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改善蛋殼質量的一些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艾麗曼 時間: 2017-7-2 08:30
標題: 改善蛋殼質量的一些方法
●●●
Vc(抗壞血酸維生素C):
抗壞血酸維生素C是蛋殼有機基質(原膠原蛋白)合成的必須成分。抗壞血酸維生素C 通過減少血漿皮質酮激素水平減輕了家禽的熱應激。抗壞血酸是維生素D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 'Calcitriol' (OH)2D3吸收的一個因子,它刺激了腸道鈣的吸收,因此提高了血漿鈣到一定水平,支持正常的骨礦化。
日糧中添加250mg抗壞血酸維生素C ,換羽母雞腸道鈣的吸收加強或者再吸收1,25 (OH)2D3)形式的血鈣,從而產蛋量和蛋殼質量都得到改善。
碳酸氫鈉(NaHCO3):
舍內溫度在32oC采取常規(guī)或者斷續(xù)光照時,給30周齡的母雞飼喂1%的NaHCO3能改善蛋殼破裂強度。蛋殼質量改善在采取間歇光照制度的雞群中表現(xiàn)更明顯。在高溫條件下給產蛋母雞補充NaHCO3是一個改善蛋殼質量的方法,因為母雞在蛋殼形成階段會消耗更多的重碳酸鹽。
添加重碳酸鈉或者純化的倍半碳酸鹽,已經表明促進了日糧電解質平衡,改善了酸平衡,對蛋殼質量具有改善作用。
鋁硅酸鹽礦物:
在雞日糧中多添加0.75%的鋁硅酸鈉,結果表明蛋的比重增加了40%,飼料轉化率改善2.2%。蛋殼質量在夏季得到改善而在冬季沒有。但是,在選擇合成物與硅酸鹽離子交換能力時必須小心。
礦物質:鋅、鎂和銅是蛋殼形成代謝過程中的復合物。這些微量元素作為鎂的協(xié)作因子參與蛋殼基質的形成。碳酸酐酶,鋅依賴性的,刺激了碳酸鈣的沉積。聚合酶,鎂依賴性的,形成蛋殼糖蛋白基質。
在日糧中添加可利用的生物礦物質如礦物質氨基酸復合物增加了蛋殼重量和蛋殼厚度。銅通過含有賴氨酰氧化酶的銅的活性影響蛋殼膜的形成。
日糧補充蛋氨酸鋅改善了蛋殼破裂強度。當在日糧中補充與蛋氨酸等量的硫酸鋅時,蛋殼質量沒有得到改善。
鈣:老母雞日糧需要提高鈣含量,每只雞增加1g,諸如牡蠣殼之類,在夏季添加量也需要高于正常水平。在蛋殼形成時,保持鈣的粒度大小合適。改善嗉囊內鈣停留時間的鈣源最小粒度大約為1mm。鈣的可溶性和吸收是主要的標準。鈣源中鎂的含量必須盡可能低。有機鈣也是很好的選擇。
化學物質:在蛋進入子宮后推遲排卵4小時或者16小時時,給雞注射吲哚美辛栓劑,防止產下軟殼蛋或者無殼蛋?;瘜W藥物如水楊酸,阿斯匹林在熱應激時使用能降低產蛋雞的體溫,從而減少熱應激刺激。
管理:減少雞蛋在農場的破損量需要注意管理細節(jié)和進行合適的設備維護。如蛋收集區(qū)域可以提供一些抗震措施;可以增加收集頻率;收集蛋時小心輕放;盡量減少外界對家禽的干擾等等。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