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圓環(huán)病毒相關疾?。≒CVAD)在加拿大 - 流行情況、誘發(fā)因素和風險因素
[打印本頁]
作者:
dwm8080
時間:
2009-6-11 19:00
標題:
豬圓環(huán)病毒相關疾?。≒CVAD)在加拿大 - 流行情況、誘發(fā)因素和風險因素
作者:Laura Batista,蒙特利爾大學養(yǎng)豬教研組 - 本文發(fā)表于2007年Banff養(yǎng)豬研討會。
介紹
1995年首次在加拿大西部發(fā)現(xiàn)并定性以來,仔豬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弱綜合征(PMWS)的傳播越來越廣,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加拿大報導本病之后不久,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qū)也都報導了類似的綜合征,包括歐洲、亞洲和美國。由于這種病死亡率很高,而且很多患豬無法達到上市標準,所以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過去10年當中,這種綜合征很快就成了全球養(yǎng)豬業(yè)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在北美,由于2004年秋季加拿大東部的那次大爆發(fā),尤其是魁北克和安大略,人們對這種病格外重視。從那以后,這種綜合征慢慢地擴散到加拿大其它地區(qū)、美國和墨西哥。該病的典型癥狀是與豬圓環(huán)2型病毒相關的呼吸道、消化道、淋巴、血管以及腎臟的損傷。后期(8-10周齡)斷奶豬和肥育豬(轉豬2-3周)當中可觀察到臨床癥狀和組織損傷?;钾i會表現(xiàn)下列的部分或全部癥狀:咳嗽、腹瀉、貧血、體況不良、全身性淋巴結病變,以及皮膚損傷。
在本文檔中我采用“豬圓環(huán)病毒相關疾病”這一名稱,而不用“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弱綜合征”。前者已經被北美的獸醫(yī)人士普遍接受,而“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弱綜合征”是過去的說法,無法概括這種病的所有臨床癥狀。之所以改變名稱,還有另外一個意義,- 為了避免和麋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類似瘋牛?。┫嗷煜?。后者是一種由朊毒體引起的疾病。
需要注意,圓環(huán)病毒相關疾病有明確的定義,需要滿足下列條件才能做出確診:1. 典型的臨床癥狀,2. 典型的病理和組織學損傷,以及3. 損傷器官當中有一定量的豬圓環(huán)2型病毒(PCV2)。
加拿大的流行情況,加拿大東部(魁北克和安大略)
2004、2005和2006年當中加拿大東部地區(qū)豬圓環(huán)2型病毒相關疾病的病例顯著增加。圖 1 顯示了安大略省該病的上升情況,由果爾夫大學動物健康試驗室報導。
需要指出,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FLP)定型與開放閱讀框(ORF)2定序結果顯示,這些病例中分離的PCV2病毒的基因型已經發(fā)生了顯著改變。以前的RFLP定型為422型,2004年秋天的毒株為321型。RFLP 321型病毒之間有99%的序列同源,該型病毒與英國、法國和中國分離的毒株之間有98%的基因序列同源。然而,與先前分離到的422型病毒相比,只有91.6%的基因序列同源,與美國先前分離到的毒株相比只有92%到93%的序列同源。ORF2定序結果也顯示,新的PCV2毒株與歐洲的強毒力毒株相比有99%的同源性,與2005年以前分離的毒株相比只有94%-95%的同源性(圖 2 和圖 3)。
鑒于該病毒基因序列突然發(fā)生顯著改變,而且加拿大東部省份暴發(fā)的臨床疾病相當嚴重,死亡率很高,專業(yè)人士認為這次暴發(fā)是有一種新的、毒力更強的毒株引起的。迄今為止,這種假設在生產研究當中并沒有經過證實。不過,蒙特利爾大學的Carl Gagnon博士正在進行一項研究,以圖證明這項假設。如果該研究有了結果,他們會在會議中發(fā)布。
在魁北克獸醫(yī)協(xié)會(AVIA)和魁北克養(yǎng)豬生產者聯(lián)盟(FPPQ)的請求下,2005年Camille Moore博士及其同事在魁北克的169家自繁自養(yǎng)豬場和76家肥育豬場當中進行了一項研究。該項研究的目的是:
·確定魁北克的豬場當中是否因PCV相關疾病的暴發(fā)而造成了死亡率升高,如果是的話,對升高幅度進行量化
·確定PCVAD與藍耳病(PRRS)之間的關系
·2004-2005年間死亡率上升2.3%,
·自繁自養(yǎng)豬場當中死亡率高峰提前2周出現(xiàn),
·淘汰豬銷售量的增加幅度很小,但在自繁自養(yǎng)豬場與肥育豬場之間存在重要差別(2.6倍),以及最后一點,當PCVAD和PRRS同時存在時,死亡率會顯著升高。
西部省份(曼尼托巴、薩斯喀徹溫和阿爾博特)
一直到2006年以前,西部各省的PCVAD還只是零星散發(fā)??墒呛髞碓趲讉€豬場當中散發(fā)變成了流行發(fā)病。常常出現(xiàn)PCVAD和PRRS并發(fā),這種情形下8-13周齡的豬只死亡率有時可超過20%。在沒有PRRS的豬群當中,典型的癥狀是消耗性體質,死亡率在7%到8%之間。西部的獸醫(yī)報導了3中不同類型的PCVAD:
類型 I:零星散發(fā),對長期死亡率影響不大,主要是消耗性體質,符合PMWS病例定義。
類型 II:PCVAD癥狀持續(xù)存在。死亡率上升,處于患病日齡的組群當中死亡率可能會升高一倍。淘汰豬售出數(shù)量增多。
類型 III:流行性暴發(fā),嚴重程度與并發(fā)其它疾病的情況有關,尤其是藍耳病。8-13周齡豬只的死亡率在8%至25%之間。
西部豬健康協(xié)會進行的非正式調查得出了下列結論:
·臨床發(fā)病的嚴重程度存在地區(qū)性差異
·大型豬場出現(xiàn)類型 III的情況更多
·單場式和多場式生產模式之間似乎沒有區(qū)別
誘發(fā)因素以及風險因素
PCV2病毒是本綜合征的必要條件,這一點業(yè)內普遍認同;然而,似乎還需要其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誘發(fā)PCVAD。這些誘發(fā)因素包括其它疾病,例如藍耳?。ū?8)、豬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以及豬流感。
管理、免疫刺激或疫苗接種似乎也和本病的發(fā)病有著重要的關系。Harding(2006)提出了一項有趣的假設,他認為不論豬場PMWS的情況如何,也不論豬場的地理位置、PCV2病毒的毒株、誘發(fā)因素如何,關鍵是PCV2病毒的濃度。只要體內PCV2病毒水平低于生物學臨界“門檻值”,豬就不會表現(xiàn)PMWS癥狀。這個假設是根據(jù)以往的發(fā)現(xiàn)做出的。人們發(fā)現(xiàn),不論試驗還是自然感染的條件下,患豬組織和血清當中的PCV2病毒濃度都和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相關的組織學損傷程度有關。
前面提到,對PMWS最早的描述是在1995年,然而,回顧性研究顯示,不論PCV2病毒感染還是PMWS臨床癥狀,早在1985年就已經存在了,這說名PCV2并不是一種新病毒。而且考慮到全世界98%的豬場都存在PCV2病毒感染,這些發(fā)現(xiàn)說明,PCVAD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這樣的話,找出那些與PCVAD發(fā)病相關的因素就非常重要。流行病學方面,我們可以進行病例/對照分析,或在患病豬群與未患病豬群之間進行橫斷面比較,以便找出這些風險因素。學術方面已經有一些風險因素研究的成果發(fā)表;下面是法國和西班牙豬場風險因素研究的一些有趣結果。
Rose等人2006年的研究得出結論,下列情況下PMWS發(fā)病的風險會增加:豬群中細小病毒(PPV)或藍耳病毒(PRRSV)呈陽性;青年母豬接種單獨的細小病毒疫苗和丹毒疫苗而非接種聯(lián)苗;精液在本場采集而非從授精中心購入。斷奶舍采用大型欄位、產房和斷奶舍空舍時間短也會增加PMWS發(fā)病風險。此外,另一項比較究還顯示,不同肥育豬舍共用糞坑、交叉寄養(yǎng)比例高也會增加PCVAD發(fā)病的風險。
Lopez-Soria等人2005的研究得出結論,青年母豬接種藍耳病疫苗會增加PCVAD發(fā)病風險,而母豬接種萎縮性鼻炎疫苗則會降低PCVAD的發(fā)病風險,然而該項研究的樣本數(shù)比較小,結果可能并不可靠。另一方面,發(fā)病豬群12周齡時PCV2抗體陽性比例比未發(fā)病豬群高,說明早期感染PCV2病毒可能會增大PCVAD的發(fā)病風險。
交叉索引發(fā)現(xiàn),遺傳品系與PCVAD的易感程度也有關系。Opreissnig等人2005年對3種不同品系的有限數(shù)量的個體,發(fā)現(xiàn)不同品系的個體對PCVAD的易感程度不同,長白豬比較容易出現(xiàn)PCV2病毒相關的淋巴結損傷。他們以淋巴結外觀以及組織學損傷作為判斷PMWS陽性的依據(jù),結果杜洛克的陽性率為0%,長白為15.8%,大白為0%。Lopez-Soria等人2004年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不同遺傳雜交的后代患PCVAD的風險不同。
關于遺傳的影響,不應草率地下結論,因為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這些差異可能只與特定的個體或品系有關,并不完全和品種有關。
最后,Sylvie D’Allaire博士及其同事正在魁北克進行PCVAD風險因素評估的研究,有關結果將在大會中陳述。
結論
根據(jù)目前的知識,顯然,從臨床與病理學表現(xiàn)的范圍來看,PCV2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比先前認為的PMWS要廣泛。對于PCV2病毒與PCVAD關系及其致病作用,如今幾乎不存在什么疑問。科研文獻顯示,PCVAD的發(fā)病受許多誘發(fā)因素和風險因素的影響。要想降低PCVAD的影響,需要通過尸體剖檢、組織學檢查以及免疫組織化學試驗或原位雜交試驗對PCVAD進行確診。然后采取措施,最重要的是根除或減輕其它疾病的并發(fā)感染,尤其是藍耳病,要通過穩(wěn)定種豬群、改變養(yǎng)豬流程以及免疫接種等方法來消除藍耳病。需要注意,如果發(fā)現(xiàn)PCVAD的發(fā)病與免疫程序有關,那么就有必要考慮對特定疫苗的種類和接種時間進行重新評估。改善管理,例如,嚴格的真正的全進全出,及時淘汰僵豬以及治療無效的患豬,減少混群,減少豬只轉移,用消毒劑對豬舍和運輸工具進行消毒以便降低環(huán)境中的病毒水平,等等。假如有確切證據(jù)說明PCVAD與本場豬群的遺傳品系有關,那么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更換遺傳品系。
北美有商品疫苗可供選用,據(jù)報道通過接種疫苗可有效控制PCVAD。這樣,通過上述措施,再加上疫苗接種,或許可以有效地把這種兩年來讓人們非常頭疼的復雜的綜合征控制住。
作者:
luoyouyi
時間:
2009-6-11 19:16
管理、免疫刺激或疫苗接種似乎也和本病的發(fā)病有著重要的關系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