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羊主要傳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山東-羊業(yè)    時間: 2013-7-9 13:45
標題: 羊主要傳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1、口蹄疫

  它是由偶蹄獸共同晚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

  (1)流行情況:該病侵害多種動物(羊、牛、豬、駱駝等)和人。傳染源是病畜和帶毒動物,經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隨空氣流動傳播,無季節(jié)性。

 ?。ǎ玻┌Y狀:患羊發(fā)病后體溫升高到40。5-41。5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膚形成水皰,皰破后形成潰瘍和靡爛。病羊表現(xiàn)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狀。常見的部位唇內面、齒齦,舌面及頰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皰破裂后眼觀形成痕。羔羊易發(fā)生心肌炎死亡。有時呈現(xiàn)出血性

  胃腸炎。

  臨床與羊傳染性膿皰病鑒別:羊傳染性膿皰病發(fā)生于1周歲以下的幼齡羊,特征:口唇郟部水皰、膿皰及疣狀痂,在齒齦,舌面、唇內也有膿、疣狀厚痂的皰,但不流涎。初期體溫變化不大。

  (3)防治方法

 ?。ǎ保┌l(fā)病后要及時上報,劃定疫區(qū),由動物檢疫部門的撲殺銷毀疫點內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環(huán)境嚴格徹底消毒;封鎖疫區(qū)防止易感畜及其產品運輸,把病源消滅在疫區(qū)內。

  (2)對威脅區(qū)的易感家畜緊急接種疫苗防止疫病的擴散。

 ?。?)該病只能預防,無治療藥品,不準治療。

  2、羊快疫

  本病病原為腐敗梭菌引起的,發(fā)生于綿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特征是發(fā)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損害。

 ?。?)流行特點:腐敗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澤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芽胞進入羊消化道,多數(shù)不發(fā)病。在氣候驟變,陰雨連綿、秋、冬寒冷季節(jié),引起羊感冒或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腐敗梭菌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引起發(fā)病死亡。

  (2)臨床癥狀:發(fā)病突然,不見癥狀在放牧或早晨死亡。急性病羊表現(xiàn)為愿行走,運動失調,腹圍膨大,有腹痛,腹瀉,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流帶血泡沫。多在數(shù)分鐘至幾小時死亡,病程極為短促。

 ?。?)防治措施

 ?。?)該病以預防為主。用羊三聯(lián)苗搞預防注射。濕苗每年春秋兩次,子苗每年一次。

 ?。?)羊以舍飼為好,防止放牧時誤食被病菌污染飼料和飲水。

 ?。?)注意舍內的保暖通風,飼料更換時要逐漸完成,不要突然改變。

  (4)治療: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萬單位,首次劑量加倍,每天3次,邊用3-4天。或內服磺胺脒0。2克/公斤體重,第二天減半,連用3-4天。

  3、羊腸毒血癥

  該病由魏氏梭菌,又稱產產所黃膜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毒血癥。死后腎組織易于軟化,又稱軟腎病。

 ?。?)流行特點:魏氐梭菌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和飼草進入消化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發(fā)病。多表現(xiàn)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給籽后呈散發(fā)性流行。

 ?。?)癥狀:多數(shù)突然死亡。病程略長分兩種類型,一類是搐搦為其特征,另一類是昏迷和靜靜死亡。前者

  倒前四肢強烈劃動,肌肉顫搐,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關頸抽搐2-4小時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態(tài)不穩(wěn),臥倒,并有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咯咯”作響,繼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發(fā)生腹瀉,常3-4小時靜靜死去。

 ?。ǎ常┓乐未胧?br />
 ?。ǎ保╊A防參照羊快疫

 ?。ǎ玻┲委煟河每股鼗蚧前匪幗Y合強心,鎮(zhèn)靜等對癥治療。也可灌服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

  4、羊猝狙

  該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種毒血癥,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潰瘍性腸炎為特征。

  (1)流行特點:與羊快疫和羊腸毒血癥相同。

  (2)癥狀:C型魏氏梭菌隨飼草和飲水進入消化道,在小腸的十二指腸和空腸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fā)病。病程短,未見癥狀突然死亡,有時病羊掉群,臥地、表現(xiàn)不妥、衰弱成痙攣,數(shù)小時內死亡。

 ?。ǎ常┓乐未胧?br />
  參照羊快疫。

 ?。?、羊的傳染性膿皰?。ㄓ址Q口瘡),該病由傳染性膿皰病毒(又稱羊口瘡病毒)引起

  的,羔羊多群發(fā),特征為口唇處皮膚和粘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

  (1)流行特點:綿羊、山羊以3-6月齡羔羊發(fā)病最多,成年羊同樣易感,人和豬也可感染,無季節(jié)性,以夏秋季多發(fā)。自然感染主要由購入病羊或帶毒羊而轉入健康羊群,引起群發(fā),通過被污染的圈舍、牧場,用具而引起,病毒的抵抗力較強,所以本病在羊群中危害多年。

 ?。ǎ玻┌Y狀:分三種類型:唇型、蹄型,外陰型。

  唇型:口唇嘴角部‘鼻子部位形成丘疹、膿胞,潰后成黃色或棕色疣狀硬痂,無繼發(fā)感染1-2周痊愈,痂塊脫落,坡膚新生肉芽不留癱痕。嚴重的,頹面、眼臉、耳廓、唇內面、齒齦、郟部、舌及軟腭粘膜也有灰白或淺黃色的膿皰和爛斑,這時體溫升高,還可能在肺臟,肝臟和乳房發(fā)生轉移性病灶,繼發(fā)肺炎或敗血病而死亡。

  蹄型:多數(shù)單蹄叉、蹄冠系部形成膿瘡。

  外陰型的少見。

  與羊痘的鑒別:羊痙的痞疹多為全身性,而且病羊體溫升高,全身反應嚴重。痘疹結節(jié)呈圓形突出于皮膚表面,界限明顯,似臍狀。

 ?。ǎ常┓乐未胧?br />
 ?。ǎ保┍静【餍袝r,病羊應隔離飼養(yǎng),禁止放牧,圈含每兩天用百毒殺(或其它藥也可)消毒1次,連用6-9天,防止病原體傳播。

 ?。ǎ玻┛上扔盟畻钏彳浉嘬浕韫福ヰ韫负笤儆茫?。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chuàng)面,然后涂2%龍膽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軟膏或呋喃本標軟膏每日1-2次。口腔膿皰用0。1-0。2%高錳酸鉀或生理鹽水沖冼創(chuàng)面后,涂撒冰硼散,每天2次連用7天,痊愈為止。繼發(fā)咽炎或肺炎者,肌注青毒素或磺胺嘧啶鈉。

QQ:1363476045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