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備種豬 70日齡至初次配種前的豬稱為后備豬。生產中要求后備豬在8~10月齡時達到配種體重,瘦肉型豬100~120千克左右。
一般從20千克體重起,留作種用的小母豬可比商品豬的粗蛋白質、賴氨酸及鈣、磷均高70%~10%,小公豬可高17%~20%。在生長后期,一般需適當限食,避免長的過肥。瘦肉型豬一般是提高飼糧粗蛋白質、賴氨酸以及鈣、磷的濃度,自由采食,母豬在80千克體重開始限食,甚至更早一點,以保持中等體況為準,公豬在90~100千克體重才限食。
在后備豬的管理方面,應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及時清除糞便,定期驅蟲和預防接種。運動對于后備豬非常重要,可以促進代謝,增強體質,鍛煉肢蹄,保證旺盛的性欲,順利完成配種任務。有條件的豬場,夏秋季節(jié)可采用放牧飼養(yǎng),冬春季節(jié)可進行驅趕運動,或在戶外自由活動。
2、母豬配種前
青年母豬配種前1~2周可以采取催情補飼,有利于增加排卵個數和提高受孕率。一般以在原基礎上提高20%~25%的喂量較合適。短期優(yōu)飼對于體況較差的母豬效果較明顯,可明顯刺激內分泌,促進生殖系統(tǒng)的活動,增加排卵個數(2~3枚)。
經產母豬經過產仔和哺乳,多數體重減輕。一般體重減輕20%~30%。經產母豬配種前的飼養(yǎng)就是要恢復母豬的體力,使之達到種用體況。如果母豬在斷奶時能保持7~8成膘情,只要飼糧搭配合理,粗蛋白質不低于12%,供給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每天飼喂2.3~2.7千克日糧,不需提高總能量水平即可在5~10天內正常發(fā)情和配種;對泌乳能力高、帶仔多的母豬和產前膘情差的母豬,應在泌乳期增加飼料喂量。為保證斷奶后母豬正常發(fā)情,關鍵是給哺乳期母豬充足營養(yǎng),一般喂給粗蛋白質16%的全價飼料,敞開飼喂。在飼糧配合上搭配一定比例的青飼料或苜蓿草粉,對斷奶后發(fā)情有促進作用。
3、妊娠母豬
(1)飼養(yǎng)措施。在114天的懷孕期中,一般采取前84天低水平,后30天提高水平。小母豬除了保證胎兒生長發(fā)育外,自身還要生長,所以比成年母豬需要更多的飼料。對于生長較快的瘦肉型豬,全期平均以每日1.9千克飼糧較合適。前84天可按1.8千克/日飼喂,后30天按2.1千克/日,即后期每天比前期高16%。也可后期比前84天高20%~30%,但全期總攝入能量水平一樣??偟脑瓌t是母豬不肥也不太瘦,有利于產仔為標準。冬季可在此基礎上增加10%~20%,夏季可降10%,以保持中等體況為準。為使母豬有飽感可多用低能量的青、粗飼料,以增大體積,飼糧營養(yǎng)濃度低、體積足夠大時也可自由采食。
(2)注意事項。飼料品質要保證優(yōu)良,青飼料必須新鮮。嚴禁飼喂霉爛變質、冰凍和帶有毒性的飼料,否則會引起死胎和流產,如棉籽餅所含棉酚和菜籽餅中的芥子硫葡萄糖甙均對胚胎的發(fā)育有害,喂這兩種飼料過量時會增加胚胎死亡率。
妊娠期要避免突然更換飼料。更換妊娠母豬的飼料應采取漸進的方式,一般要經5~7天的時間。母豬從產前10~15天起,即需要將飼料種類逐步更換成產后的飼料。更換切不可突然,以防便秘、腹瀉,甚至流產。
為增強母豬體質和預防產后便秘,要給母豬以適當的運動。夏季要注意防暑。為了防止發(fā)生機械性流產,不要強行驅趕或恫嚇母豬,臨產前停止運動,并嚴禁鞭打和突然驚擾。此外,為了更好地預防母豬發(fā)生便秘,應在分娩前母豬的飼糧中使用合適的傾瀉劑。如按占日糧1.65%的水平飼喂氯化鉀。
4、母豬產仔前后
臨產前幾天,可適當減少喂量,給予較多的粗飼料,以利于通便,可用小麥麩代替日糧的一半。并應減少或防止母豬興奮。產仔這一天,10~12個小時之內不要飼喂,只給予充足的水,冬季可給予溫水。如果母豬表現餓感,可給0.5千克飼料。產后第一天可給1~1.5千克飼料,以后逐漸增加,5~7天后可讓其自由采食,如果帶仔不多,應按帶仔多少給量。產后的第一周內,千萬不要強迫母豬吃的太多,以免發(fā)生產乳熱,乳房水腫或者仔豬腹瀉。母豬泌乳過多,也是引起仔豬黃、白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再管理不善以及仔豬受涼,很容易死亡。所以,應注意觀察母豬乳房和仔豬糞便。產仔1周后可給予優(yōu)質的平衡飼糧以刺激產乳。為防止產后感染疾病和并發(fā)癥,飼料中可加入抗生素。
5、泌乳期
產仔1周后,一般是自由采食。但根據帶仔多少,可適當增減喂量。母豬在產后5~7天恢復哺乳期飼養(yǎng)標準喂量后,從產后10天起開始加料,直至泌乳高峰(產后30天前)停止加料。由于大量泌乳的消耗,母豬產后1個月內失重最多。為了滿足母豬的采食量,每日應喂3~4次,在泌乳高峰期夜間還應增喂1次。對于泌乳期發(fā)生泌乳不足或缺乳的母豬(初產母豬常發(fā)生),應進行人工催乳。催乳常用的方法是,在改進飼養(yǎng)管理的基礎上,增喂含蛋白質豐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飼料,如豆?jié){、小米粥、米漿、魚粉(或小魚、小蝦)、優(yōu)質青綠飼料和發(fā)酵飼料等。也可喂給煮熟的胎衣或中草藥,如催奶片。
豬乳中含水約80%,每天應供足母豬清潔的飲水。產房應光線充足,盡量讓母豬和仔豬多接觸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以增強其體質。保證豬舍環(huán)境安靜,讓母豬得到充分休息。同時要保持圈舍的清潔干燥、舒適溫暖。要經常檢查母豬乳房,如有損傷,及時治療。訓練母豬養(yǎng)成兩側交替躺臥的習慣,使乳房大小發(fā)育均勻,便于仔豬吮乳。
6、公豬
(1)飼養(yǎng)與飼料。在公豬的日糧中必須保證供給一定數量的優(yōu)質蛋白質,粗蛋白質含量不應低于14%。日糧中鈣、磷不足或缺乏時,精液中發(fā)育不全和活力不強的精子就會增多。在谷類及其副產品(米糠、麩皮)中一般磷多鈣少,應注意補鈣。日糧中含有0.65%的鈣即可滿足需要。為了確保青年公豬睪丸的正常發(fā)育,日糧中的含鋅量應為100毫克/千克??符?、餅粕、動物性飼料中含有大量的鋅。維生素對睪丸的發(fā)育和提高精液品質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維生素A、D、E更是公豬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當日糧中缺乏維生素A時,公豬睪丸容易發(fā)生腫脹或萎縮,不能產生精子。缺乏維生素D、E時,精液品質便會下降。要保持公豬不肥不瘦的配種體況,配合飼糧時,必須使其能量供給合理。為了保持種公豬的良好體況,從而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舍溫每下降1℃,則每日能量攝入量應增加3%。當公豬日糧中能量含量有變化時,都應相應調整日糧中其它養(yǎng)分的含量,尤其是要調整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含量。種公豬的日糧應以精料為主,粗纖維含量不宜過多,切忌喂稀湯料。青綠多汁飼料的給量不應過大,以便保持其適宜的容積,防止公豬形成“草腹”而影響配種。對實行季節(jié)配種的種公豬,在配種季節(jié)開始前1個月即應逐漸提高其營養(yǎng)水平,在配種旺季日糧中應加喂血粉、魚粉、雞蛋、牛奶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和骨粉及青飼料,直到配種季節(jié)過后再逐漸過渡到非配種期的營養(yǎng)水平。飼喂種公豬應當定時定量,每頓不要喂得過飽。夏季飼喂公豬應在一天的涼爽時間內進行,并保證充足的飲水。
(2)管理與使用。適當的運動、單圈飼養(yǎng)和夏季防暑降溫是科學管理種公豬的三要素。運動對于后肢軟弱無力的公豬更為重要。種公豬一般每天要運動0.5~1小時,可令其在較大場地自由活動,也可在較小的場地驅趕其行走。夏天應在早、晚涼爽時進行,冬天應在午后氣溫較高時進行。配種任務繁重時可適當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非配種期和配種準備期要加強運動。
種公豬宜單圈飼養(yǎng),每間豬舍6~7.5平方米,安置在場內安靜、向陽和遠離母豬舍的地方,這樣可以避免因母豬的聲、味等刺激而造成精神不安和食欲減退,甚至降低種用價值的后果。
種公豬不耐熱,夏季長時間的高溫刺激,使種公豬食欲不振,采食量減少,從而導致精液品質變差和射精量減少。為此,應采取在豬舍周圍植樹、給豬舍通風和在運動場上設置水塘及淋水裝置等防暑降溫措施。
此外,在種公豬的管理上還應經常清掃豬舍和刷拭豬體,保持圈舍和豬體衛(wèi)生;堅持定期檢查精液品質,以便隨時調整營養(yǎng)、運動和配種頻率;為防止公豬咬架或傷人,在選作種用時就將其犬齒鋸掉。
合理使用種公豬有利于延長其種用年限和充分發(fā)揮繁殖能力。后備公豬的初配年齡應根據性成熟后身體生長發(fā)育程度來確定。一般瘦肉型豬種的初配年齡為10~12月齡,體重應達到該品種成年體重的50%~60%。過早配種影響公豬的生長發(fā)育,使其早衰;而過晚配種又會降低公豬性欲,影響正常配種。公豬配種使用的強度會影響精液的品質和射精量,從而影響受胎率。在生產中,2歲以上的公豬1天配種1次為宜,必要時也可日配兩次(早晚各一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豬每天連續(xù)配種,每周應休息1天。青年公豬,每2~3天配種一次。在本交情況下,1頭公豬可負擔20~30頭母豬的配種任務。人工授精時,1頭公豬可負擔500~1000頭母豬的輸精任務;在繁殖場,公豬可飼養(yǎng)到4~5歲,使用年限為3~4年。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