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警惕高溫過后“豬周期”
[打印本頁]
作者:
齊貝網
時間:
2013-8-26 10:08
標題:
警惕高溫過后“豬周期”
一場大雨讓寶應夏集鎮(zhèn)潼口村前進組養(yǎng)豬大戶王恒元松了口氣,看著手機上的天氣預報,未來幾天氣溫還有下降的趨勢,而他豬圈里剩下的100多頭豬也開始恢復精神,吃食正常起來。
酷熱讓王恒元度過了一個黑色的八月?!凹依镆还?00多頭豬,不到20天已經死了70多頭,最多的一天死了12頭,當初考慮到天熱的時候豬價最高,準備囤下來賣個高價,沒想死了這么多,損失慘重。還好買了保險(放心保),能得到一些補償,下面我準備趕緊補欄?!蓖鹾阍f。
“各地都一樣,今夏的生豬死亡率太高了?!睂殤h人保公司副總經理聞懷強介紹,全縣有近2000頭豬因高溫熱病死亡,其中1000多頭為能繁母豬,已近當地能繁母豬數量的1/10。當地農業(yè)保險部門迅速啟動理賠程序,100多萬元賠償及時發(fā)放到養(yǎng)豬戶的手中。
寶應縣分管農業(yè)的副縣長楊步云告訴記者,雖然寶應已經實現了生豬保險和能繁母豬險的全覆蓋,但農民在這場天災中依舊損失慘重。而市場受到生豬大量“熱死”的影響,價格已經進入了上漲通道,很可能觸發(fā)一個新的漲價“豬周期”。
“每場天災過后,常常會伴隨著"次生災害",最近的豬肉漲價就是連續(xù)高溫帶來的結果。”揚州大學社會學專家周超認為,金融行業(yè)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鑒,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烏龍指”事件發(fā)生后兩小時,這家公司就迅速利用股指期貨對沖減少了損失,如果我們的農業(yè)部門也有這樣的“對沖智慧”,天災之后的“次生災害”也有望減少。
如何實現“對沖”?周超介紹,以豬為例,如果農業(yè)部門和氣象部門緊密聯系,對高溫可能帶來的農業(yè)災害進行評估,指導農戶提前出欄,或是屠宰后冷凍收儲,都可以減少市場動蕩這個“次生損失”。不過,和金融系統(tǒng)不一樣的是,我們很缺少這樣有預判能力、有宏觀指導經驗的專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