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解決液體乳酸菌漲瓶的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4-4 14:20
標題: 解決液體乳酸菌漲瓶的問題
大家好,液體乳酸菌產(chǎn)品,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漲瓶,炸瓶,大家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嗎?歡迎積極討論
作者: yihaiqiu520    時間: 2010-4-4 15:02
液體乳酸菌產(chǎn)品,解決高溫的辦法:制粒后噴涂
作者: yiyeguhong    時間: 2010-4-4 16:29
在瓶子上扎小眼,如果是有內外兩層蓋子的,要在不同的位置上扎眼,切記扎的眼要小,負責液體倒置時會露出來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4-4 16:34
回復 3# yiyeguhong


   你這胡鬧,小公司吧
作者: yiyeguhong    時間: 2010-4-4 16:46
你的意思是不按路子出拳唄,那我問你兩個人打架還得商量著來你出哪招我出哪招啊,呵呵,有點意思
作者: 新手試試    時間: 2010-4-4 18:17
這個題目有點意思,聽聽,先說說樓主,你說人家小公司?乳酸菌液體漲瓶本身就是你的產(chǎn)品或包裝過程有雜菌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你要不是小公司,你就不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了。哈哈,不過據(jù)我了解,國內的企業(yè)沒有能做到不染雜菌的,因為成本會翻好多倍。拙見,笑納!
作者: 虛竹    時間: 2010-4-4 18:46
液體漲瓶是因為菌種搭配的問題,KDN去年因為這損失不小
作者: liukai721026    時間: 2010-4-4 19:41
菌種要純,培養(yǎng)基要滅過菌的,應該能解決吧
作者: 江輕舟    時間: 2010-4-4 21:39
這么簡單的問題還有討論嗎?這水平還能做研發(fā)!


我到有個好辦法,換個白鋼的,厚壁的瓶子。
作者: yinhongshu    時間: 2010-4-4 22:19
這么簡單的問題還有討論嗎?這水平還能做研發(fā)!

[ts]江輕舟 于 2010-4-4 21:39 補充以下內容[/ts]

么簡單 ...
江輕舟 發(fā)表于 2010-4-4 21:39

真高啊@@005:
作者: luyou    時間: 2010-4-5 09:30
我感覺還是培養(yǎng)基出了問題!感染雜菌了!
作者: 新手試試    時間: 2010-4-5 16:15
江輕舟:你好,高手還是要拜訪一下,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看你的意思解決沒問題,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謝謝。據(jù)我了解國內做研發(fā)水平較高的公司也沒什么好辦法,別太離譜啊,鋼瓶包裝把褲子都賠光了,光屁屁可不好。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4-7 10:22
同意樓上的觀點,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提提呀
作者: 點點向日葵    時間: 2010-4-8 22:32
呵呵 有問題共同交流 不要相互攻擊啊 江輕舟老師是這方面的老前輩 向您多多學習 還希望您在此版塊多多發(fā)言 不吝賜教 我們這幫學生都在這恭候您的高論呢
作者: huoyj412    時間: 2010-4-9 13:28
液體乳酸菌漲瓶很可能是由于菌種選擇造成的,準確來說是由于異性發(fā)酵乳酸菌造成的。
因為液體狀態(tài)下的乳酸菌是有活性的,只要有養(yǎng)分(葡萄糖)就一直處于發(fā)酵狀態(tài),而其中的異性乳酸發(fā)酵會將葡萄糖分解成為乳酸+乙酸+二氧化碳,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造成漲瓶。
樓主可以考慮單向通氣閥,借鑒四川泡菜的原理。
另外我覺得異性發(fā)酵乳酸菌的益生作用不大,因為異性發(fā)酵生產(chǎn)的乳酸主要是D型乳酸,不能被動物利用。
歡迎大叫討論。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4-9 16:51
回復 15# huoyj412


    同意,高論。學習了

[ts]gaoyibiao 于 2010-4-9 16:52 補充以下內容[/ts]

回復 16# gaoyibiao


    不知道你的建議是什么呢?
作者: lzh0963    時間: 2010-5-12 10:01
液體乳酸菌漲瓶很可能是由于菌種選擇造成的,準確來說是由于異性發(fā)酵乳酸菌造成的。
因為液體狀態(tài)下的乳酸 ...
huoyj412 發(fā)表于 2010-4-9 13:28


說的太對了,我也是剛在一個月之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之前只考慮雜菌問題,忘了異性發(fā)酵也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
作者: 岳壽松    時間: 2010-5-12 11:39
選用菌種很重要,但最關鍵是生產(chǎn)過程中不能達到無菌,染了酵母菌。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作者: 冰冰凌淞0205    時間: 2010-5-12 15:24
哈哈  警示高招   沒有實際應用的
作者: 狗王面包    時間: 2010-5-12 17:33
有的廠家的產(chǎn)品就不漲瓶
作者: 43066430    時間: 2010-5-13 17:45
只要是活菌的東西,多少會有點問題!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5-14 10:09
向大家學習
作者: redtears13    時間: 2010-7-2 17:33
我們公司都是用的固體的 用的是低溫冷凍干燥的 液體的不好保存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7-9 15:47
回復 23# redtears13


    但是液體在實際應用效果要好于固體的
作者: redtears13    時間: 2010-7-9 16:18
回復 24# gaoyibiao

您說的沒錯 ,液體的效果是好
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運輸半徑小、
2、不易保存
3、東北地區(qū)冬季使用不便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7-9 16:23
回復 25# redtears13


    但固體凍干乳酸菌使用時受的局限太大,并且也不穩(wěn)定
作者: redtears13    時間: 2010-7-9 17:06
回復 26# gaoyibiao

這個就任何見人智者見智了  針對的客戶不同,服務范圍不同產(chǎn)品也就不同
我們進行的雙層包被看起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作者: voliok    時間: 2010-7-9 17:12
這個問題需要考慮染菌、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配比、存放和運輸條件,雖然脹氣,但基本不影響使用效果。
作者: 王春霞    時間: 2010-7-9 17:53
各位樓主,學習了,謝謝!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7-10 10:10
回復 28# voliok


    謝謝了
作者: huaye08    時間: 2010-10-12 09:48
這個問題可以從菌種的發(fā)酵類型和碳源、氮源的量來控制,希望你們能成功!
作者: 泰山新眾發(fā)    時間: 2010-10-22 13:27
就是培養(yǎng)基的問題,染菌了。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10-25 10:28
回復 32# 泰山新眾發(fā)


    我認為不是染菌的問題,應該是在發(fā)酵完成后放罐出現(xiàn)的問題
作者: cats    時間: 2010-10-25 14:47
[張洪濤吧

[ts]cats 于 2010-10-25 14:48 補充以下內容[/ts]
只要是活菌的東西,多少會有點問題!
43066430 發(fā)表于 2010-5-13 17:45


張洪濤吧
作者: 狗王面包    時間: 2010-10-25 16:28
這問題有些公司己解決,成本也不高
作者: jianlao2008    時間: 2010-11-7 11:34
來點專家好不!不要亂講
作者: jnwyl    時間: 2010-12-1 10:11
乳酸菌產(chǎn)氣量是很小的,是不是在發(fā)酵后期染了酵母菌,是不是包裝或儲存過程中出了問題
作者: gaoyibiao    時間: 2010-12-18 17:08
回復 jnwyl 的帖子

好多專家分析都是感染了酵母菌,可這個有什么好的控制措施嗎
作者: sfc0520    時間: 2011-1-6 16:53
回復 gaoyibiao 的帖子

不懂  飄過  彪哥  哈哈
作者: jingjing860119    時間: 2011-1-25 12:47
要抑制脹瓶,無菌灌裝很重要
作者: 王德照    時間: 2011-2-14 09:21
不知道大家用過沒有廣州惠華產(chǎn)的過氧乙酸制劑“惠福星”,這種消毒劑在放置過程中會揮發(fā)產(chǎn)生大量氣體,造成瓶體膨脹。但裝“惠福星”的瓶蓋是特制的,瓶蓋上就有一個小眼,眼的內側有一層半透膜,只能通過氣體,不能漏出液體。
如果液體乳酸菌也有這種情況的話,不妨參考一下這種包裝。
作者: sherier    時間: 2011-2-14 09:24
樓上所謂的高科技?能用最少的投資解決實際的問題就好,支持用小針眼。
作者: horsegreenhill    時間: 2011-2-14 10:13
自己的一點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考慮玻璃瓶?像裝汽水、啤酒一樣?再怎么漲也不怕了,呵呵
作者: 貴哥    時間: 2011-2-14 14:18
液體活菌本身就會有發(fā)酵的問題......因為它是活菌嘛
如果要抑制發(fā)酵,就只有用低溫保存讓他休眠
低溫配送,低溫保存......

再不然就是乾粉固體.....沒有水的活化就沒發(fā)酵問題
保存運輸也方便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3-12-6 17:09
岳壽松 發(fā)表于 2010-5-12 11:39
選用菌種很重要,但最關鍵是生產(chǎn)過程中不能達到無菌,染了酵母菌。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王博士:   應該加分的分享在這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異型發(fā)酵.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3-12-6 17:12
強烈建議大家看岳壽松博士的解釋。按這個思路就能解決問題。
作者: zhaojun8108    時間: 2013-12-6 17:14
gaoyibiao 發(fā)表于 2010-12-18 17:08
回復 jnwyl 的帖子

好多專家分析都是感染了酵母菌,可這個有什么好的控制措施嗎

如果你懸賞50萬解決問題的話,一定會有人幫你解決。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