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牛蹄變形的種類 [打印本頁]

作者: 明月草    時間: 2010-12-28 14:45
標題: 牛蹄變形的種類
  由于蹄角質發(fā)育異常,組成角質成分改變,肢勢不良,全身性營養(yǎng)不良障礙,形成蹄變形,蹄變形一般難以矯正,蹄過長是由于角質生長過程中,磨滅的少或沒有定期修削,過長一般可以矯正。
  蹄變形有13種,蹄過長有4種,現(xiàn)分述如下:
  一、蹄變形:
  1、低蹄:蹄的角度小于45°,蹄尖壁和蹄踵壁的比例為3-4:1。
  2、高蹄:蹄的角度大于55°,蹄尖壁和蹄踵壁的比例為5:4。
  3、山羊蹄:伴有短系的小型蹄,蹄尖壁和蹄踵壁同高。
  4、竹馬蹄:蹄踵壁比蹄尖壁高,也是蹄骨、關節(jié)和屈腱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異常的一種表現(xiàn)。
  5、平蹄:蹄尖壁和蹄踵壁緩慢傾斜,蹄底平無穹窿,與負重面同高,負緣非常大。蹄質脆弱。
  6、豐蹄:蹄壁廣而寬,蹄底膨隆,突出于負面,蹄壁上有明顯平行的蹄輪,蹄冠下的蹄壁有凹陷帶,蹄質脆弱,易發(fā)生白線裂。
  7、狹窄蹄:有蹄冠狹窄、蹄底狹窄和蹄踵狹窄之分,蹄角質發(fā)育不良,全身的營養(yǎng)障礙,地面干燥可引起狹窄蹄的發(fā)生。
  8、彎蹄:是兩側指(趾)或其中之一某部位發(fā)育失調的一種表現(xiàn),發(fā)育好的一側蹄壁凸隆,對側發(fā)育不好的蹄壁呈凹彎。主要發(fā)生在幼齡削蹄不適的牛。
  9、傾蹄:是兩側指(趾)中一側較小,在蹄底狹窄的基礎上,側蹄壁代替蹄底著地負重,蹄尖發(fā)生捻轉,側壁向上并凹彎,傾蹄又稱卷蹄,嚴重時又稱螺旋蹄。
  10、豬蹄:蹄發(fā)育不良,無光澤,蹄輪細,系長,蹄縱徑長,蹄底狹窄,深,多發(fā)蹄腐爛,蹄角度小,蹄踵負重大,指(趾)間開張,先天性臥系。
  11、蟹蹄:蹄縱徑短,高蹄,指(趾)間隙相對彎曲,中間離開,蹄間接觸似蟹螯狀,一般蹄角質硬,壁有光澤,多見于前肢,表現(xiàn)為后踏肢勢。
  12、不同蹄:兩側指(趾)大小顯著不同,先天性發(fā)育不良易形成。
  13、蕪蹄:慢性蹄葉炎后遺癥形成,角質過度生長的部位,蹄輪間矩寬。蹄尖壁凹陷向上彎,彎曲部蹄輪密集,蹄尖負重面不著地,以蹄踵負重,蹄骨尖向下,嚴重時蹄底穿孔。
  二、過長蹄:
  1、延長蹄:蹄角質顯著延長,輕度變形,蹄角度變小,但肢勢良好。
  2、長咀蹄:蹄尖伸長向上翻,重度時,兩側交叉,稱為剪狀蹄或交叉蹄,蹄壁堅硬。
  3、長刀蹄:蹄縱徑長,蹄前壁凹彎,尖端上翻,蹄底積有大量枯角質呈現(xiàn)異常膨隆,外形呈長刀狀,蹄踵負重大,過度磨滅。
  4、拖鞋蹄:蹄前壁向遠端側壁明顯傾斜,呈現(xiàn)緩緩的不正形擴張,成為橫徑大的擴張?zhí)?,蹄底淺而廣,呈廣蹄和平蹄形狀,蹄角度小,常誘發(fā)白線裂和白線腐爛。
  變形蹄的發(fā)生與產奶量有一定關系,產奶量高的發(fā)生率也高,也和胎次有關系,在產奶高峰胎次,發(fā)生率也高,另外,后肢的發(fā)生要比前肢的多。
  變形蹄的治療主要是糾正引起變形蹄的原因和用削蹄和護蹄矯正,有的變形蹄需幾次才能矯正過來,有的變形蹄是無法矯正的,變形蹄有的與肢勢和負重有密切關系,在小牛形成不可逆性變化以前,注意合理的削蹄和矯正。
  變形蹄和過長蹄影響著奶牛的運動和負重,影響其正常的運動,而影響產奶量合理和適時修削蹄,矯正變形蹄和過長蹄,可以提高奶牛的經濟效益。

作者: 劉廣    時間: 2010-12-28 20:17
學習了好好學習
作者: czc0812008    時間: 2011-1-2 08:33
不錯,值得借鑒
作者: huaxin0605    時間: 2011-1-2 19:58
要是有圖會更好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