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影響蛋殼破損的因素 [打印本頁]

作者: 綠色華瑞    時間: 2015-10-24 16:28
標題: 影響蛋殼破損的因素
雞蛋每天的收集次數過少,容易造成在集蛋槽內相互碰撞,破損率提高。每天收集2次,破損率為5.0-5.5%;每天收集3次,可使破損率降低到0.75-1.00%。大群蛋雞每天至少要收集4-5次。
  一. 日常管理
  1.增加收集雞蛋次數
  2.減少應激
  應激因素的刺激,如噪音、突然光照過強、疫苗接種、夜間鼠害、陌生人入舍、突然更換飼料等引起雞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腸道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利用,縮短雞蛋在子宮中的滯留時間或造成內分泌紊亂,使蛋殼不能正常形成,出現畸形蛋、薄殼蛋、軟殼蛋和無殼蛋。日常管理中盡量減少或避免應激的發(fā)生。飼料的更換應逐漸進行,工作人員不要經常更換,要有責任心,科學地進行飼養(yǎng)管理。
  二.環(huán)境溫度
  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雞呼吸加快,當達30-32℃時出現熱應激,喘氣時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血液中碳酸氫根離子減少,造成碳酸鈣不能充分沉積。高溫時要采取防暑降溫措施,同時飼料中添加熱應激添加劑如維生素C0.02-0.03%,碳酸氫鈉0.30%和氯化銨0.30%。據報道,炎熱季節(jié)用碳酸鈉代替日糧中1/3氯化鈉,可提高產蛋率2%,破損率明顯下降。
  三. 飼料營養(yǎng)
  1.鈣、磷含量及其比例
  飼料中鈣、磷含量及其比例是影響蛋殼質量的主要因素。飼料中含鈣量達3.25-3.75%比較適宜,老齡母雞可以稍高一些,但不宜超過4%,否則將影響飼料適口性,降低產蛋率。雞對磷的需要十分敏感,有效磷的需要量應為0.35-0.42%,總磷量應為0.50-0.70%,飼料中鈣、磷比維持在4:1-6:1。
  補鈣的時間和方式影響產蛋雞對鈣的吸收。以2/3貝殼粉+1/3石灰石粉混合效果好。在1天中下午單獨補鈣比上午補鈣效果好,能夠大大提高蛋殼質量,減少破損。
  2.維生素D
  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缺乏維生素D時,即使鈣、磷含量比例適當,也不能很好吸收,導致產蛋量下降,軟殼蛋、破殼蛋增多。
  3.鈉、氯含量及其比例
  日糧中鈉和氯過量或兩者比例不當,會破壞機體酸堿平衡,降低蛋殼強度,因此食鹽在日糧中應占0.3%,不足的鈉由不含氯的鈉鹽如碳酸氫鈉補充。
  4.錳、鋅、鎂
  錳、鋅、鎂都可對蛋殼質量產生影響。
  四.籠養(yǎng)蛋雞疲勞癥
  主要是由于雞的日糧中鈣、磷及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以及長期缺乏運動等所致,多發(fā)于開產后不久或產蛋前期。病雞常側臥于籠內,不能站立,以后癱瘓;反應遲鈍,不少病雞發(fā)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防治方法:1.產蛋前期添加適量的維生素C或維生素D。飼料中的可利用磷保持在0.45%。對病重雞肌注維生素D50國際單位,以促進其對鈣的吸收。2.堅持喂配合飼料。3.把患病雞放在地上飼養(yǎng),讓其自由活動。
  五.遺傳性能
  蛋殼質量與遺傳有關。在同樣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遺傳性能好的母雞比遺傳性能差的能更好地利用鈣,使蛋殼變厚。一般褐殼蛋比白殼蛋的蛋殼強度高。因此為提高蛋殼質量,要注意雞品種的選擇。
  六. 疾病與用藥
  很多疾病可引起蛋殼質量下降,出現軟殼蛋、薄殼蛋甚至無殼蛋。如非典型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減蛋綜合征、慢性消化道疾病、生殖道感染、卵巢炎等。
  要特別注意,蛋雞在產蛋期禁止使用磺胺類和呋喃類藥物(已禁用)。產蛋期治療疾病時宜用其它抗生素代替磺胺類藥物。產蛋雞飲用含漂白粉過多的消毒水或其它含有氯的消毒劑,也影響蛋殼質量。因此,用含氯消毒劑殺滅水中病毒和細菌時,應保證有效氯含量達到3-5ppm。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