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劉德旺 |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打印本頁]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24
標題: 劉德旺 |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本帖最后由 養(yǎng)豬助手 于 2017-6-4 08:44 編輯

劉德旺老師,河北省陽原縣職教中心教師,1999年正式從事養(yǎng)豬事業(yè)。曾擔任萬頭大型豬場場長,具有豐富的規(guī)模養(yǎng)豬場生產一線飼養(yǎng)和管理經驗?,F(xiàn)專門從事養(yǎng)豬技術培訓工作。已個人和聯(lián)合出版過多部個人專著和專業(yè)著作。

行業(yè)專家:養(yǎng)豬老劉


     我們會匯總養(yǎng)豬老劉分享的文章,集中給大家做展示和交流!在此,對劉老師表示感謝和由衷的欽佩!

          (, 下載次數(shù): 49)



                               目     錄

        1、現(xiàn)在的豬為什么病多?
        2、發(fā)病的原因有幾種?
   3、細菌和病毒有哪些不同?
   4、什么是傳染???怎樣防止傳染病的發(fā)生?
   5、傳染源是什么?怎樣消滅傳染源?
   6、怎樣切斷傳播途徑?
   7、為什么說消毒是防止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8、為什么說清洗是最好的消毒?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27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1、現(xiàn)在的豬為什么病多?


  養(yǎng)豬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現(xiàn)在養(yǎng)豬比以前難得多了。

  想起二十年前,養(yǎng)豬發(fā)病,往往是在哺乳階段的小豬;只要小豬順利斷奶,哪怕個子很小,也能順利活下來。但現(xiàn)在豬發(fā)病,可不單單是哺乳仔豬了;小豬順利斷奶以后,仍然還有可能發(fā)生大病,在保育和育肥階段,仍然會有大量的死亡;母豬的病也比以前多得多。

  如果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病原歷害了,二是豬生長太快,三是缺乏鍛煉

  現(xiàn)在養(yǎng)豬方面的病原種類,比以前多得多,許多種是隨著引種由國外引到國內的;比如藍耳病、偽狂犬病、圓環(huán)病毒病等;這些病原都是新到我國,對豬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但隨著進入時間的延長,病原的毒性已經由烈性轉為溫和型,毒性已經降低了。

  人們養(yǎng)豬都喜歡養(yǎng)優(yōu)良品種,而是否優(yōu)良的主要內容是生長快、瘦肉率高和飼料報酬高三個指標;而這三個指標其實是一體的,三者往往是共同存在;但生長快,只是體格長得快,但相應的服務機構卻沒有跟上;就相當于前線打仗,部隊進展非??欤簿褪谴蛄舜髣僬?,但糧草卻不能保證供應;最后的結果還是要失敗的。所以,養(yǎng)優(yōu)良品種,需要特別好的各種條件;如果條件達不到,那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第三個因素是缺乏鍛煉;因為人們也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同樣的品種,農村散戶養(yǎng)的豬往往要比規(guī)模豬場發(fā)病少得多,特別是母豬方面的疾病,在散養(yǎng)時發(fā)病少得多;這是因為散養(yǎng)母豬時,這些母豬可以得到更多的鍛煉,自身免疫力增強,輕微的應激往往可以應對,就不會發(fā)病了;而規(guī)模豬場的豬,始終生長在“溫室”環(huán)境,遇到大的應激,就應付不了。

  所以,要想少得病,那就需要在上面三個環(huán)節(jié)想辦法;如果條件差,那就不要追求太高,適當降低標準,可能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30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2、發(fā)病的原因有幾種?


  豬發(fā)病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種;內因是豬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外因則是外部致病因素

  內因也分兩種,一種是天然存在的抗病能力,如皮膚粘膜可以阻止外來的傷害,巨噬細胞可以吞食入侵的病原;另一種是后天產生的,是通過疫苗或感染而產生的對特定病原的抵抗力;比如豬感染過豬瘟后,就產生了豬瘟抗體;或者是打過豬瘟疫苗,也能產生對抗豬瘟病毒的抗體。

  外部因素則較多,有機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營養(yǎng)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機械性因素一般是指外力對豬體的傷害,如打、摔、碰等。

  物理性因素是指物性原因對豬的傷害,如熱、冷、輻射等。

  化學性因素是指化學物質對豬的傷害,如藥物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化學性因素,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因素,如長期或過量使用藥物產生的藥物中毒,輕微的霉菌毒素造成的慢性中毒,營養(yǎng)過剩造成的慢性傷害等。

  生物性因素是指一些微生素對豬的傷害,這也是傷害豬最大的一個因素;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性因素造成的疾病,往往具有傳染性,一頭發(fā)病后,很快會傳染給其它豬,導致全群發(fā)病。所以,生物性因素是我們重點防范的對象。

  但內因和外因哪個更重要呢?

  二者并沒有重要非重要之分,而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機體抗病能力強,外因可能造成的傷害就會??;而如果身體抵抗力太弱,任何傷害可能都會是致命的。

  所以,要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必須雙管齊下,既要重視內因的保護,也要防止和減少外因的傷害。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33
本帖最后由 養(yǎng)豬助手 于 2017-5-7 22:35 編輯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3、細菌和病毒有哪些不同?


  細菌和病毒是引起豬群發(fā)生傳染病的最主要的兩種生物,了解了二者的特殊性,對于防控細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非常重要;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別。

  首先是細菌和病毒的個體大小不同,細菌大而病毒小,而且二者相差非常多;我們聽古人說過一句話,船大難掉頭,船小怕風浪;細菌和病毒也有類似的因素,相對來說,細菌比病毒抵抗力要強,但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也更高些;而病毒容易繁殖,但也容易死亡。

  第二個區(qū)別是生存環(huán)境不同。細菌可以獨立生存,但病毒卻只能依靠活細胞生存;針對這個特點,在消毒病毒時,只要消滅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所以,如果我們做到全進全出,每次都把豬舍徹底消毒,然后空閑幾天,病毒是很難活下來的,因為沒有了活細胞生存的空間,也就沒有了病毒生存的空間。

  第三個區(qū)別是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同;相對來說,病毒喜冷,細菌喜熱;比如口蹄疫病毒和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往往在冬季更容易感染豬群;而細菌病多容易在氣溫高的時候繁殖和感染。了解了這個特點,我們防病的重心也就明確了;氣溫高的時候防細菌病,氣溫低的時候重點防病毒病。

  第四個區(qū)別是傳染速度。病毒的傳染速度要遠遠高于細菌,比如口蹄疫和流行性腹瀉,在短短幾天就會使整個豬場傳染上,而細菌病沒有這么快;所以,如果發(fā)生病毒病,那必須當機立斷,不能有絲毫的耽擱;而細菌病則沒有那么傳染快,可以給人更充足的時間選擇防控方式。

  第五個區(qū)別是它們的克星。所有的細菌都有相應的藥物可以殺死或抑制,但很少有針對病毒的藥物;也就是細菌病可以用藥治療,但病毒病卻無藥可治;所以,在疫苗防疫方面,要對病毒病更重視。

  當然,細菌和病毒的區(qū)別還有非常多;但了解了這五點,那在防病和治療方面,我們就可以更有把握了。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38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4、什么是傳染???怎樣防止傳染病的發(fā)生?


  關于傳染病的概念,百度上是這樣講的。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fā)病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因此發(fā)現(xiàn)后應按規(guī)定時間及時向當?shù)胤酪卟块T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目前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39種。

  傳染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或其他物種,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觸已感染之個體、感染者之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母嬰傳播)等。

  從上面的內容看,傳染病是動物之間可以相互傳染的病;有些只是一種動物間的傳染,如豬瘟只傳染給豬;有些是特定類型動物之間的傳染,如口蹄疫只傳給偶蹄動物,如牛、羊、豬,而黃白痢只傷害哺乳期間的仔豬,對大豬卻看不到傷害;還有一些是人畜共患的,這也是重點需要防范的傳染病,如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等。

  傳染病的發(fā)生需要三個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控制傳染病,也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豬群?! 魅驹词菐в胁≡膭游锖腿耍麥鐐魅驹?,也并非是要把帶病原的人和動物殺死,而是讓這些動物和人脫離易感豬群即可,或隔離,或撲滅,或淘汰等。

  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止疾病傳染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現(xiàn)在防控疾病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如進豬場需要洗澡消毒隔離等,飼養(yǎng)員不許互串豬舍等。


  保護易感動物則是防止豬發(fā)病的重要手段;如給豬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適宜的環(huán)境,周到的管理都是保護易感動物;更重要的手段是注射疫苗,使豬產生對特定病原的抵抗力,更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43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5、傳染源是什么?怎樣消滅傳染源?


  前面我們說過,控制疾病傳染的措施是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豬群。那么什么是傳染源?又是怎樣消滅傳染源呢?

  傳染源(reservoirof infection)是指體內有病原體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包括傳染病病人或動物、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

  對于豬來說,傳染源也就是帶有病原體的豬;這些豬可能是活的豬,也可能是已經死亡,但體內仍然帶有病原的死豬。

  怎樣理解并執(zhí)行消滅傳染源的工作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消滅傳染源,并不是把這些活豬打死,而是讓這些帶毒的豬脫離豬群,或者是把這些豬身上的毒驅除掉;因為如果有傳染源就處死,那就沒法養(yǎng)豬了。

  傳染病有非常多的種類,有些是烈性傳染,危害大;有些則傳播速度慢,危害??;對不同的傳染病的傳染源要區(qū)別對待。

  比如口蹄疫是一種傳染病,傳播速度非???,而且對豬的傷害也非常大;所以國家要求發(fā)現(xiàn)后及時撲殺,哪怕是撲殺一個豬場的豬,也不能讓病傳出去。

  而圓環(huán)病毒的傳播則比較緩,危害也較輕;那就不能采取撲殺的辦法了,因為圓環(huán)病毒不像口蹄疫那樣癥狀明顯,大面積傳染以后,也往往發(fā)現(xiàn)不了;到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感染了太多的豬了,撲殺會把豬殺光的。

  而有些病原是豬體自身產生的,那就更無法消滅傳染源了;比如大腸桿菌和副豬嗜血桿菌,豬體內就有,只是條件符合時才發(fā)?。粠н@些病原的傳染源就更不能消滅了。

  消滅傳染源的另一種辦法讓帶有病原的豬離開豬群;比如豬因為傳染病死亡了,那就要馬上從豬舍轉走,因為多呆一刻就會向周圍多散發(fā)一些病原;而且這些死豬也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焚燒、深埋等;對于豬群里正在發(fā)病的豬,也要進行區(qū)分;因為豬體內的病原數(shù)量不同,那些排放量大的豬就要及時脫離豬群,防止這些豬傳染其它的豬;所以,淘汰也是消滅傳染源的重要手段。

  針對傳染源,消滅是受很大限制的,只有一些烈性或新發(fā)病需要消滅;所以要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和傳播,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豬群就顯得更重要了。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48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6、怎樣切斷傳播途徑?


  前文說過,消滅傳染源,有些時候是很困難的;控制傳染病,切斷傳播途徑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項措施。

  豬被傳染,是因為病原與豬接觸并感染;也就是有病原進入到了豬體內。

  但是,病原進入到豬體內并形成感染,是需要通過多個關卡的;在一般的豬場,病原感染豬需要通過五道門,豬場大門、生產區(qū)門、豬舍門、豬欄門、豬口門,任何一道門都有防止病原侵害豬的功能;如果豬場采取嚴格把關的方法,在每道門口都設有防控設施,那病原是很難進入并侵害豬體的。

  所以豬場都會為防疾病傳入而設立多層機構,如進大門時更衣洗澡,進生產區(qū)時再次更衣洗澡,場區(qū)內各豬舍人員嚴禁互串豬保,豬舍門口設消毒池或消毒盆,飼養(yǎng)員不能隨意上產床和保育床,進豬圈清理等工作時也要注意衛(wèi)生等;這些都有防止病原進入的作用。

  豬場定期消毒,也是防止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將不慎帶進的病原及時殺滅,使之不能危害到豬群。

    引種和轉群,也是疾病傳播的重要渠道;引種時詳細了解引種場的健康狀況非常必要,以防外場疾病進入;引種后的隔離,也是防止疾病的有效手段。

  在轉群時,全進全出是防止疾病在豬群間傳播的手段,防止一批豬的病傳給下一批,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鑒于切斷傳播途徑涉及非常多的細節(jié)因素,我們將在后面的內容中進行討論。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50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7、為什么說消毒是防止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消毒是將進入豬場或豬舍的病原殺死。

  如果做好消毒隔離工作,病原沒有進入豬舍的可能,那是不會發(fā)生疾病傳播的;因為病從一頭豬傳給其它的豬,或者從一個地方傳到其它地方,是需要病原的移動的;消毒就是將行進路上的病原殺死,使之不能接觸到新的豬。

  消毒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針對不同的地點有場區(qū)消毒、路面消毒、豬舍消毒等;針對消毒對象有豬體消毒、用具消毒、空氣消毒等;每一種消毒的用藥、方式都是不同的。

  比如最容易將場外疾病帶入的兩個途徑大門和拉豬車,如果我們在大門口設置了嚴格的入場程序,進場人員必須更衣、洗澡、隔離,那病是很難隨人進入豬場的;如果我們對拉豬的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才允許到裝豬臺,對買豬人員嚴格控制在場區(qū)以外,場內飼養(yǎng)人員嚴禁接觸拉豬車和外來人員,病也很難通過銷售環(huán)節(jié)傳入豬場。

  對接觸過病豬的獸醫(yī)和飼養(yǎng)人員,在洗手消毒以前,不允許接觸其它豬,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在場內的傳播。

  接產時,對各種用具進行消毒,防止在斷臍、打耳號、斷尾等工作時,使病原通過傷口進入豬體。

  而對產床進行消毒,可以防止產床上的有害病原被仔豬吃進肚子里。

  定期的豬舍消毒,可以將豬舍地面、墻壁、空氣中的病原及時殺滅。

  所以,當一個豬場的消毒做到位時,是很難發(fā)生傳染病的。

作者: 養(yǎng)豬助手    時間: 2017-5-7 22:51


  養(yǎng)豬問答之疾病防控 8、為什么說清洗是最好的消毒?


  古人有句話:“皮之不存,毛將附焉?!笔侵该窃谄つw上存在的,如果沒有了皮膚,那毛會在哪里附著呢?

  這里的毛是指有生命力的毛,也就是指活著的毛。

  我們說病原歷害,但這些病原也是需要生存環(huán)境的,沒有了生存環(huán)境,病原就變成了死的病在,那對豬就沒有了傷害。

  一般情況下,病原除了大量存在于豬體以外,還存在于豬的周圍環(huán)境中;而在環(huán)境中存在,也不是單純的病原,而是附著在各種物質上面,如糞便、灰塵、皮屑、毛發(fā)等。

  說清洗是最好的消毒,是因為清洗使這些可以附著的垃圾清理掉了,病原就沒有了生存和空間,自己就會死掉。

  清洗,是用水將豬生存周圍的所有垃圾清洗掉;清理效果遠遠好于普通的掃、鏟,可以把一切垃圾清理出去。

  清洗工作可以在有豬的情況下進行,更多的是在沒有豬的空舍進行。

  說清洗是最好的消毒,更在于清洗要到位,不留任何可以附著病原的東西。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