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原料】小麥的營養(yǎng)特性及其應用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市場部2    時間: 2015-10-13 09:42
標題: 【原料】小麥的營養(yǎng)特性及其應用
      近年來,主要能量飼料原料波動較大,而小麥作為能量飼用原料,越來越受到飼料加工企業(yè)的重視,應用也越來越普及。為此,筆者在前人基礎上研究上整理出小麥的相關營養(yǎng)特性及應用。

(, 下載次數: 56)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知,
1.1 能量:就本身的能量來說,玉米和小麥相差不是很大,但畜禽對玉米和小麥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但差別不是很大。
1.2 蛋白質:小麥比玉米中的蛋白質含量高(小麥13.5%,而玉米8.7%),如果替代可以提高配方的蛋白水平。
1.3 其它營養(yǎng)成分:小麥的總磷含量高(小麥0.41%,而玉.米0.27%),小麥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配方的總磷水平。另外,玉米中葉黃素的含量要顯著高于小麥,小麥日糧不利于蛋黃和皮膚著色。
1.4 抗營養(yǎng)因子: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麥中的非淀粉多糖(NSP)的含量很高,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纖維素和甘露聚糖等含量高,且多呈可溶性,溶于水后粘結成膠,成為抗營養(yǎng)因子。NSP 既可充當消化道中的淀粉和蛋白質等養(yǎng)分消化的物理屏障,同時可溶性NSP 能夠增加消化道內容物的粘度,從而妨礙消化酶與淀粉的接觸,降低淀粉在腸道內的消化。由于不同來源淀粉包裹淀粉顆粒的蛋白質基質和胚乳細胞壁結構不盡相同,谷物籽實中NSP 的含量和種類也存在差異,將不同谷物中的NSP 降解所需的酶也有差異。如小麥、黑麥和黑燕麥中含相當高的阿拉伯木聚糖、大麥和燕麥中含有大量的細胞壁成分β-葡聚糖,這些成分均不能為單胃動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所消化。其中不溶的部分可充當酶的天然屏障,而在消化道溶解的非淀粉多糖,會增加腸道食糜黏度,從而降低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擴散速度,增加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導致淀粉消化率降低。
1.5 霉菌毒素:與玉米不同,小麥一般不會受黃曲霉毒素的污染,但近年由于天氣原因,小麥受嘔吐毒素污染的情況比較普遍,會影響動物采食量及機體腸道健康,因此要添加相應的霉菌毒素吸附劑。

2 小麥應用于飼糧
2.1 小麥質量控制:用作飼糧的小麥應注意無雜質、異味、霉變現象,具體可以參考小麥的國家標準GB 1351-2008,禽料的小麥標準應達到國標5級以上,豬料3級以上。
采購時要關注小麥的容重、雜質、霉菌毒素、發(fā)芽程度、新鮮度(是否為陳化糧)等因素。
2.2小麥在豬料中的應用
小麥有效能值低于玉米,但用小麥替代玉米并不影響豬增重和飼料報酬,相反在肥育豬中部分替代玉米可改善豬胴體品質,防止背膘變厚。在豬日糧中用小麥替代玉米,可降低部分豆粕用量,但是必須注意在降低豆粕后添加合成賴氨酸以防止賴氨酸的不足,并且作為僅次于賴氨酸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蘇氨酸,及第三限制的色氨酸,也要注意在配方中添加合成氨基酸。此外,母豬和種豬日糧中用小麥替代玉米時,需要額外補足生物素。
2.3小麥在禽料上的應用  
小麥中存在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類抗營養(yǎng)因子,直接引起淀粉回腸消化率、蛋白質回腸消化率、脂類消化率降低,導致飼料表觀代謝能下降。因此,用小麥簡單取代玉米飼喂禽時,效果差,產蛋雞飼料轉化率下降,易產臟蛋;肉雞常引起墊料過濕,氨氣過多,生長受抑制,跗關節(jié)損傷和胸部水腫發(fā)病率增加,宰后等級下降等。小麥配方中酶的應用。配方中比例:新小麥>10%或陳小麥>20%時要加NSP 酶;新小麥>20%或陳小麥>30%需用NSP 酶和高效蛋白酶。
在禽料中,還有一個因素限制小麥的使用量,即是否需要添加葉黃素。當禽料中較高比例使用小麥時,葉黃素的不足可能會造成禽肉或蛋黃著色不足( 配合飼料中部分其他原料如
玉米蛋白粉也有重要影響) ;對畜產品著色要求高的地區(qū),不得不考慮在飼料中添加葉黃素;而葉黃素的添加成本比較高,有可能會抵消小麥所帶來的利潤。所以,實際使用中要結合成本變化權衡其使用量。
2.4 飼料加工
從飼料加工廠的角度來看,小麥可以提高制粒的質量。這與谷蛋白的存在有關,它有助于飼料在制粒的過程中各種成分的粘合。即使小麥在配方中含有較小的比例,也可以顯著提高顆粒的耐久性,潛在地能夠消除對黏合劑的需求。從潛在的負面作用來看,應該注意的是調質溫度和制粒過程會提高小麥的粘度,如上所述,這可能對日糧的消化率產生有害的影響。制粒過程中的機械應力會將大的不溶性聚合物破碎成較小的聚合物( 纖維的增溶作用),同時制粒過程產生的熱量會破壞小麥中內源性木聚糖酶的活性。正是纖維的增溶作用與內源性木聚糖酶缺乏產生的聯(lián)合作用增加了飼料的粘度,降低了總體消化率。小麥的粉碎粒度,不能粉得過細,以防止因過細成面粉狀而影響適口性,降低豬雞飼料采食。特別是在粉料中,若粉太細,易粘幼禽的喙部,引起幼禽喙部真菌和細菌感染。在實踐中一般只需粉碎至700-900微米,即一粒破為4-5瓣,這樣既可獲得較高的消化率,又可獲得較高的飼料報酬,還會具有較好的飼料流動性。小麥淀粉的糊化溫度比玉米要低10度左右,因此,用小麥型配方的顆粒料,在調制加工時的溫度可根據小麥用量,相應降低5-10度,既節(jié)約能耗,又能減少營養(yǎng)物質的損失。全價顆粒飼料中小麥用量過大時會導致顆粒過硬,溶水性差,降低適口性。配方設計時應考慮搭配使用含油脂高的原料如:DDGS、油糠、膨化大豆等;并適當添加磷脂,還應注意調節(jié)制粒環(huán)模的壓縮比,選擇壓縮比為1:4-5的環(huán)模制粒。
2.5 酶制劑的添加
   小麥與玉米營養(yǎng)價值相當,但其中較多的非淀粉多糖和醇溶蛋白影響了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可通過添加含甘露聚糖酶的復合非淀粉多糖酶和能有效降解醇溶蛋白的蛋白酶,提高小麥養(yǎng)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何麗霞等(2007) 通過蛋雞代謝試驗表明:每千克小麥添加1000U 木聚糖酶,代謝能提高110k c a l /k g。王修啟等(2002) 在小麥替代80% 玉米的豬飼糧中分別添加不同濃度梯度的小麥酶( 以木聚糖酶為主),結果發(fā)現豬全期日增重提高了4.30% ~ 11.16%,小麥日糧豬的日增重與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呈顯著正相關。
2.6 霉菌毒素問題
   小麥易染赤霉病,需要注意霉菌及霉菌毒素等相關指標。此外,小麥中的單端孢霉烯族毒素影響較嚴重重,尤其以關注嘔吐毒素(DON),對單胃動物容易造成采食量下降,消化道損傷,及免疫抑制問題,需要注意原料的霉菌毒素檢測及脫霉解毒劑的應用。
                                                                                                                 轉載潤牧生物公眾微信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