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療法
法國的獸醫(yī)于2001年首先報道血清療法對PMWS是一種有效控制手段(Ferreira 2001)。這種療法首先用在保育舍,隨后也被用在更早階段,例如產(chǎn)房。這是一種必須謹慎應用的療法。血清只能從同一個豬場獲得(康復豬),并且要在適當?shù)男l(wèi)生條件下采集和儲藏。通常皮下注射小劑量的血清已經(jīng)足夠(3ml通常就足夠,在哺乳仔豬,用量更少)。血清療法的作用機理尚未明晰,且似乎不是“疫苗”或者抗體的作用,但可能與減少炎性分泌的細胞活性物質(zhì)相關(guān)(Kishimoto 2001, Nakano 2002)。
不同農(nóng)場成功的不同程度,死亡率分別從10.7%率降到3.6%、從22.2%降低到6.4%(Waddilove & Marco 2002),從16.2%降低到4.8%(Sanchez 2002),從5.5%降低到1.5%(Marco 2003a)。
在另外的豬場,血清療法未能有效地控制PMWS,失敗的原因可能為:
① 供血豬可能有毒血癥如PRRS的病毒血癥,因而解決問題的手段卻成為制造更多新問題途徑;
② 血清冰凍后效價降低;
③ 若供血給動物在仔豬期接受過血清療法,其血清效用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