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口蹄疫
[打印本頁]
作者:
凱凱2
時間:
2014-8-21 18:06
標題:
豬口蹄疫
豬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現(xiàn)為蹄冠、趾間、蹄踵皮膚發(fā)生水泡和爛斑,部分豬口腔黏膜和鼻盤也有同樣病變。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病種特征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獸的一種急性、豬口蹄疫熱性和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臨診上以豬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膚發(fā)生水皰和潰爛為特征。豬口蹄疫的發(fā)病率很高,傳染快,流行面大,對仔豬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世界各國對口蹄疫都十分重視防疫,此病已成為國際重點檢疫對象。流行特點 豬對口蹄疫病毒特別具有易感性,有時牛、羊等偶蹄獸不發(fā)病,豬還能發(fā)病,不同年齡的豬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豬發(fā)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豬口蹄疫多發(fā)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達到高峰,但在大型豬場及生豬集中的倉庫,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本病常呈跳躍式流行,主要發(fā)生于集中飼養(yǎng)的豬場、倉庫,城郊豬場及交通沿線;畜產品、人、動物、運輸工具等都是本病的傳播媒介。
流行病學
豬口蹄疫的發(fā)生和流行同樣離不開傳染源、傳播媒介、易感豬三者構成的鏈條,其流行強度、波及范圍與病毒株、宿主抵抗力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傳染源
處于口蹄疫潛伏期和發(fā)病期的動物,幾乎所有的組織、器官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含有FMD病毒。病毒隨同動物的乳汁、唾液、尿液、糞便、精液和呼出的空氣等一起排放于外部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形成了該病的傳染源。聯(lián)系方式: 18616556195 曹教授
臨診癥狀
以蹄部水皰為特征,體溫升高,全身癥狀明顯,蹄冠、蹄叉、蹄踵發(fā)紅、形成水皰和潰爛、有繼發(fā)感染時,蹄殼可能脫落;病豬跛行,喜臥;病豬鼻盤、口腔、齒齦、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豬)也可見到水皰和爛斑;仔豬可因腸炎和心肌炎死亡。
針對口蹄疫的治療方案:
第一天,肌肉注射五號特靈+頭孢,同時搭配柴胡注射液。
第二天,如有發(fā)燒,可用五號特靈+丹參針肌肉注射。治療豬口蹄疫患豬,嚴禁注射退燒針及無關抗
生素,嚴禁擠、壓、趕、提。否者易造成意外死亡。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