報道,配種后給青年母豬分別飼喂1.5M和2.0M,妊娠第5天的胚胎存活率差異顯著(86.5% vs 74.2%,P<0.05),妊娠第12天的胚胎存活率差異顯著(80.5% vs 71.8%,P=0.14)。Jindal[3]等報道,配種后15 d給青年母豬分別飼喂1.5M和2.0M,妊娠第28天的胚胎存活率分別為85.93%和66.96%(P<0.05)。Pharazyn [9]的研究中,青年母豬配種后15 d內(nèi)分別飼喂1.8 kg/d和2.5 kg/d,兩組母豬在妊娠28天的胚胎成活率分別為87.7%和70.0%(P<0.05)。
對各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進行的對比表明,大部分胚胎損失發(fā)生在附植期,僅有少部分胚胎,也就是各水平無存活能力的胚胎是在附植以后損失的。這些結(jié)果與Jindal [4]等的報道是一致的,此研究指出胚胎死亡主要發(fā)生在妊娠18天以前。
本研究中低水平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均顯著低于中水平,表明采食量水平過低同樣會降低早期胚胎存活率。
4 結(jié)論
不同采食量水平顯著影響初產(chǎn)母豬妊娠早期的體增重、子宮發(fā)育和胚胎存活率。在妊娠35天內(nèi)給母豬飼喂1.2倍維持需要能使子宮發(fā)育更良好,具有較高的胚胎存活率。而高水平飼喂和嚴重限飼均會降低母豬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