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乳豬料顆粒:高溫調質一次成型工藝 [打印本頁]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1 03:16
標題: 乳豬料顆粒:高溫調質一次成型工藝
調質器出口溫度:90~92度,環(huán)膜出口溫度95度(閃蒸后溫度)。生產很順利,直接出料;含5%乳糖、5%蔗糖、3%血漿蛋白、12%次份。
作者: bs5hao    時間: 2009-3-21 08:06
玉米粉粹的不細呀。
作者: qiaoyongniu    時間: 2009-3-21 08:20
樓上看得真仔細阿,還有這個料出來硬度怎么樣呢?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9-3-21 08:35
盧老師對制粒工藝的的研究越來越精湛了。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1 13:42
酥脆、酸、甜、咸,無香味劑,入口即碎!后勁有嚼!
作者: 趙曉慶    時間: 2009-3-21 14:45
感覺盧老師這樣的工藝不太科學,奶制品能加進去嗎? 您講的閃蒸是幾秒鐘啊,糖分是不會有問題,可是糊化度能達到多少呢? 閃蒸制粒與低溫制粒相比如何?。?請教盧老師。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1 14:54
標題: 油潤的顆粒表面,不存在焦化現(xiàn)象
本帖最后由 gbmmr 于 2009-3-21 15:04 編輯

奶制品沒問題啊,想加10個點嗎?糖分也不會有問題,瞬間溫度接近100度,閃蒸就是瞬間的,不需要幾秒鐘啊。
低溫制粒就是制粒,為制粒而制粒,高溫制粒通過調質改善消化率,完全熟化的意思,和環(huán)境溫度的巨大差異,使熟化后物料很快低溫定型,不易回生,初始溫度低時,和高溫調質時,他們的口感是不同的。
作者: xujunxp    時間: 2009-3-28 10:32
請教盧老師:添加次粉是為了增加粘結度嗎?
           能否提供膨化次粉的工藝,及膨化次粉降低粘結度的原理
           使用經過90-100度的熟化玉米(不是膨化玉米),采用低溫制粒能否達到與盧老師產品相似的效果。
           大量使用膨化玉米后,制粒會很硬,如果添加米粉或木薯粉能否降低硬度?
           如果想做膨化乳豬料,淀粉類原料如何組合比較合理?
           非常感謝!
作者: zycjx00    時間: 2009-3-28 16:01
為什么還在用血漿蛋白?[img][/img]
作者: 小農民    時間: 2009-3-29 02:20
大宗原料先膨化處理?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9 09:46
8# xujunxp

次份直接膨化就可以了,膨化溫度顯示為110~120度;這樣膨化后相當于預糊化,粘結度降低了。

低溫制粒的問題是調質溫度低,但制粒機出料溫度并不低,溫差經常會超過30度,而乳糖焦化的溫度要100度以上,估計環(huán)膜瞬間溫度超過140度,只有這個溫度以上才會焦化,且只是瞬間溫度,基本上是干燥的灼燒,對物料成分破壞較為嚴重;可以檢查一下環(huán)膜物料出口溫度;打開制粒機,盡管調質溫度不高,但環(huán)膜是燙手的。

一般低溫制粒采用58~65度間調質,實際上并不能實現(xiàn)物料的熟化或者糊化,那么可以分析一下是否可以達到高溫調質工藝的效果了。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9 09:47
9# zycjx00

血漿蛋白有它本身的優(yōu)勢,有什么問題嗎?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3-29 09:50
10# 小農民

因為采用濕法高溫調質工藝,上面調質器出料口的溫度為92度,環(huán)膜顆粒出口溫度98度,物料已經被熟化了,多數(shù)物料是不需要再膨化了。

為改善顆粒的光潔度,可以考慮使用其中玉米用量的30%為膨化的玉米。
作者: haochunqing    時間: 2009-4-5 11:54
盧老師,調制溫度過高,怎樣才能防止堵環(huán)模呀????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4-14 00:59
把設備先高溫飽和蒸氣預熱,之后在投料就沒有問題了。
作者: Gerrard    時間: 2009-4-15 21:23
這樣做有優(yōu)點,但也能看出發(fā)生Maillard反應的程度會高一些。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4-16 00:17
16# Gerrard

老大,你太厲害了哦!

怎么會看出發(fā)生美拉德反應的程度高呢?
作者: Gerrard    時間: 2009-4-16 18:32
您說:“調質器出口溫度:90~92度,環(huán)膜出口溫度95度(閃蒸后溫度)?!?br />
我個人的觀點不一定對,一般乳豬料中乳制品含量和動物性蛋白比較高一些, 相對于65-70度制粒,90-92度條件下,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會高一些。實際生產中很少見到您這樣的工藝,至于“酥脆、酸、甜、咸,無香味劑,入口即碎!后勁有嚼! ”是我們人的感覺而已,對于豬而言會怎么樣,不知道。

生長性能各項指標是我們最關注的,正所謂殊途同歸,只要能省成本不影響效果,都是值得做的。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4-18 11:18
關于美拉德反應,網上查的:
 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謂美拉德反應是廣泛存在于食品工業(yè)的一種非酶褐變,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質)間的反應,經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所以又稱羰胺反應。

上面的描述有一個可識別特征,是“褐變”,你再看一下這個高溫調質的顆粒和一般的低溫調質顆粒,那個有更多“褐變”。
作者: zhenjieli    時間: 2009-4-24 20:13
太厲害了,由此發(fā)現(xiàn)要向盧老師學習的太多了。
作者: bonderic    時間: 2009-4-25 20:39
受教了,希望盧老師能有關于這個乳豬料的飼養(yǎng)數(shù)據(jù)。
作者: fqm1984    時間: 2009-5-4 21:54
我想乳豬料加的那么多復合酶和多維會不會受影響?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5-5 00:49
酶制劑會有影響,維生素除非高濃度與微量、膽堿混合,調質制粒對維生素的影響很小。
作者: tlhzmj    時間: 2009-5-7 09:37
環(huán)模壓縮比是多少?次粉比例不高嗎?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5-7 10:22
一般使用的環(huán)膜壓縮比是1:5~7之間的。
作者: wangzhi6189    時間: 2009-5-23 12:38
學習了,前幾天,我們做了一個乳豬料配方(用血漿、乳清粉),環(huán)模用的2.5,壓縮比為1:10,簡直沒法制粒。
作者: 醉鬼    時間: 2009-9-17 17:49
問題:
1、血漿高溫后是否會破壞免疫成分?
2、這樣的配方用膨脹器110膨脹是否可行?
3、美啦德反應破壞一些氨基酸但是否也能提高飼料風味?
4、乳豬料顆粒過于光潔可能反而不好。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9-17 23:41
血漿蛋白的工藝使用大約230度的瞬間高溫噴霧干燥的,這樣下來可能沒有免疫成分了吧。

膨脹器沒有用過,不知道了哦。

如果發(fā)生美拉德反應最終是消化率降低的,提高風味的。。。應該是不可能的,和我們說的熱加工是兩碼事了。。

過于光潔的問題,還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有公司的料做的很漂亮,光潔度也很好,不過設備的投入真的不是小數(shù)字,小公司投不起;一般如果環(huán)膜合適,使用碎米的配方,也可以做出比較光潔的顆粒的。
作者: Gerrard    時間: 2009-9-18 08:56
血漿蛋白粉被噴霧干燥后,檢測氮溶解指數(shù)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如果血漿沒有免疫成分了,我是不會用的。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9-18 13:19
要向盧老師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向你致敬!
作者: syzj    時間: 2009-9-23 10:46
12%的次粉是不是太高了,為了粘合還是其它的目的?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9-23 12:11
好的次份本來就是不錯的原料啊,比玉米粉更穩(wěn)定。。。呵呵。。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9-23 12:32
做一點安全裕量就可以了。

維生素破壞最嚴重的是微量與膽堿,不是溫度本身。
作者: 海之音    時間: 2009-9-23 12:41
在實際生產中如果乳豬料中含有5%左右的乳制品,采用85度制粒和70度制粒出來的顆粒料顏色是不一樣的,溫度高的顏色會深一些,這是不是上面所說的乳制品碳化問題?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9-23 12:47
是的,低溫制粒在經過環(huán)膜時并非低溫的,實際的瞬間溫度超過100度了,這個才是碳化的根本原因。
作者: 馬海濤    時間: 2009-9-23 23:59
良好的制粒效果也許就是給人看的
對于乳豬料要不要制粒,應該是“見仁見智”的,至少現(xiàn)在市場上的一部分粉狀乳豬料效果上并不比大多數(shù)顆粒料差。在局部市場上粉狀肉雞配合飼料也表現(xiàn)出不次于顆粒料的效果,在個別數(shù)據(jù)上(如猝死、死淘率等)甚至還要好些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