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秋冬季節(jié)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市場部2
時間:
2015-10-20 09:27
標題:
秋冬季節(jié)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保育是豬一生中最脆弱的時期,此時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母源抗體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統(tǒng)才剛剛開始建立,再加上生長速度快、各種外界應激因素多,特別是秋冬季節(jié)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大,再加上飼養(yǎng)管理不當?shù)仍?,很容易發(fā)生各種疾病甚至出現(xiàn)大面積死亡。
因此秋冬季節(jié)更應做好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通過多年的養(yǎng)豬體會,
我們把養(yǎng)好保育豬的關鍵總結為五個字:
凈、挑、差、散、氣。
凈
凈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指豬舍的干凈,即做到全進全出,做好徹底清洗消毒,其程序和產房全進全出完全一致:首先將上一批豬全部轉群后,做到保育舍不留死角,如漏縫板縫隙遺留的糞渣,飲水器舌頭上的殘物,料槽角落中的剩料,電線上面的蒼蠅屎等,任何一個疏忽都會導致上一批歷史問題的遺留;也只有做到不留死角才能保證消毒工作的徹底;同樣類似產房全進全出干燥是關鍵,對保育舍進行徹底清洗,噴霧、熏蒸消毒后,保證欄舍干燥3~5天。
而凈的另一方面是指轉入豬群本身的“干凈”,即在全進全出的基礎上做到“優(yōu)進全出”。首先應清楚“有舍方有得”,剔除豬群中的“傷寒瑪麗”,斷奶轉群時將病豬、僵豬、殘豬全部淘汰或轉入隔離舍,避免同群中疾病的水平傳播,同時也避免飼料浪費。當然,斷奶轉群時大部分豬會處于亞臨床感染狀態(tài),一旦應激過大就會表現(xiàn)發(fā)病,因此對于全群豬應做好體內病原的清除,針對保育豬易感染的鏈球、副豬、大腸桿菌等采用敏感、長效、無免疫抑制的抗生素,如注射速倍治1~1.5mL,而對于呼吸道疾病多發(fā)的秋冬季節(jié)應在保育料中添加喘咳新1.5kg/t,同時配合免疫增強劑健力源1kg/t拌料飼喂7~10天,以做到全面清除病原,提高豬群抵抗力。
挑
挑一方面是指控制入舍豬的質量:因為如果進入豬舍的豬本身有病,這頭豬就可傳染給其他豬,最后是大群發(fā)病。同時還要保持豬群的均勻度,否則大小強弱不均,弱豬往往會越來越弱,從而影響整體出欄,還容易引起發(fā)病死亡。
另一方面是挑指保育期間從豬群中挑病弱豬:現(xiàn)在保育豬多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 病弱豬很難在喂料時發(fā)現(xiàn),而平時如果不注意,很難將病弱豬挑出,一旦發(fā)現(xiàn)往往已到疾病晚期,使治療難度加大。如果我們在裝豬時留一兩個空欄,然后每天對豬群進行仔細觀察,從中挑出病弱豬,轉入預留的空欄中,給予更好的環(huán)境條件和優(yōu)質飼料,再加上必要的治療,這些病弱豬就會轉好。而如果病弱豬和強壯豬一起生存,往往是受欺凌的對象,會越來越弱,直至生病死亡。另外,挑出病弱豬,也更有利于治療,而且效果也會更好。
差
差也有兩個內容,一是溫差,二是營養(yǎng)落差。
溫差是指斷奶前后的溫差,轉群前后的溫差,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在溫差的把握上,斷奶后的溫度稍高于斷奶前的溫度,轉群后的溫度應稍高于轉群前的溫度,晚上溫度盡可能高于白天的溫度。因為前兩種是應激最大的兩次,每次應激都會出現(xiàn)采食量減少,采食量減少則能量供應不足,也就是餓肚子時更會感到寒冷,所以這時給豬適當提高溫度是非常必要的;而晚上應比白天溫度高,是因為豬在睡覺時對溫度的需求高于活動時。所以在前三種情況下,將舍溫提高2-5℃將大有益處。
而對于保育豬還更應該關注局部的有效穩(wěn)定,溫度對豬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而真正起作用的卻是豬的有效溫度,也就是豬能感受到的溫度。原因一:我們平時看到的只是空氣中的溫度,但卻看不到豬的有效溫度,許多因素可影響到豬的有效溫度,如地板類型,木制地板可使有效溫度提高5℃,而水泥地板卻會使有效溫度降低5℃,漏縫地板可使有效溫度降低2℃;斷奶或轉群前,一般產房都有保溫箱,有墊板,盡管豬舍溫度不高,但仔豬的有效溫度卻不低,所以一切正常,而轉入保育舍后,一般都是保育床,仔豬在漏縫地板上躺臥,有效溫度比空氣溫度還要低,提高舍溫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原因二:斷奶或轉群后,豬因大量應激,會出現(xiàn)采食量減少現(xiàn)象,處于饑餓狀態(tài),豬在饑餓時對溫度更敏感,需要更高的溫度。原因三:溫度適中或略高,可使仔豬均勻躺臥,不至因低溫相互擠堆,增加疾病的感染機會。也許有的豬場由于條件限制,秋冬季節(jié)使保育舍穩(wěn)定達到28℃存在一定難度。但要注意豬群的“有效溫度”,也就是豬舍不能達到絕對的28℃,但可以達到相對的28℃,這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一個紅外線燈泡可以使局部達到28℃,一塊木墊板可使豬有效溫度達到28℃,一個簡易的遮風設施可使仔豬不受冷風吹襲(風可使豬的有效溫度降低)等,各豬場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營養(yǎng)落差是指營養(yǎng)濃度的差異。豬在保育階段是營養(yǎng)變化最頻繁的時期,仔豬從液體的母乳轉化為固體的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營養(yǎng)變化相當大,加上保育豬自身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極易對豬群造成影響。提示我們在保育階段需要做到營養(yǎng)的逐漸降低與過渡,如許多豬場采用母乳---仔豬開口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的過渡,每種兩種飼料過渡時設定合適比例進行梯度過渡,可大大減輕營養(yǎng)落差的影響。
散
散是指分散應激。保育階段,特別是斷奶轉群前后是應激最多的時期,如斷奶時離乳應激,換料應激,環(huán)境變化應激,疫苗注射應激,以及抓豬、轉群、打斗等各種應激,因此許多豬場為了操作方便,施行“長痛不如短痛”,斷奶、換料、轉群、免疫一起操作,這樣做實為不妥,免疫系統(tǒng)剛剛開始發(fā)育的保育豬在在多種應激下極易發(fā)病。
因此應將這些應激有序的進行分散,比如斷奶時采取母走仔留的方式,先把母豬趕下產床,但把仔豬留在產床上,5~7天后再轉入保育舍;轉群時,讓保育舍的環(huán)境與產房盡可能接近,轉群時仍沿用在產仔舍的飼料;在轉群前后一周,不進行任何一種疫苗注射;從斷奶到保育結束,先后使用各種飼料的過渡,特別是秋冬應延長過渡時間為7~10天。這樣,幾種大的應激在不同時期出現(xiàn),仔豬可以逐漸適應,削弱應激的壓力和強度。
氣
人們常說“冬產房、夏保育”,是指夏季的保育豬最好養(yǎng)。但冬季為什么難養(yǎng)?我們常說“空氣是最好的營養(yǎng)”,也是動物生存最為重要的因素。冬季除了溫度因素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空氣質量差。許多豬場為了保持溫度而將豬封閉很嚴,空氣流通不順暢,豬舍內會嚴重缺氧,從而加重呼吸系統(tǒng)負擔,使呼吸系統(tǒng)處于長期疲勞狀態(tài),降低抵抗力。所以冬季的保育豬最容易發(fā)生呼吸道疾病。秋冬季節(jié)在溫暖的中午、溫度高的天氣及時通風換氣,給與豬充足的氧氣供應,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沖洗地面糞污,適當增加濕度,呼吸道疾病就會少很多。
作者:彭堯 來源:PSY應用研究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