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蝦料成品水分低,提不起來 [打印本頁]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29 14:46
標題: 蝦料成品水分低,提不起來
蝦料成品水分低,提不起來。調質水超過14%打滑嚴重,現在已停用烘干機,大家來分析下為什么水分一高就打滑,按理論的話,水分要到16左右是最好制粒的啊
作者: 陽光綠茶008    時間: 2010-7-29 17:03
蒸汽質量如何?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29 17:33
回復 2# 陽光綠茶008


    蒸氣質量沒有問題啊
作者: 陽光綠茶008    時間: 2010-7-29 17:44
曬一下你的大料配方
作者: linkdavid    時間: 2010-7-29 22:36
超微粉碎后水分大概8%,調質器蒸汽大概能夠化4-5%的水分,混合機中添加水分,應該比較難以滲透至料的心部,頂多也就是2-3%,這種外加水分,容易使環(huán)模打滑,并且料容易發(fā)霉。所以總水分是不太可能超16%的,大概13-14%應該比較正常點吧,可能算不錯的了。
作者: feiyun828    時間: 2010-7-30 14:19
混合工段控制粉料的水份在11-13%之間,如原料水份偏低,可適當地混合機內注加一定量的水。但也不能太高,否則會在后道提升、貯存工序造成結拱、堵料等不利現象,也容易造成制粒機打滑、堵模孔等現象。
物料調質后的理想溫度是88-95℃,理想水分是15-17%。實際生產過程中水分一般為14.5左右。
通??梢杂梦锪厦刻岣?2℃增加1%的水分來估算調質后的水分。
作者: feiyun828    時間: 2010-7-30 14:21
另外在生產蝦料的時候需要要比畜禽料更大的摩擦力才能將物料順利送入??撞D壓成形,所以一般蝦飼料生產的模輥間隙約在0.2㎜,而壓輥表面的齒形采用細齒二端不出頭的形式,這樣可以較好保證顆粒擠出長度的均勻一致性,還可以控制一部分打滑現象的產生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30 15:12
回復 5# linkdavid


    不是混合部分加的水容易與料形成結合的穩(wěn)定結構,另外它經過了后面的調質可以進一步穩(wěn)定。
而直接在調質加的蒸汽與料結合的水分不穩(wěn)定,在后面容易揮發(fā)嗎????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30 15:32
回復 7# feiyun828


             外加的水在調質過程中必然要吸收一部分熱量, 外加的水對熱敏型物料十分有益。從上可知,制粒調質時,蒸汽對物料加熱, 蒸汽釋放出熱量,被物料所吸收料溫提到80~85℃。
      不同室溫的調質效果:物料在調質時所增加的水份,與室溫即物料的原始溫度有關,一般物料在飽和蒸汽X=0.8,  蒸汽飽和度為80%,蒸汽內有20%的細微分散的水滴。
    1當室溫在25℃,物料原始水份12.5%左右, 調質后所增加的水份為5.4%,料溫提到80~85℃物料調質后總水份為17.9%,符合制粒要求。
    2室溫遠高于或遠低于25℃,則調質所增加的水份就不十分符合制粒要求。
       如果室溫在5℃時,制粒如采用飽和蒸汽X=0.8時,同樣將料溫提到80~85℃則釋放熱量就多,蒸汽飽和度下降,析出水份亦多,不利于制粒。如采用較高壓力的過熱蒸汽,才符合制粒的溫度要求。
        如室溫在35℃時, 料溫將升到80℃~85℃時 要求蒸汽釋放的熱量就比室溫在5℃時少, 蒸汽含水率低, 析出水份少,同樣不利于制粒。可采用較低壓力的過熱蒸汽能滿足要求。
      所以,蒸汽質量在制粒,膨化調質過程中影響較大, 而制粒,膨化的調質,應根據物料組份不同, 調質器結構不同,外界氣候條件不同,其調質的工藝參數亦應有不同的要求。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30 15:45
蒸汽中的水蒸汽分壓高于粉狀顆粒物料表面水蒸汽分壓,粉狀顆粒物料表面不斷地吸收水蒸汽中的
水份 。此時,   粉狀物料表面水份高于物料的內部水份(即濕度梯度)。物料表面水份和內部水份之間有水分壓差,并遵循水分壓高的區(qū)域向水分壓低的區(qū)域流動的規(guī)律。 粉狀顆粒物料不僅表面吸附水份,  而且向內部轉
移,使粉狀顆粒的水份達到所須的水份。
   粉狀顆粒物料在調質器的打板打擊和翻動下 ,  使蒸汽流動的速度梯度在物料顆粒表面和顆粒不同位置的表面明顯增加。 蒸汽與物料之間的傳熱和傳質性能得到提高,蒸汽與物料接觸更為均勻。
水份轉移的速度與水蒸汽分壓有關外,  還物料顆粒的大小、顆粒密度、及調質器轉速等因素有關。 如調質器轉速高, 粉狀顆粒翻動極烈, 速度梯度增加,  蒸汽與物料接觸充分、接觸均勻。水分向顆粒內部轉移快,  水份的添加量亦可增多。該轉移稱之水份的內擴散。
       增加的水份為物理化學結合水和機械結合水(游離水亦稱自由水) 。 物理化學結合水是粉狀顆粒增加水份的主體。物理化學結合水中又以滲透結合水為主。同時有部分蒸汽水滴吸附在粉狀顆粒表面而形成的
機械結合水(游離水,自由水) 。
    粉狀顆粒原有的化學結合水(結晶水)與物理化學結合水及調質增加的物理化學結合水,  就成為粉狀顆粒物料在該這溫度下,  該相對濕度下的平衡水份 ,該平衡水分隨溫度和相對濕度變
化而變化。  
物料的物理化學結合水和適量表面的機械結合水(游離水即自由水2%~3%)對制粒十分有利,能獲得良好的制粒效果。
作者: linkdavid    時間: 2010-7-30 20:39
本帖最后由 linkdavid 于 2010-7-30 20:41 編輯

回復 8# llp1234567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并不違背總體的傳質傳熱理論。
普通的低轉速混合機進行固液混合時,很難保證達到混合均勻。所以容易局部水分失調,產生堵模、發(fā)霉的問題。當然在混合機中所加水分,因為在制粒倉內的存放時間較長,所以滲透時間比較充足,但應該還是沒有在蒸汽加熱的條件下速度快。所以,做蝦料的調質應該采用長時間調質器比較好,比如先經過一道調質器提高溫度和濕度,然后進入釜式調質器,長時間調質,再經過一道調質器進行少量蒸汽添加,形成表面水潤滑,并將物料打散均勻。這時候再進行制粒,應該水分較高,熟化也不錯。
作者: llp1234567    時間: 2010-7-31 08:33
回復 11# linkdavid


    謝謝啊,學習了。。
作者: feiyun828    時間: 2010-8-2 10:42
回復 11# linkdavid


同意您的觀點,所以在進行蝦飼料生產的設備選型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選擇一臺制粒機配置一條單軸調質器+一條雙軸差速調質器,如果低一點的配置我們會選擇兩條單軸調質器配合使用,或選擇標準長度與加長調質器配合使用等方式
作者: gongheming    時間: 2010-9-10 15:38
一般水產料調質水分15-17%最易于制粒,但也有很多客觀因素,14%水分在蝦料生產時也算可以。打滑一般有以下幾點:
1。模輥間隙過大,使用的是否為水產料專用壓輥。環(huán)模導向孔是否需要修復
2。打滑是否堵機?堵機后產生的堵機料是什么情況:(1)粉狀,是調質水分低(2)鍋巴狀,是環(huán)模不宜出粒,脂肪含量是否過低
3。配方與原料原因
作者: maysaliang    時間: 2013-8-17 15:43
我們的調質水分也是14左右,成品水分有10個左右,也比較低。個人認為,二混加水對成品水分有很大的影響,產能的發(fā)揮也有很大影響
作者: dahu1010    時間: 2013-8-23 20:39
linkdavid 發(fā)表于 2010-7-29 22:36
超微粉碎后水分大概8%,調質器蒸汽大概能夠化4-5%的水分,混合機中添加水分,應該比較難以滲透至料的心部, ...

前調質水分13%-14%?太低了吧,一般來說起碼都要15%以上,16%左右是調質效果比較理想的,糊化度什么的比較好
作者: 0539    時間: 2013-9-25 10:22
     學習了不少好東西
作者: 畜牧真人    時間: 2013-11-4 10:41
自由水會導致打滑,結合水不會。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