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的臨床觀察 [打印本頁]
作者: 藍色小怪物 時間: 2016-5-3 09:21
標題: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的臨床觀察
脂肪肝綜合癥是產蛋雞在產蛋高峰期常見的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肝臟脂肪(基本形式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臨床主要表現是產蛋率降低或達不到高峰;發(fā)病雞軀體肥胖,一般會超過正常體重的25-30%;采食減少,站立不穩(wěn),喜臥,冠髯增大、發(fā)白;嚴重者嗜眠、體溫升高。脂肪肝綜合癥是一種慢性疾病,發(fā)病初期并無臨床表現,隨著脂肪在肝臟中的不斷聚集,隨后才逐步表現出臨床癥狀,如果未及時發(fā)現,會出現大面積死亡。
解剖發(fā)現肝臟一般易碎且肥大,肝臟呈棕褐色到淡黃色不等,邊緣鈍圓,表面油膩,常伴隨有出血點、血腫或壞死灶。本病多因肝臟功能障礙或肝臟血管破裂出血致死,所以又稱為脂肪肝出血綜合征(FLHS)。脂肪肝發(fā)病較為普遍,群體性發(fā)病較多,死亡率一般低于5%,但有時會高達20-30%,由于脂肪肝早期階段不易察覺,容易被養(yǎng)殖戶忽視,一旦臨床表現出來,則已經是較為嚴重的后期階段,給養(yǎng)禽業(yè)造成巨大損失,應予以密切關注。
發(fā)病原理
肝臟是雞體內重要的脂肪代謝器官,產蛋雞90%以上的脂肪代謝發(fā)生在肝臟。其合成脂肪的原料來源于胃腸道吸收的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產物,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來源,據計算,通常產一枚蛋約需要6g由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的脂肪。在產蛋高峰期,肝臟合成脂肪酸的能力大為增強,脂肪酸可以與α-磷酸甘油反應生成甘油三酯(TG),肝臟內因此會積聚大量的TG。在正常情況下,TG會與載脂蛋白、磷脂、膽固醇及其酯等構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送到生長中的卵母細胞和其它肝外組織加以利用。但在遺傳、營養(yǎng)、應激、毒物、激素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如果蛋雞肝臟合成的脂肪增多,肝臟分解脂肪的效率降低或者轉運不及時,都會導致脂肪在肝臟聚集,使肝細胞肥大并且增殖,繼而因壓力增大導致肝細胞破裂,脂肪外溢到細胞間隙引起細胞變性,肝功能嚴重受損,同時因為肝細胞毛細血管的破裂,導致肝臟出血點、血腫和壞死灶增多的臨床表現。
發(fā)病原因
脂肪肝綜合癥(FLS)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現已明確的有遺傳、營養(yǎng)、毒素、激素、飼養(yǎng)管理制度等幾類因素。
遺傳因素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癥發(fā)病率因雞的品種、品系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有人通過遺傳分析證明,該病的發(fā)生與特定的遺傳相關性是很強的;鵝肥肝的生產實踐證明,朗德灰鵝合成脂肪酸的能力遠遠高于波蘭白鵝,若想生產鵝肥肝,應首先選用朗德灰鵝。因此,進行產蛋雞的品種選育時,應注意將FLS的發(fā)生率作為重要的選育指標。
營養(yǎng)因素
(1)能蛋比失衡。在自由采食的飼養(yǎng)條件下,飼喂高能低蛋白飼料,很容易使能量攝入過多。過多的能量被吸收后,就會在肝臟內轉化成為脂肪貯存起來,同時,由于蛋白攝入相對不足。脂肪轉移因子活力受到影響,卵巢發(fā)育受阻,原本用于產蛋的脂肪無法排出體外,必然在肝臟內積聚;另一方面會使轉運脂肪的載脂蛋白減少,也會促進TG在肝內積累,導致FLS。
(2)礦物質、維生素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缺乏。日糧中Ca含量過低,會使產蛋減少或完全停止,而雞群采食量仍然會維持正常水平,過剩的營養(yǎng)就被轉化成為脂肪沉積于肝臟中。Zn、Se、Cu、Fe、Mn等礦質元素和葉酸、VB12、生物素、VC、VE等維生素以及膽堿、蛋氨酸、絲氨酸等營養(yǎng)物質,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肝內脂肪的轉運過程,這些物質缺乏,同樣也會TG積聚并引發(fā)FLS。
毒物因素
飼料發(fā)霉后,容易產生毒素,這些毒素對機體是有害的,特別是黃曲霉毒素和鐮刀菌的T2毒素,最容易使肝臟受害而致肝功能障礙和脂蛋白合成受阻,從而引起肝臟脂肪沉積和血管變脆而出血。現已證實,產蛋雞飼料中存在的紅青霉毒素也是引發(fā)FLS的一個重要因素;飼喂未經脫毒處理的菜籽餅,也會誘發(fā)FLS。
四環(huán)素是一種代謝抑制藥,在發(fā)揮抑菌作用的同時,也可以抑制肝臟載脂蛋白的合成,進而影響肝內脂肪的轉運,造成肝內TG堆積。其它藥物或毒物如環(huán)己烷、蓖麻堿、砷、鉛、銀、汞等,均可通過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導致產蛋雞發(fā)生脂肪肝。
激素因素
雌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等激素,都可以通過影響脂肪代謝,糖代謝和蛋白質代謝來間接影響脂肪肝的發(fā)病。比如胰島素可以增加糖代謝,加快脂肪的合成,促使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脂肪、增加游離脂肪酸的產生、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使肝臟脂肪的沉積增多。雌二醇則可以使卵巢發(fā)育加快,脂蛋白的合成快速增加,加快脂肪的轉運和體內脂肪的消耗。因此,脂肪肝的產生與激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旦內分泌紊亂,勢必會造成代謝障礙,對產蛋雞的脂肪代謝產生巨大影響。
應激因素
據研究,FLS一般多發(fā)生于高溫季節(jié)或高溫之后。因為雞在高溫環(huán)境中會產生熱應激,使機體代謝紊亂,再加上諸如捕捉驚嚇、通風換氣的影響、突然停電、接種疫苗、動物驚擾、飼料突然更換等應激因素,很容易誘發(fā)FLS。
飼養(yǎng)制度
籠養(yǎng)雞比散養(yǎng)雞容易發(fā)生FLS,原因是前者活動量少,脂肪更容易沉積。飼喂以玉米為主構成的日糧,不采取必要的限飼制度等,都會使FLS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
防治措施
產蛋雞脂肪肝綜合癥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完全可以通過加強飼養(yǎng)管理進行控制,生產上應針對該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積極進行防治。
加強日常管理
減少養(yǎng)殖密度?;\養(yǎng)雞、網上養(yǎng)雞飼養(yǎng)密度要小,要給雞只足夠的活動空間,地面平養(yǎng)雞要經常清除糞便,保持雞舍清潔;高溫陰雨天氣,料槽要及時清理;認真做好飼料保管工作,防止飼料發(fā)霉、變質。
控制應激
產蛋雞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減少各種應激反應,特別是在產蛋高峰期,尤其需要注意飼料更換、轉群、分舍、高溫、疫苗注射、清理雞舍及各種噪音帶來的應激反應。熱應激是引起FLS的重要因素,為預防熱應激反應,高溫季節(jié)應加大VC用量,可在飼料中添加0.04%的VC或0.4%的NaHCO3,同時用0.01-0.02%的VC飲水。
采取限飼制度
有人通過試驗,得出結論,降低日糧代謝能(12.13-10.45MJ/kg),可降低肝臟中脂肪含量而對產蛋量沒有明顯影響。雞群產蛋高峰期前限食量要小,高峰后限食量可大,小型雞種可在120日齡后開始限飼,一般限喂量為8-12%。
完善飼料營養(yǎng)
(1)嚴禁使用發(fā)霉變質的飼料;菜籽餅的用量不應超過配合飼料總量的5%。
(2)營養(yǎng)全面化。要按照雞群生長要求,在飼料中配齊各種營養(yǎng)成分,尤其是蛋氨酸、絲氨酸、氯化膽堿以及葉酸、VB12、生物素、VC、VE等。育成雞從16周齡至雞群產蛋率達5%這一時期,要飼喂含鈣2.0-2.5%的后備雞日糧。
(3)飼料多樣化。黑麥具有降低肝臟中脂肪含量的特性,以小麥、黑麥、燕麥、大麥為基礎日糧的雞群,亞臨床FLS的發(fā)生率比以玉米為基礎日糧的雞群明顯偏低。建議在產蛋雞日糧中添加適量的麥類代替部分玉米,同時使用適量的魚粉、苜蓿粉、酵母等。據試驗,日糧中添加亞麻籽(100mg/kg)、亞麻油(40g/kg)、n-3脂肪酸(100g/kg),能降低產蛋雞的體重和肝臟中脂肪含量而不影響產蛋,有條件的地方不妨一試。
(4)控制好能量蛋白比。日糧中能量蛋白比過高是導致產蛋雞FLS的根本原因,因此,應適度降低產蛋雞日糧能量水平、提高蛋白質含量。試驗證明,給產蛋雞飼喂高能量蛋白比日糧(66.94),FLS的發(fā)生率為30%,而飼喂低能量蛋白比日糧(60.92),該病的發(fā)生率為0。另外,產蛋雞對鈣的需求量特別大,為防止因需求鈣而過量采食飼料導致FLS的發(fā)生,應在產蛋期補飼高鈣飼料如碎貝殼、脫脂骨粉等。
(5)及時治療。因為FLS病雞的初期癥狀不明顯,所以,在臨床上不易診斷和治療,一般只能采取被動淘汰的方法,但如果診斷確切,早期的FLS完全可以治愈。治療時主要是采取改善能量蛋白的比例,適當降低能量。還可采用在飼料中多補充氯化膽堿、蛋氨酸、VE、煙酸、肌醇等方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