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梭魚高產養(yǎng)殖技術介紹
[打印本頁]
作者:
夏季的百合花
時間:
2016-12-29 19:11
標題:
梭魚高產養(yǎng)殖技術介紹
野生梭魚分布在我國沿海河口港灣的咸淡水交匯處。該品種對鹽度和溫度有較強的適應性。通常幼魚對鹽度的適應范圍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對水域溫度的適應范圍為3-35℃,適宜的水溫范圍為12-25℃,當水溫低于-0.7℃時,即停食。多年的養(yǎng)殖實踐證明,梭魚是一種生長快、適應性強、抗逆性好、養(yǎng)殖投資小、市場走俏的水產養(yǎng)殖新品種。因此,農家在養(yǎng)殖業(yè)結構調整中,充分利用池塘、水庫等水域發(fā)展梭魚養(yǎng)殖前景廣闊。
一、魚苗運輸與培育
1、魚苗的運輸梭魚魚苗的運輸,一般在5月初至6月中旬進行,內地養(yǎng)殖戶多從沿海地區(qū)的梭魚繁殖場購苗,運輸苗種的車輛為普通面包車或農用運輸車。魚苗的包裝通常用自制的雙層塑料薄膜袋(俗稱“氧氣袋”),每只袋裝幼魚苗(體長0.25-0.3厘米)3500-4000尾,充足氧氣后,再將塑料袋裝入紙質包裝箱中。運輸途中,每隔10-12小時,檢查1次魚苗活動情況,對少數(shù)氧氣不足的袋要及時補氧。魚苗運至目的地后,分別放入水泥池或大盆中,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或河水。投放前魚苗用2%--3%的鹽水浸泡2分鐘后入池。
2、魚苗的培育放苗后第2天開始用煮熟的雞蛋投喂,每隔4小時喂1次,1周后改喂豆餅、魚粉等。魚粉易引起魚苗氣泡病,應盡量少喂。1個月后放入池塘等水域中培育。
3、日常管理每兩天從池底排掉10厘米的污水,并加入新鮮的水。每隔15天用1×10(的負6次方)濃度的漂白粉全池潑灑防病,每10天抽樣檢查魚苗體重和體長,了解生長發(fā)育情況。
二、成魚養(yǎng)殖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一般為0.33-1公頃,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優(yōu)良,水深1.5米左右,以泥沙底質為佳。水庫養(yǎng)殖梭魚,以有池灘、葦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最為理想。
2、施肥魚苗放養(yǎng)前要清除池塘過多的淤泥,然后,每0.067公頃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注入清水,水深0.5-1米,施用有機糞肥200公斤。1周后生石灰毒性消失,水變成微綠色時(水體透明度25厘米左右),即可把魚苗放入池塘中養(yǎng)殖。水庫養(yǎng)殖梭魚,通常在淺水處每隔50米設一個施肥點,每0.067公頃施肥約300公斤。獸藥飼料代理 1866.tv
3、投放魚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6月中旬水溫升高,池塘水體浮游生物形成高峰時開始投放魚苗。投放前用3%食鹽水浸浴魚苗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每0.067公頃投放量為混養(yǎng)魚塘600尾、精養(yǎng)魚塘1200-1500尾,規(guī)格4--5厘米。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