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曲霉毒素: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餅粕。動物攝食了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現(xiàn)出很強的細胞毒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雛鴨最為敏感,其次為仔豬、雛雞、種豬、種雞等。黃曲霉毒素屬肝臟毒素,以引起動物的急性肝炎、肝細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機體免疫機能下降為主要特征。對于成年動物,是耐受性較強些,但仍會抑制生長、降低飼料利用畜、導致毒素在畜禽產(chǎn)品中殘留。
b 、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飼料主要有:玉米、小麥(2508,21.00,0.84%)、大麥、高粱、燕壽等。它主要由鐮刀菌產(chǎn)生,可引起畜禽發(fā)生雌性激素亢進,豬最為敏感,可使母豬陰道紅腫、發(fā)情延遲或發(fā)情,影響公豬的精子開成和性欲。
c 、單端孢霉菌素: T-2 毒素和嘔吐毒素等單端孢霉菌素存在于玉米、小麥、大麥、黑麥及燕麥中。主要由在線鐮孢霉產(chǎn)生。該類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腎,屬于組織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質直接損傷皮膚和粘膜。主要影響畜禽采食、使其生長減慢、嘔吐、血痢、嚴重的皮炎、出血、飼料利用率降低。
d 、沙門氏菌:是細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為有鞭毛的桿狀細菌。易受沙門氏菌污染的飼料為魚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在我國對畜禽威脅較大的沙門氏菌病為豬霍亂、牛腸炎、雞白痢等。
營養(yǎng)性礦物質添加劑帶來的污染: Ca 、 P 、 Cu 、 Fe 、 Mn 、 I 、 Se 、 Co 之間既互相協(xié)同又相互制約,它們的不足,過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長發(fā)育不良或中毒。如飼料中的 Ca 、 P 比例不平衡或維生素 D 缺乏,會引起畜禽軟骨病或骨質疏松癥,蛋殼質量下降;高 Ca 阻礙 Zn 的吸收;高 Cu 引起 Fe 、 Zn 缺乏,使仔豬生長減慢、發(fā)育不良、血紅蛋白下降、甚至死亡; Se 用量少,安全系數(shù)僅 50 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種劇毒物質;食鹽既是畜禽的必需營養(yǎng)物質,又是調味劑,當添加過量或雖未過量,但因混合不勻,造成局部過量,雛雞、小豬吃了都易中毒;長期飼喂未經(jīng)膠氟處理的磷酸氫鈣或過磷酸鈣,會導致氟中毒,而氟中毒會干擾 Ca 、 P 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