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請各位探討一次菜粕和二次菜粕的營養(yǎng)差異 [打印本頁]

作者: 若水    時間: 2006-8-8 16:50
標題: 請各位探討一次菜粕和二次菜粕的營養(yǎng)差異
二次菜粕往往是先壓榨出油后,再用浸提油的方法提取殘油,和直接用浸提法取油后生產的一次菜粕在營養(yǎng)價值上有區(qū)別嗎?請各位發(fā)表高見。
作者: 六和小袁    時間: 2006-8-9 14:44
標題: re:不好具體說營養(yǎng)差異,比如蛋白上,同樣的價...
不好具體說營養(yǎng)差異,比如蛋白上,同樣的價錢,買36蛋白的一次粕也不要買38蛋白的二次粕,個人看法。
作者: 若水    時間: 2006-8-9 15:59
標題: re:能說出為什么嗎?
能說出為什么嗎?
作者: 大漠綠洲    時間: 2006-8-11 11:56
標題: re:受教,今天才知道什么是一次菜粕和二次菜粕...
受教,今天才知道什么是一次菜粕和二次菜粕.慚愧!
作者: lgch    時間: 2006-8-11 20:59
標題: re:應該是不是適口性等方面查呢
應該是不是適口性等方面查呢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6-8-14 18:53
標題: re:原來只知道菜粕有95型和20型,20型感...
原來只知道菜粕有95型和200型,200型感官要好些,氨基酸消化率要高些,蛋白低些。是不是一次二次也有這個問題。

[[i] 本帖最后由 周銀松 于 2007-10-8 08:13 編輯 [/i]]
作者: qhpu    時間: 2006-8-15 15:15
標題: re:的確有差異
的確有差異
作者: haochunqing    時間: 2006-8-16 16:40
標題: re:大家能不能談談具體差異在哪,向各位老師請...
大家能不能談談具體差異在哪,向各位老師請教!
作者: 居心良苦    時間: 2006-8-17 08:43
標題: re: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菜粕,顏色深,氫氧化鉀溶解...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菜粕,顏色深,氫氧化鉀溶解度一般在30%(標準40-60%),有焦糊味。我感覺好的菜粕,顏色越黃越好;現(xiàn)在流行的雙低菜粕,顏色也很淺。至于是否是二次菜粕,我就不曉得了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6-8-18 18:59
標題: re:95型、20型聽經銷商將是加工工藝,95...
95型、200型聽經銷商將是加工工藝,95型蛋白38-40個,顏色深、紅,有焦糊味、粒度細,200型色相對黃,能看到菜子成片狀,消化相對好些,價格較95稍高些。

[[i] 本帖最后由 周銀松 于 2007-10-8 08:14 編輯 [/i]]
作者: 無名氏    時間: 2006-8-18 20:00
標題: re:請知道的給我們講講
請知道的給我們講講
作者: 憨豬    時間: 2006-8-22 08:40
標題: re:95型和200型,是加工設備的型號,20...
95型和200型,是加工設備的型號,或著說是指榨油機的榨腔直徑。不管95型的還是200型的榨油機,都是先得到的菜餅,二次用輕油浸提其中的殘油,而后得到的菜粕。當然現(xiàn)在油廠用的生產設備,還有202、204型等預榨機,預榨出來的菜餅更厚,殘油約為13-15%,然后經二次浸提后得到菜粕。因為95型的菜粕外觀及內在品質不佳,油脂廠多稱95型的菜粕為二次粕,而把其它型號機器生產出來的,稱為一次粕。

[[i] 本帖最后由 周銀松 于 2007-10-8 09:09 編輯 [/i]]
作者: 若水    時間: 2006-8-24 09:09
標題: re:謝謝!這樣說二次菜粕的質量的確要注意呀,...
謝謝!這樣說二次菜粕的質量的確要注意呀,不只是多加工一次造成的營養(yǎng)損失問題。
作者: 大牧    時間: 2006-8-31 23:43
標題: re:我覺得二次粕是將壓榨過的菜餅,再浸提一次...
我覺得二次粕是將壓榨過的菜餅,再浸提一次,也沒有什么不好的,不是很差
作者: 居心良苦    時間: 2006-9-1 08:25
標題: re:要是能做生物消化實驗就好了,在數(shù)據(jù)庫中應...
要是能做生物消化實驗就好了,在數(shù)據(jù)庫中應該是沒有的,就像丑沒有標準一樣呢
作者: 若水    時間: 2006-9-1 08:28
標題: re:第一次壓榨過后的菜餅并不能馬上進入下一個...
第一次壓榨過后的菜餅并不能馬上進入下一個浸提環(huán)節(jié),期間在存放時間上、存放質量上是否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從而導致質量的不確切性?
作者: 麒麟    時間: 2006-9-2 11:09
標題: re:以前只知道95和200型的,這次知道區(qū)...
以前只知道95和200型的,這次知道區(qū)別了,多謝!

[[i] 本帖最后由 周銀松 于 2007-10-8 08:18 編輯 [/i]]
作者: 憨豬    時間: 2006-9-2 11:56
標題: re:95型的生產出來的,呈薄瓦片狀!二次浸提...
95型的生產出來的,呈薄瓦片狀!二次浸提,其成品中有小塊!
作者: 若水    時間: 2006-9-2 14:50
標題: re:這么說應該是95型的生產出的薄瓦片狀的好...
這么說應該是95型的生產出的薄瓦片狀的好了,對豬的利用率來說。并非200型的一次粕好?
作者: 泥鰍    時間: 2006-9-2 19:57
標題: re:二次菜粕攙假的比較多,存在加工過度的現(xiàn)象...
二次菜粕攙假的比較多,存在加工過度的現(xiàn)象,在菜子第一次加工的過程中已經受過高溫的處理,菜餅在存放一階段,再浸提,如果菜餅不變質還好,有的就是再用霉爛的再加工二次菜粕,最好測一下灰分,摻沙子的可不少呀
作者: tyslc    時間: 2007-9-17 07:44
實踐出真理啊!:)
作者: mzhdg    時間: 2007-9-21 08:51
說的不錯,很多地方都很好,但是現(xiàn)在好多條件都達不到呀,飼料企業(yè)需要提高整體水平
作者: 居心良苦    時間: 2007-10-8 08:28
從外觀上,一次粕與二次粕有無差異
作者: superflyer2007    時間: 2007-10-8 20:21
二次粕氨基酸利用率差!!!!
作者: namuri    時間: 2007-11-1 17:41
周銀松老師很厲害,非常佩服。多多指教。
作者: swyt2007    時間: 2007-11-1 20:12
有知道有那么一回事!但是沒有這么明白!
二次粕有小塊狀.
謝謝各位大俠!!!!!!
學習中
作者: hfdywj    時間: 2007-11-14 16:18
慚愧慚愧!聞樓上諸君的討論使我對菜泊有了更深的認識。謝謝
作者: 翱翔    時間: 2007-11-14 16:31
原帖由 居心良苦 于 2007-10-8 08:28 發(fā)表
從外觀上,一次粕與二次粕有無差異

可95型與200型菜粕在外觀的差異較大,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 一休哥    時間: 2007-11-14 16:32
看來一次粕和二次粕主要還是所用的設備的區(qū)別了,一次粕用的設備更先進一些,所以比二次粕的蛋白質溶解度要高,消化率要高.是這么一回事嗎?
作者: lishun198110    時間: 2007-11-14 17:58
受教了, 多謝,多謝!
作者: 粗蛋白    時間: 2007-11-19 22:05
平常聽95型,200型,一直搞不懂究竟哪種型號的好? 現(xiàn)在看到此貼又知道了一次粕,二次粕......再看一遍,腦殼都整暈了....
作者: yudi635012    時間: 2007-11-26 11:57
就是啊,看你們討論半天,我還是沒有整明白,到底那個好嘛
作者: 牛郎星    時間: 2007-11-26 12:39
想學習一下,密切關注!:lairen:
作者: wangguoliang    時間: 2007-11-26 15:40
:xuehu: :xuehu: :xuehu: :xuehu: :xuehu:
作者: wangghua    時間: 2007-11-28 18:12
一次菜粕跟二次菜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解釋,但假如是他那么解釋的話就應該是一次要好點了
作者: 毅石    時間: 2007-12-8 19:54
壓榨法的高溫高壓導致蛋白質變性,特別是賴氨酸、精氨酸破壞嚴重!
作者: yyt    時間: 2007-12-9 16:42
質量的好壞關鍵還是看壓榨時為了提高出油率而進行的加熱溫度控制,以及后期是否能夠直接浸提,是否對還需要再查.但是對于品管來說,關鍵是缺少一個可以簡單測定的標準.
作者: yyt    時間: 2007-12-9 16:54
予榨—浸出工藝制取菜籽油 油菜籽→清理→軟化→軋胚→蒸炒→予榨→予榨餅—浸出→混合油蒸發(fā)汽提→浸出毛油 ↓ ↓ 機榨毛油← 過濾 脫溶→菜籽粕 主要工藝參數(shù):(1)清理:清除油菜籽中雜質,清理后含雜量不超過0.5%。(2)軟化:軟化溫度50—60℃,水分9%左右,軟化時間12min。(3)軋胚:軋胚厚為0.35mm左右,少成粉,不露油。(4)蒸炒:出料水分4—6%,出料溫度110℃左右。(5)予榨:采用榨油機,入榨水分4—5%,入榨溫度110℃左右,餅中含油12%左右。(6)浸出:用6號溶劑油,一般溫度為50—55℃,采用浸泡式溶劑與料比為1.6—2:1,采用噴淋式浸出溶劑與料比為0.3—1:1,混合油濃度控制在10—25%。(7)脫溶:出粕溫度105—110℃,水分10—12%以下。(8)蒸發(fā):混合油出料溫度不大于120℃,水蒸氣為0.2—0.4Mpa。(9)汽提:混合油進料溫度于90—100℃,進料濃度90%,溶劑量不大于0.3%;直接蒸汽壓0.2—0.3Mpa, 間接蒸汽壓0.02—0.04Mpa
作者: gongzhaoquan73    時間: 2007-12-9 23:02
出標準的專家逛**去拉  還須更精準的說法  誰家附近有油廠 去或混進去看看 在拿出點樣品 如果可以再買點做試喂試驗 如果再能高級化驗 發(fā)出來  就是第一個標準拉  這年頭得個第一不容易??!
作者: 戴公一    時間: 2008-3-27 14:20
我聽油廠老板和同學講;95與200型的主要區(qū)別是;95為炒200型為蒸,并且親眼所見.這樣消化率就有區(qū)別'另外油廠都是混和賣.雞鴨魚用2000型豬用95型'不過四川哪么多飼料廠菜粕大部分都出省了;主要用于魚飼料.希望做豬飼料再用菜粕的朋友說一下
作者: QJth    時間: 2008-3-27 21:37
'高溫高壓'不是相當于膨化嗎?
作者: 吉斯羽    時間: 2008-3-27 21:57
不管一次還是二次,關鍵要通過實踐鑒定性價比才能確定好壞。
作者: 沈峰    時間: 2008-3-28 11:00
不管什么型,無非是利用率的問題,要正確評價就要抓住兩個要點:1、是否加熱過度或不足。評價指標:蛋白溶解度。2、抗營養(yǎng)因子含量。菜粕的抗營養(yǎng)因子主要在其殼中,因此測含殼量的多少也影響菜粕的利用率,含殼量可用不同的目數(shù)的分級篩測。
作者: rdlr2004    時間: 2008-7-11 17:45
一次能分辨出大部分菜籽形狀,基本沒有塊狀;二次菜粕塊狀物較多;質量上一次優(yōu)于二次,色澤好的二次菜粕,質量指標也差不多;現(xiàn)在市場二次菜粕較多。
作者: liulian0707    時間: 2008-7-24 10:15
標題: 具體具體一點
這樣討論好像偏離了主題啊,說說營養(yǎng)差異,一次和二次菜粕到底營養(yǎng)上有什么不同啊,比如粗蛋白、水分灰分什么的?討教中!……
作者: tzhzh1677    時間: 2008-8-3 16:38
關鍵的問題是二次粕的利用率下降了
作者: huxuan668    時間: 2008-8-3 21:24
學習了,不過樓主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對一次菜粕和二次菜粕的檢測數(shù)據(jù)貼出來看一看,大家好參考一下!
作者: bobz    時間: 2008-8-3 22:59
實際營養(yǎng)還是的看加工工藝
作者: bobz    時間: 2008-8-3 23:01
實際營養(yǎng)還是的看加工工藝
作者: 大蔥    時間: 2009-8-19 11:36
我們一直在用二次粕,蛋白38-40,感官差,但感覺對料肉比影響不大,正在做氨基酸等指標分析,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