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再議大豆酶解蛋白(發(fā)酵豆粕) [打印本頁]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9-1 11:07
標題: 再議大豆酶解蛋白(發(fā)酵豆粕)
各位大俠,大家積極討論一下發(fā)酵豆粕的效果,正在使用的說說現用產品的顏色,氣味,價格等,哪一家的產品比較穩(wěn)定,效果比較理想,我們的 是金黃色(或稍淡),需要了解的可以和我聯(lián)系13582850857,還有就是大家對烘干的理解,是烘干的效果好(香味濃,活性降低,顏色鮮亮),自然晾曬的(活性高,顏色不好看,香味不如晾曬的),唐山市宏盛源飼料有限公司采用的方式為回轉桶低溫烘干,使用清潔的熱風,與物料的接觸溫度為60-70度,此溫度下活菌損失很低。關于小肽,檢測方法不是太方便(一般的廠家沒有設備),也就是30%,小肽是黏的可以用發(fā)酵豆粕與水1:1混合,用手攥,感覺黏度,因為小肽是黏的,可以溶于水。關于水溶性,可以選擇10:1的比例看一下水溶性,比較一下溶解速度,速度快的質量好。
         菌種的選擇,做的好一點的廠家一般主要用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當然還有用納豆菌的,有采用厭氧的,耗氧的,還有耗氧發(fā)酵兼性厭氧的,“利安寶”采用的就是后者,用多溫象,固態(tài)液態(tài)結合的方式耗氧兼性厭氧,(芽孢桿菌,酵母菌屬于耗氧菌,消耗淀粉,降解寡糖,分泌蛋白酶,降解蛋白質,生成肽類物質。這也是發(fā)酵前后出成品率的問題,一般的發(fā)酵豆粕出成品率為86%-92%,好的發(fā)酵豆粕產品的出成品率一般不超過90%,為88%左右,因為發(fā)酵徹底,大分子蛋白降解率高。如果使用曲霉屬發(fā)酵的,常見的是黑曲霉,米曲霉,發(fā)酵前后蛋白質增長多,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菌絲多,出成品率高,因為好的發(fā)酵豆粕是用46蛋白以上的去皮豆粕為原料,發(fā)酵前后要求增長4個蛋白左右,使用曲霉屬比較容易實現,但是有優(yōu)勢就畢竟有弊端,發(fā)酵產生的菌絲能夠提高蛋白的同時也影響了一定的適口性,這也就是發(fā)酵豆粕質量的問題了。乳酸菌屬于厭氧菌,適應無氧發(fā)酵,在發(fā)酵豆粕的過程中起到增強適口性,降低ph值,抑制雜菌等。納豆菌,能夠主要的功效就是提高機體免疫力,菌種活性強,有減低并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耐高溫,高溫存活率高,能夠提高發(fā)酵豆粕的活性。
    大家都積極發(fā)言,說說各自的使用感受,有什么好一點的,直接一點的鑒別方法等等。各位有興趣可以和我聯(lián)系,期待與各位交流合作。13582850857   于文滔
作者: 鐘日聰    時間: 2009-9-1 11:27
最好有大型豬場的試驗結果證明。本人認為發(fā)酵豆粕是個好東西,關鍵是你的發(fā)酵技術怎樣?發(fā)酵的條件很嚴格的,就怕發(fā)酵過程被污染。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9-1 11:44
發(fā)酵技術么,華中農業(yè)大學的發(fā)酵專業(yè)很厲害的 ,可以考慮的我們都考慮了,北京金泰得的優(yōu)補健,武漢邦之德的肽黃金都是華中農業(yè)大學的,我們現在就是沒有他們的名氣大,但是東西都是一樣的,價格也有優(yōu)勢的。

[ts]hongshengy888 于 2009-9-1 11:45 補充以下內容[/ts]

正是因為我們的名氣沒有他們的大,所以我們在質量上面的把關更加嚴格的。
作者: 李業(yè)明    時間: 2009-9-1 12:08
做好產品質量是最重要的,名氣的形成需要時間和手段!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9-9-1 12:39
單純的看圖片,產品就很不錯的。
作者: amyamor    時間: 2009-9-1 14:54
那含益生菌的高蛋白飼料放在市場上會怎么樣?
作者: 勁松    時間: 2009-9-1 17:27
究竟是酶解還是發(fā)酵呢?這兩個東西概念上不一樣?。空埥塘?。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9-1 20:55
一樣的,發(fā)酵產酶呀,我們的真正的名字應該是大豆酶解蛋白,因為酶解的效果好,但是是通過發(fā)酵產酶的。所謂的發(fā)酵豆粕有很多都是單一菌種發(fā)酵的,我們采用的是多菌種多溫象,固液結合的發(fā)酵技術。你可以看一下相關的報道,發(fā)酵豆粕是最通俗的叫法。

[ts]hongshengy888 于 2009-9-2 08:40 補充以下內容[/ts]

大家可以通過發(fā)酵的氣味辨別發(fā)酵豆粕的好壞的,因為有的廠家往里面添加無機氮的,檢驗也是50蛋白,但是效果差多了。

[ts]hongshengy888 于 2009-9-3 15:29 補充以下內容[/ts]

為什么沒有人頂呀
作者: wangwei000    時間: 2009-9-24 18:23
本人在次糾正一下,我是北京金泰得的,武漢武漢邦之德沒有和華中農業(yè)大學合作,他們沒有華農的技術授權書而我們北京金泰得有,希望大家能分辨清楚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9-24 20:18
他們的技術也是華中農業(yè)大學的。
作者: 豬大俠    時間: 2009-9-24 21:18
深圳達農威聽說過嗎?是一個美國的公司,生產酵母發(fā)酵產物-益康,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作者: liuminjia    時間: 2009-11-11 16:16
你好,我們也在使用發(fā)酵豆粕,想請您詳細的講一下發(fā)酵豆粕?
你提的一些內容很好,在我們選用發(fā)酵豆粕的時候判斷一個產家的發(fā)酵豆粕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看?
還有就是一個干燥、菌種的使用,雜菌的控制等等,你們產家是怎樣的控制的?
還有想問一下,發(fā)酵豆粕顏色不一,主要是什么原因,怎樣顏色的發(fā)酵豆粕質量較好??
檢測發(fā)酵豆粕好壞的時候應該檢測哪些指標??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11-11 17:11
好的發(fā)酵豆粕的顏色是金黃色或稍微有一些紅色。選擇發(fā)酵豆粕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
1.氨基酸水平,如果是好的發(fā)酵豆粕氨基酸水平能夠達到3.0以上的。
2.水溶性,你用一個燒杯等容器裝上水,將發(fā)酵豆粕導入其中,看溶解速度,越快越多越好。
3,另外就是你可以用1kg的發(fā)酵豆粕加0.5kg的水,然后用手攥越粘越好。
4.好的發(fā)酵豆粕產品有一種酸酸的味道,還有一種香香的味道,你知道烤膜片的味道么。
關于菌種的選擇一般的公司都不告訴你,這個可是商業(yè)機密,如果說菌種選擇的合理,工藝合理一般不會長雜菌的,你知道菌種的集團化作戰(zhàn),菌群優(yōu)勢么,就是這個道理,關于干燥,我們的是低溫干燥,二次烘干,物料和熱空氣的接觸溫度為60-70度,所以軍中的活性損失不大,但是發(fā)酵豆粕用的就是消化吸收利用率,和小肽成分,因為通過發(fā)酵酶解技術將豆粕中的康營養(yǎng)因子徹底的消除和鈍化了,是一般的膨化工藝所不能達到的。在乳豬飼料中發(fā)酵豆粕和進口魚粉、葡萄糖適當的搭配效果很理想的。有什么事可以和我留言,如果有興趣,我可以把我們的產品寄給你,你看一下。
作者: 川牧人    時間: 2009-11-11 20:58
本帖最后由 川牧人 于 2009-11-11 21:04 編輯

從樓主的發(fā)言可以看出樓主在發(fā)酵工藝上了解得很多,這里提點本人的不同見解,以供探討:
1、樓主提到發(fā)酵與酶解是一樣的,因為發(fā)酵會產生酶。這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做發(fā)酵的目的好像不是為了產酶,也不是為了產小肽吧?何況就生成的很少的且不是咱們定向需要的酶能生成多少小肽呢?
2、就小肽的檢測:樓主的產品小肽含量能達到30%,如果是真的,你的產品就發(fā)酵豆粕來講做得還真不錯,其它的大多在8%左右,能上15%的都不多;至于樓主說沒有合適的檢測方法,就我所知小肽檢測的國家標準已經通過了一審,估計二審時間也不長了,到時候會有方便實用的辦法的;
3、再啰嗦一句:真正的小肽(飼料工業(yè)能用的)肯定是酶解工藝生產,而非發(fā)酵工藝!
作者: yihaiqiu520    時間: 2009-11-11 21:54
品質開始于思想,結束于流程。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09-11-12 07:34
因為發(fā)酵產酶,生成小肽可是在酶的作用下,所以發(fā)酵豆粕也可以叫大豆酶解蛋白,你說是么?
作者: wzg750920    時間: 2009-11-30 14:06
生物發(fā)酵的東西不好說,質量參差不齊,最好用大廠家的
作者: glycinin    時間: 2010-1-16 22:11
回復 14# hongshengy888

我們學校做了二十來年的大豆,主要工作是大豆抗營養(yǎng)因子的去除和大豆品質的改善。發(fā)酵大豆也是我們現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有2個博士和2個碩士在做。看了您很多宣傳,如果不介意可以把樣品寄給我一些,我檢測一下。
作者: glycinin    時間: 2010-1-16 22:13
回復 17# hongshengy888


    發(fā)酵大豆的機制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究竟是微生物產生的胞內酶和胞外酶在其作用還是其他成分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1-17 08:45
我覺得發(fā)酵大豆抗營養(yǎng)因子消除的應該不如發(fā)酵豆粕理想。
作者: zhangkezhang007    時間: 2010-1-17 13:55
我們用的是上海源耀的發(fā)酵豆粕
也不錯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1-18 07:44
我們用的是上海源耀的發(fā)酵豆粕
也不錯
zhangkezhang007 發(fā)表于 2010-1-17 13:55



    是嗎,其實你可以用一下我們的效果很好的。價格合理。
作者: ckq79312    時間: 2010-1-18 13:55
請益康XP的人速與我聯(lián)系!我有需要!
作者: 松林謙遜    時間: 2010-1-23 19:59
樓主,請問貴公司的發(fā)酵豆粕的VBN是多少?酸度是多少?有這方面的室驗數據嗎?
作者: hanfei633    時間: 2010-1-30 13:21
樓上問到我也關心的問題了。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1-31 06:55
真的對不起,我們的VBN真的沒有檢測過,不過馬上就會檢測的,因為以前沒有用戶要求,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造成VBN高的原因是因為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添加無機氮(最主要的應該是尿素或其他的氨類化肥),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蛋白,但是適口性和發(fā)酵豆粕的其他的品質都會大打折扣,大家想想,我們用的發(fā)酵豆粕的原料是46以上蛋白的去皮豆粕,而有的公司用的是43的豆粕,大家的產品都是50蛋白的什么東西能夠是產品的差異這么大。使用發(fā)酵豆粕主要是側重它的低抗原,抗營養(yǎng)因子的消除和鈍化是很重要的指標,帶皮豆粕中的豆皮的抗營養(yǎng)因子是一般的菌種很難消除的,所以質量肯定會差一些。我們的酸度是4.8-5.2,因為在發(fā)酵過程中我們的工藝有強化乳酸發(fā)酵的。
作者: lyxsm    時間: 2010-3-12 16:34
如何判斷是不是用曲霉發(fā)酵呢?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3-12 22:14
當然曲霉長蛋白比較高了,但是在抗營養(yǎng)因子方面使用曲霉的就不徹底,沒有有事了,使用黑曲霉顏色不好看,使用米曲霉也可以,就是氣味不好了,使用曲霉發(fā)酵就是菌絲長的多,所以蛋白高,但是菌絲可是影響適口性的,使用發(fā)酵豆粕主要就有適口性的方面,應該還有就是有使用非蛋白氮的,如尿素和硫酸銨,這樣的發(fā)酵豆粕氨基酸不是太平衡,根據添加量不同會適當的有氨味,應外發(fā)酵豆粕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如果說發(fā)酵豆粕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抗營養(yǎng)因子低,適口性好。還有就是小肽,好的發(fā)酵豆粕小肽含量能夠達到10%以上,就是15%左右。能有30%蛋白是以小肽含量存在的。水溶性也很重要,蛋白水解度要達到15%以上,揮發(fā)性鹽基氮<60mg/100g,再有就是粘度好的發(fā)酵豆粕加適量水很粘的。
作者: 老景    時間: 2010-5-20 23:58
解釋一下:兩家公司的技術都是源于華中農業(yè)大學,所不同的是武漢邦之德現在和華中農業(yè)大學有全面的合作協(xié)議,與華中農業(yè)大學的合作不局限與某一個專業(yè),其次,與某個專業(yè)的緊密聯(lián)系不等于技術可以順利轉化為工業(yè)化生產,正是由于武漢邦之德對外更廣泛的交流和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夠成就如今的肽黃金工業(yè)園,實現肽黃金工業(yè)化生產質的飛躍。各位有機會多看幾家發(fā)酵豆粕生產廠家,會做出更客觀的評價!
作者: shaoming    時間: 2010-5-21 09:18
這里好熱鬧,怎么都喜歡跟“**大學”扯關系?  這讓人想起本山的小品,“我姥爺也姓畢”  哎,何苦呢  不看廣告看療效。
作者: shaoming    時間: 2010-5-21 09:29
看這里硝煙四起,火藥味十足。開個小玩笑:**大學的技術是俺們轉讓的,你們現在不要扯**大學了,今年本山的小品會添加新臺詞  畢福劍曰:你們的姥爺姓畢跟我沒關系,其實我本姓周,我是隨母親改嫁改姓畢的!


說句題外話,不針對任何人,任何單位:現在學術腐敗不亞于&&腐敗,很多事更黑,更復雜。因此本來姓啥就堂堂正正的姓啥,不要姓畢啦,非要往上攀。


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產品。
作者: 32號再愛你    時間: 2010-6-25 15:14
酶解豆粕和發(fā)酵豆粕
應該不一樣,
雖然發(fā)酵豆粕最終也是酶解,
但原料中殘留的有益菌較多,
對畜禽是比較有益的。
作者: dazhui    時間: 2010-6-25 15:25
酶解豆粕和發(fā)酵豆粕本來就不一樣的概念,酶解就是直接添加酶制劑水解,不要非得來解釋二者都是一樣。而且酶解的話,小分子量物質多很多,很簡單的東西被專家一整就復雜了!
作者: 川牧人    時間: 2010-6-25 21:59
回復 34# dazhui


    我也認為做發(fā)酵豆粕沒有什么不對的,但看很多人就硬要趕時髦打小肽牌就沒多少意思了。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6-27 20:54
發(fā)酵豆粕主要是利用它的抵抗元,關于小肽的確是能夠產生一些,但是意義不是特別大。
作者: y242168    時間: 2010-6-28 12:13
發(fā)酵豆粕是不錯但是他有他的缺點1:發(fā)酵蛋白不穩(wěn)定2:假貨太多3:微生物污染。我個人建議用它還不如用微粉豆粕
作者: hongshengy888    時間: 2010-6-28 23:26
朋友你的發(fā)言是不是太盲目,任何的東西都有以次充好的,不能說因為“三鹿事件”就徹底不讓嬰兒喝奶粉了,難道說都喝水或吃饅頭么?
作者: hongbin100    時間: 2010-9-25 17:11
和昆蟲蛋白一樣 是個很好的方向
作者: huyulin    時間: 2011-9-22 22:54
技術是哪里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產品質量如何?穩(wěn)定性如何?抗營養(yǎng)因子講解如何?
作者: jiazi    時間: 2013-4-20 15:20
謝謝了,呵呵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3-4-27 12:44
為什么做發(fā)酵?想解決什么問題?想明白了就知道為什么老外公司在做精準的酶解,而我們主要做發(fā)酵,而且美其名曰酶解豆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