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季節(jié)性魚病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可研    時間: 2009-6-13 15:00
標題: 季節(jié)性魚病防治
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高度集約化發(fā)展,養(yǎng)殖魚類面對越來越多的疾病困擾,特別是近幾年來水產養(yǎng)殖的魚類疾病一年四季都在頻頻發(fā)生,給漁業(yè)生產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預防和及時治療各種魚病,減少養(yǎng)殖生產的經濟損失,筆者將不同季節(jié)易發(fā)生的各種魚病及預防措施和治療技術介紹給廣大養(yǎng)殖用戶。僅供參考。
  一、春季(3~5月) 氣溫逐漸回升,一般在10~20℃之間,水溫環(huán)境比較適宜于各種病原體生長繁殖,尤其是4~5月份更為突出。早春魚苗孵化時,魚卵易患水霉病,魚苗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huán)蟲等魚病,成魚春季易患水霉病、鯉魚白云病等病。
  預防措施:
 ?、兖B(yǎng)殖魚塘進行徹底清淤曝曬,一般畝用生石灰150千克消毒后方可使用。
  ②魚苗在出塘、運輸、放養(yǎng)苗種時,應盡量避免機械損傷。
  ③購買苗種時,一定要選擇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身體無損傷、規(guī)格整齊的苗種。
  ④選擇的魚苗最好是經水產苗種部門檢驗檢疫無病害的苗種。⑤苗種入養(yǎng)殖池前一定要進行藥物消毒,一般用3%食鹽水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后方可入池。
  1.水霉病 ①3%~5%食鹽水浸洗病魚5~10分鐘。②克霉靈0.3克/立方米濃度,全池潑灑。
  2.車輪蟲病 ①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0.7克/立方米濃度全池潑灑。②平均水深1米,每100平方米水面放楝樹或楓楊樹新鮮枝葉2.5~3千克漚水(扎成小捆),隔天翻一次,間隔7~10天換一次新鮮枝葉,至病好為止。
  3.小瓜蟲病 用辣椒和生姜1∶0.75,搗爛制成掛袋掛于餌料臺附近,有條件的可提升水溫至26~28℃,小瓜蟲則自行脫落。
  4.指環(huán)蟲病 ①晶體敵百蟲與面堿合劑(1∶0.6)2.5克/立方米濃度,全池潑灑。②用滅蟲王C0.15~0.20克/立方米濃度,全池潑灑。
  5.鯉魚白云病 ①每畝水深1米用氯殺靈100克溶于水,全池潑灑。或二溴海因0.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②每千克餌料中加1克魚菌靈,拌勻后喂服,連喂3~6天。
  二、夏季(6~8月) 氣溫一般在24~32℃之間,由于水溫較高,水質變化快,一些微生物魚病,如爛鰓、出血、赤皮、腸炎、打印病及孢子蟲病等較為普遍發(fā)生。
  預防措施:
 ?、俑纳瞥靥了|,使養(yǎng)殖水處于“活、嫩、爽”。
  ②定期投放消毒藥物和投喂藥餌,避免疾病的發(fā)生。
 ?、嗍褂眯迈r餌料,過期霉變餌料堅決不用。
  ④餌料投喂不能過飽,保持八分飽即可。
  1.爛鰓病 ①每50千克魚餌料中添加125克的地錦草、辣蓼合劑(1∶1,干)連喂3~5天。②每萬尾魚的餌料中添加250克的烏桕葉(干),連喂3~5天。
  2.出血病 ①用0.4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全池潑灑。②用0.3克/立方米聚維酮碘全池潑灑。
  3.赤皮病 ①用4克/立方米五倍子溶液全池潑灑。②用白楊葉(鮮),在每萬尾魚餌料中添加1.5千克加工在餌料里,連喂3~5天。
  4.打印病 ①用長效水體消毒劑250克/立方米全池潑灑。②用絡合銅300克/立方米全池潑灑。
  5.孢子蟲病 ①采用100克/立方米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②每萬尾魚餌料中添加15克左旋咪唑,加工在餌料中,連喂3~5天。
  三、秋季(9~11月) 氣溫逐漸下降,一般在23~15℃之間,水溫、水質、池塘環(huán)境基本穩(wěn)定,養(yǎng)殖魚類體質健壯,身體豐滿,抗疾病能力增強。但由于高密度集約化養(yǎng)殖,豎鱗病、腸炎、錨頭鳋等病是這一時期魚類的主要疾病。
  預防措施:①降低養(yǎng)殖密度,達到商品規(guī)格,應進行分批分期及時出售。②定期消毒水體和投喂藥餌。⑧對發(fā)病的池塘進行隔離治療。④增加增氧機的開機時間,特別是清晨和陰雨天。
  1.豎鱗病 ①將250克大蒜搗爛,加水50千克,給病魚浸洗數(shù)次,可使病情好轉。②用2%食鹽水+3%小蘇打,等量合用0.4克/立方米全池潑灑。③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艾根5千克,搗爛取汁加生石灰1.5千克,全池潑灑。
  2.腸炎病 ①強氯制劑,0.5克/立方米全池潑灑。②磺胺胍每10千克吃食魚,第一天用藥1克,第2~6天藥量減半,加工在餌料里,連續(xù)投喂5~7天。⑧用辣蓼、艾根合劑1∶1(干),每萬尾魚用0.5千克加工在餌料里,連喂3~5天。
  3.錨頭鳋病 ①取仙人掌、大黃各0.5克加食鹽適量加工在餌料里,連喂3~5天。②水深1米每畝投放蒟篛(鮮)150~250千克,經5~7天藥浴可全部脫掉。
  四、冬季(12~翌年2月) 氣溫較低,一般氣溫在-20~10℃之間。進入冬季以后,養(yǎng)殖池塘的藻類以隱藻為主,該藻死亡產生的毒素對養(yǎng)殖魚類十分有害。再加上魚種越冬,養(yǎng)殖密度過大,要特別注意加強管理,觀察魚的動態(tài),控制池水肥度,防止1~2月份發(fā)生氣泡病。
  預防措施:①加強巡池,觀察魚的動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果斷措施。②經常打掃池塘冰面上的積雪,增強池塘水中的光合作用,并在冰面上破冰眼,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氣泡病 ①采取換水或加注新水,或把病魚移入正常水中。②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石膏4千克搗碎加新鮮車前草4千克及浸泡后的黃豆5千克,加水磨漿,全池潑灑。③每畝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植物油250克、食鹽150克對水全池潑灑。
作者: 我稀里糊涂    時間: 2010-1-30 17:24
全面的很嘛,學習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