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的飼料配方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007畜牧    時間: 2013-12-17 10:10
標題: 豬的飼料配方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飼料配方設計是配合飼料生產的核心技術,也是動物營養(yǎng)學與飼養(yǎng)學有機結合的結晶與媒介。飼料配方的設計水平不僅關系到企業(yè)的效益和形象,甚至關系到一個地區(qū)乃至整個國家飼料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畜牧業(yè)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不僅需要在微觀上謹慎考慮養(yǎng)殖動物的營養(yǎng)需要、安全衛(wèi)生,乃至畜產品質量對消費者的健康,而且還要從宏觀上還要考慮該地區(qū)乃至國家整體的飼料資源耗竭與不可逆轉性的預防等生態(tài)效益問題。因此,只有把飼料配方的目標放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的結合點上,充分考慮品種、性別日齡、體重、飼喂條件、飼喂方式等影響飼糧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設計出具有合理利用各種飼料資源、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飼養(yǎng)成本的高質量飼料配方。為此,本文就豬的飼料配方設計中應注意幾個問題作簡述,僅供參考。

(, 下載次數: 1)


  一、注意靈活應用飼養(yǎng)標準,科學確定飼料配方的營養(yǎng)標準。飼養(yǎng)標準是指一定品種的健康畜禽,在適宜的條件下,達到最優(yōu)生產性能時,營養(yǎng)的最低需要量。它是對一定時期動物營養(yǎng)科研成果和畜牧業(yè)發(fā)展水平的總結,是配方設計的主要依據。但由于試驗畜禽的品種、供試飼料品質、試驗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導致飼養(yǎng)標準存在著明顯的時間滯后性、靜態(tài)性、地區(qū)性和最佳生產性能而非最佳經濟效益的不足,加之由于各國和各地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動物的品種、生產水平的差異,決定著飼養(yǎng)標準也只能是相對合理。如1987年我國瘦肉豬營養(yǎng)標準規(guī)定仔豬賴氨酸/消化能的比0.56,1998美國NRC為0.81。以賴氨酸為100%,中國和美國標準分別為:蛋+胱氨酸65%、57%,蘇氨酸98%、65%,色氨酸25%、18%,兩個標準相差很大。同時,配方中的營養(yǎng)指標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如蛋白質指標從粗蛋白質含量演變?yōu)榭上鞍踪|、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乃至真可利用氨基酸等深層次的內在質量。在礦物質微量元素方面,不僅要滿足安全裕量,同時還需要充分調配不同元素之間的拮抗規(guī)律;對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或抗營養(yǎng)因子的原料,還必須考慮其加工工藝對營養(yǎng)物質的破壞、毒素的殘留等因素。因此,在飼料配方設計時不能生搬硬套飼養(yǎng)標準,要在國家標準允許的范圍內,根據不同的飼喂對象,以動物實驗的結果為依據,從以下四個方面靈活應用飼養(yǎng)標準:

  1、不同的品種(基因型)選用不同的營養(yǎng)水平。豬的遺傳基礎,飼糧的養(yǎng)分含量和各養(yǎng)分之間的比例關系以及豬與飼糧因素的互作效應,都會對飼糧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產生影響。脂肪型、瘦肉型與兼用型豬之間對飼糧的干物質、能量和蛋白質消化率方面存在的顯著差異已是不爭的實事。各國飼養(yǎng)標準中推薦同一品種同一階段豬的營養(yǎng)需要量存在的差異性,更充分說明是豬的品種及選育程度差異性所致。一般認為,在相同的條件下,瘦肉型豬較肉脂型豬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三元雜交瘦肉型比二元雜交瘦肉型豬又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因此,配制豬的飼糧時,不僅要根據不同經濟類型豬的飼養(yǎng)標準和所提供的飼料養(yǎng)分,而且要根據不同品種特有的生物學特點,生產方向及生產性能,并參考形成該品種所提供的營養(yǎng)條件的歷史,綜合考慮不同品種的特性和飼糧原料的組成情況,對豬體和飼糧之間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數量關系,以及可能發(fā)生的變化作出估計后,科學地設計配方中養(yǎng)分的含量,使飼料所含養(yǎng)分得以更加充分利用。

  2、不同生產階段選用不同的營養(yǎng)水平。豬在不同的生理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要量各有差異。雖然豬的飼養(yǎng)標準中已規(guī)定出各種豬的營養(yǎng)需要量,是配方設計的依據,但在配方設計時,既要在充分考慮到不同生理階段的特殊養(yǎng)分需要,進行科學的階段性配方,又一定要注意配合后飼料的適口性,體積和消化率等因素,以達到既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又充分發(fā)揮豬的生產性能的效果。如早期斷奶仔豬具有代謝旺盛、生長發(fā)育迅速、飼料利用率高的生理特點,但也處于消化器官容積小,消化機能不健全等特點。在配方設計時,既要考慮其營養(yǎng)需要,又要注意飼料的消化率,適口性、體積等因素,要求體重小于7公斤的仔豬,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必須在20%—22%,賴氨酸水平在1.5%—1.6%,最低乳糖含量為14%。體重在7—11公斤之間的仔豬,蛋白質水平要求在18%--20%,賴氨酸水平在1.25%,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體重約為12—23公斤之間的仔豬蛋白質在18%左右,賴氨酸在1.15%,才能滿足其迅速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母豬在妊娠前期,由于處于妊娠合成代謝狀態(tài),代謝效率高,脂肪沉積力加強,因而在配料中就可適當提高粗纖維水平;生長育肥豬在育肥期間,為了獲得最高的日增重,則可提高日糧配方中能量物質的含量,以滿足其長膘的能量需要,而蛋白水平可比生長前期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所以,在配方設計時,要根據不同生產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對不同生產階段采用不同營養(yǎng)水平,才能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不同性別采用不同的營養(yǎng)水平。據美國NCR一4Ⅰ豬營養(yǎng)委員會進行的一項包括九個試驗站的綜合研究閹公豬和小母豬的蛋白質需要量的結果表明,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從13%提高到16%,并不影響閹公豬增重和飼料利用率,胴體成份也未變化;而小母豬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從13%提高到16%,增重和飼料利用率都有所提高,眼肌面積和瘦肉率呈線性下降。他們得出結論認為,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最小為16%時,小母豬的各種生產性能達到最佳水平,而閹公豬日糧中蛋白質含量這13—14%即可達到最佳水平。法國研究者也發(fā)現育肥公豬的適宜賴氨酸水平是0.78%,而母豬則需要0.88%,母豬日糧的氨基酸總量至少要比公豬多12.5%。國內樊銀珍等(2003)通過對杜長大中豬飼糧適宜蛋白質及賴氨酸水平試驗表明,40—70千克的閹公豬,飼糧以粗蛋白質15.1%,總賴氨酸0.75%的水平為適宜;而母豬則分別17.5%和 0.92%的水平才較為適宜。因此,不同性別的豬,應分別設計不同營養(yǎng)含量的配方,進行分開飼養(yǎng),以充分發(fā)揮其生產性能和飼料轉化率。

  4、不同的季節(jié)選用不同的營養(yǎng)水平。據報道,每升1度的熱應激,豬每天采食量下降約40克;若環(huán)境溫度超出最佳溫度5—10℃,則每天采食量將下降200—400克。由于采食量的減少,導致營養(yǎng)不良,改變生化作用,使酶的活性和代謝過程發(fā)生紊亂,而影響了生產性能的表現。為此,不同的季節(jié),應配制營養(yǎng)濃度不同的日糧,以滿足其生理需要。對于炎熱的夏季,為保證豬的營養(yǎng)需要,應注意調整飼料配方,增加營養(yǎng)濃度,特別是提高日糧中油脂、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飼料的單位體積,并適意添加KCl、NaHCO3等電解質,以保證養(yǎng)分的供給,減緩其生產性能的下降。

  二、注意飼料原料的質量和可利用性。飼料產品質量的優(yōu)劣,除決定于配制技術外,還決定于飼料原料的質量。飼料原料質量高,配方先進,配制加工技術科學,所配制的產品就相應好。反之,就差。為此,要設計配制高質量的飼料配方,在選用飼料原料時要注意下列問題:

  1、原料的營養(yǎng)含量。配制高質量的配合飼料,飼料原料的科學取值是前提。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土壤類型繁多,氣候差異較大,即使是同一種飼料,由于產地、品種、加工方法和質量等級不同,其營養(yǎng)成份含量也有差異。如同是玉米,產地、品種、等級不同,它們中的粗蛋白、粗纖維、粗脂肪的含量也千差萬別。預混料不同的產品在質量、效價、劑型、價格等方面有很大差異,應結合使用目的、生產工藝進行綜合考慮。要選用效價高、穩(wěn)定性好、劑型符合配合飼料生產要求的產品使用,因此,配方設計時一定注意原料的養(yǎng)分含量的取值,盡量讓原料的營養(yǎng)含量取值相對合理或接近,使配制的飼料達到既能充分滿足豬的生理需要,又能生產出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同時也不浪費飼料原料的要求,不能不問原料產地,品種和質量等級等情況,一味地盲目套用營養(yǎng)價值表中的數值來設計配方。目前,有四種措施可解決飼料營養(yǎng)價值變異對配方質量穩(wěn)定的影響:一是實測有效含量,但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小型飼料廠此措施難以實現。二是利用回歸公式,根據實際情況監(jiān)測的指標估計有效含量。三是根據安全限量設計配方或設計概率飼料配方。四是添加酶制劑等生產調節(jié)劑,提高飼糧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

  2、飼料原料的消化率與體積。由于飼料原料種類、來源、加工方法等屬性不同,總營養(yǎng)成分中能被動物消化利用的程度差異較大。據報道,對于早期斷奶仔豬對蛋白質飼料的消化率為:脫脂奶粉94.6%,魚粉為86.6%,豆餅粉為83.1%;對油脂的消化率為:短鏈(<14C)為86%,中鏈(14C—18C)為70%,長鏈為37%;玉米熟加工處理后在日糧中的比例分別為12.5%、25%、37%、49%和61%時,其消化率分別為96%、94%、93%、92%和90%。同時,日糧的體積也要合適,過大不僅使消化道負擔加重,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而且由于體積過大,導致豬采食后的營養(yǎng)不足,影響生長發(fā)育。而日糧體積過小,即使營養(yǎng)已滿足動物的需要,但仍感到饑餓而處于不安狀態(tài),也不利于豬的生產性能表現。尤其是在選用低成本的原料進行營養(yǎng)替代時,要注意不同營養(yǎng)物質的適宜比例與消化率等因素,不能只顧營養(yǎng)物質含量的平衡而進行替代,而忽視了替代物的體積與消化率。如在不脫毒的情況下,菜籽餅在肉豬飼糧中的比例不超過12%,并與豆餅搭配使用,比例以1:1為宜;血粉含粗蛋白高達80.6%,但豬對血粉的消化能僅11.6兆焦/千克,還比含粗蛋白60.5%魚粉的消化能低3.9兆焦/千克。因此,選用原料設計配方時,要注意飼料的消化率和體積,做到配方營養(yǎng)平衡、消化率高和體積又適中,以使所配飼料能達到預期效果。

  3、原料的適口性。豬采食量的多少,主要受豬的體重、性別和健康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和飼料品質與養(yǎng)分濃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對于健康豬群,飼料的適口性則是決定豬采食量多少的主因。因此,在考慮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消化率、價格因素的基礎上,要盡量選用適口性好的飼料原料,以保證所配飼料能使豬足量采食。即使是在飼料中添加最先進的調味劑,也應注意到原料的適口性,才能使飼料的適口性不斷完美,從而使豬的采食量達到最佳水平。報報道,仔豬在可以自由選擇血漿蛋白粉和脫脂奶粉時,血漿蛋白粉的消耗量比脫脂奶粉高出27%(斷奶后7天)和6%(斷奶后21天)。

  4、原料營養(yǎng)成份之間適宜配比。營養(yǎng)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歸納為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兩個方面,具有協同作用就能使飼料營養(yǎng)的利用率提高,改善飼料報酬,降低飼養(yǎng)成本。不合理的配比或具有拮抗作用,就會降低使用效果,甚至產生副作用。能量與蛋白質、鈣與磷等營養(yǎng)物質之間,尤其是各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添加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適宜配比,有的還存在著配伍禁忌。因此,在配方設計中要注意能量蛋白質、鈣磷、各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份的適宜配比,不要盲目配合使用。如根據“理想蛋白”中的各種氨基酸比例來確定,由于某種重要氨基酸的變更,必須同時調整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標準,有條件的企業(yè)最好能進行試驗研究或根據積累的飼養(yǎng)效果的經驗修訂配方設計的標準。

  5、飼料原料的可利用性。配方設計時應從經濟、實用的原則出發(fā),盡可能考慮利用當地的、便于采購的飼料原料,找出最佳替代原料,實現有限資源的最佳分配和多種物質的互補作用。如根據當地飼料資源,把優(yōu)質樹葉、牧草、薯類或稻谷設計到配方中,以提高飼料資源的利用性,實現原料配合的多樣化。

  三、應用先進成熟技術,優(yōu)化配方成本設計。優(yōu)化配方成本設計,就是根據可供選用的飼料原料的種類、數量、價格以及原料的質量,在遵循飼養(yǎng)標準和保證產品質量標準的約束條件下,應用先進成熟的技術,進行最佳配方的比例篩選,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飼料的使用效果,達到最低成本飼料配方設計的總目標。因此,在遵循日糧中粗蛋白、氨基酸、電解質、鈣磷和脂肪酸平衡的原則下,目前,可應用于飼料配方中較成熟的先進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項:

  1、以理想蛋白質模式理論為基礎設計配方。理想蛋白質模式理論是對蛋白質的氨基酸營養(yǎng)價值和動物對氨基酸需要量兩方面研究的結晶。理想蛋白質模式目前雖然受到小肽理論的挑戰(zhàn),但小肽在生產中應用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以理想蛋白質模式為基礎,補充合成氨基酸進行日糧配方設計,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實現節(jié)省天然蛋白質飼料資源,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量,減輕集約化畜牧業(yè)生產對環(huán)境的氮污染問題的一項技術措施。據報道,在不影響豬的生產性能的前提下,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可使斷奶仔豬(10─20千克)日糧蛋白質水平從18%降低到16%,再添加色氨酸,可進一步從16%下降到14%。生長豬(20—50Kg)日糧蛋白水平從16%降到14%和14%下降到12%;粗蛋白為10%的育肥豬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和色氨酸后,生長效果與粗蛋白為13%的日糧沒有差異。因此,在設計豬日糧時,以理想蛋白質模式為依據,補充合成氨基酸,使日糧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于理想蛋白質模式,是降低飼料成本的有效措施。

  2、組合應用非營養(yǎng)性添加劑。眾多試驗與應用效果證實,益生素、酶制劑、酸化劑、低聚糖、抗生素等飼料添加劑,不僅單獨添加對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動物生產性能的充分發(fā)揮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它們之間科學組合使用具有加性效果,是目前國內外提高養(yǎng)殖經濟效益采用的一種有效、經濟和簡捷的途徑。據報道,在28日齡斷奶豬基礎日糧加0.15%的酸化劑和0.1%的酶制劑,可提高日增重18.61%,飼料利用率提高13.5%,腹瀉率降低28.58個百分點。在30日齡斷奶仔豬的日糧中添加植酸酶(125克/噸)+復合酸(3克/噸),可提高蛋白質消化率6.72%,有機物質消化率提高7.62%,日增重提高7.7%,降低料肉比10.9%。添加甘露寡糖2mg/kg加飼含乳酸菌和酵母和微生物1mg/kg,豬的生長速度分別提高10%,飼料利用率提高9%,并明顯降低腹瀉率。異麥芽寡糖與益生素合用可分別提高增重3%、4%和8%。使用1.25%的檸檬酸和40mg/kg的泰樂菌素,日增重和飼料效率最高;配合添加金霉素和主要成份為淀粉酶、蛋白酶、糖化酶等的復合酶,可比單獨使用有明顯提高氮有沉積率和仔豬的生長性能,并有進一步減輕仔豬腹瀉發(fā)生趨勢。仔豬在7—20日齡添加抗生素,21—35日齡添加益生素,比7—35日齡一直添加益生素的仔豬日增重可提高3.74個百分點,飼料利用率提高9.56個百分點,腹瀉率降低2.27個百分點,死亡率降低2.02百分點。在飼料中應用復合酶制劑,可適當降低配方中能量和氨基酸含量而不影響飼養(yǎng)效果。設計加酶玉米豆粕型配方時,可在原配方基礎上降低能量2%—5%,必需氨基酸可降低5%—7%。對于小麥、大麥豆粕型日糧,加酶后調整幅度為能量6%—10% 。為此,在設計配方時,科學組合應用非營養(yǎng)性添加劑,是提高飼料產品質量的有效措施。

  3、應用小肽的營養(yǎng)理論指導飼料配方。傳統(tǒng)的觀點一直認為動物采食的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降解為游離氨基酸后才能被動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在許多的試驗中,人們發(fā)現動物對飼料各種氨基酸的利用程度不完全受單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響,按照蛋白質降解為游離氨基酸的理論使用氨基酸純合日糧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糧,動物并不能達到最佳生產性能。隨著人們對蛋白質消化吸收及其代謝規(guī)律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蛋白質降解產生的小肽(二肽、三肽)和游離氨基酸一樣也能夠被吸收,而且小肽比游離氨基酸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優(yōu)勢。據報道,在仔豬飼糧中添加富肽制劑,可使飼料轉化率提高11.06%,提高仔豬增重12.93%,腹瀉率降低60%,經濟效益提高15.63%。因此,小肽對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礦物質吸收利用及具有良好的作用,以肽的營養(yǎng)理論指導飼料配方及生產,是開發(fā)利用蛋白質資源,降低成本,促進動物生產性能發(fā)揮,減少氮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的有效方法。

  4、應用配方軟件技術提高配方設計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計算機配方軟件技術由初等代數上升為高等數學,主要是應用運籌學的各種規(guī)劃方法,使配方設計由單純的配合走向配合與篩選結合,能夠較全面考慮營養(yǎng)、成本和效益,克服了手工配方的缺點,為配方調整、經濟分析和采購決策提供大量的參考信息,大大提高配方設計效率,實現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目標。目前,國內外飼料配方軟件主要有英國的Format軟件、美國的Brill軟件和Mixit軟件等,國內的配方軟件主要有資源配方師軟件—Refs系列配方軟件、CMIX配方軟件、三新智能配方系統(tǒng)和SF—450等多家。借助于這些軟件,只要注意產品定位科學,原料合格,抗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適口性問題等非營養(yǎng)因素,就能提高配方的速度和準確性,達到配方營養(yǎng)平衡,成本經濟的效果。

  四、注意正確限制配方中養(yǎng)分的最低限量與最小超量。按照飼養(yǎng)標準中規(guī)定的豬營養(yǎng)需要量平均值的最低需要量設計配方,由于原料的質量差異和加工方面的因素,產品中的某些養(yǎng)分指標不一定能夠滿足豬的實際需要量和配合飼料質量標準中規(guī)定的營養(yǎng)指標的最低保證值,必須超量添加一部份來滿足豬的實際營養(yǎng)需要和飼料質量標準中規(guī)定的要求,這個超量稱之為最小超量。它是根據原料的質量情況和加工因素,是產品營養(yǎng)指標的實測值與飼料質量標準中營養(yǎng)指標的最低保證值之差。其量過小,產品質量不一定達到標準,豬也就不一定達到預期體增重;過大則會增加成本,并還會造成營養(yǎng)的不平衡和質量等問題。最低限量是以配合飼料質量標準中規(guī)定的最低保證值為準,即粗蛋白、能量、粗纖維等指標不能低于或高于保證值,突破此值,將對飼料的成本和質量問題產生影響。近年來,國家對飼料產品進行質量抽檢,部分中小企業(yè)產品不合格的原因,除了技術、設備影響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配方設計中最低限量控制不好所致。因此,正確限制配方中養(yǎng)分的最低含量和最小超量,是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配方成本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證飼料產品合格的重要措施。

  五、注意飼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飼料是動物的糧食,也是人類的間接食品,同時還是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因而飼料安全問題不僅會產生經濟問題,也會引發(fā)嚴肅的政治問題,是影響一個地區(qū)和國家經濟發(fā)展、人民健康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事。英國曾發(fā)生的“瘋牛病”、比利時的“二惡英”等飼料安全問題產生的影響,充分說明飼料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配方設計必須遵循國家的《產品質量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標簽》、《飼料衛(wèi)生標準》、《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guī)范》《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等有關飼料生產的法律法規(guī),決不違禁違規(guī)使用藥物添加劑,不超量使用微量元素和有毒有害原料,正確使用允許使用的飼料原料和添加劑,確保飼料產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選自云南農業(yè)廳)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作者: any_wyb    時間: 2013-12-17 13:27

作者: zhaoyuan120    時間: 2014-1-3 17:09

作者: 宗介    時間: 2014-1-4 20:03
很有幫助 支持一下
作者: 陳正飛    時間: 2014-2-7 12:29
很有幫助 支持一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