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必修課 | 背膘測定的原理及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29625248    時間: 2017-7-21 08:38
標題: 必修課 | 背膘測定的原理及方法

作者:施增斌
來源:養(yǎng)豬職業(yè)經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導讀

  背膘測定技術作為一種母豬體況的測量方法應用于指導豬的生產,飼喂控制中, 并應用于種豬的遺傳改良中,且扮演著測量豬活體指標的重要有效途經之一, 使生產和育種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本文對背膘測定在豬生產中的運用原理及應用方法作概述。

1、背膘測定技術的原理

  背膘測定技術的原理是超聲儀器發(fā)射的超聲波在活體內傳播時,遇到聲阻值不同的組織交界處時會產生界面反射,產生一個較強的反射波,即回聲,根據(jù)回聲的強弱、分布即可推斷不同組織在物體內的位置和大小,從而測量出其長度、周長、面積等信息。由于豬的皮膚、脂肪、肌肉、骨骼、內臟、子宮壁、胎膜等不同組織間聲阻值具有較大差異,能產生可識別的界面反射,因此這為背膘測定應用于豬的活體探測提供了基礎。我們常用于動物活體估測的超聲波頻率在 1~5MHz 之間,尤以 3.0~3.5MHz 使用最為普遍。

(, 下載次數(shù): 20)

  背膘測量儀器主要分為A超和B超,A超是單晶體接收聲波,對機體組織進行點估計,以波幅變化反映回聲情況,數(shù)碼表示。B超是多晶體接收聲波,對機體組織進行區(qū)域性估計,以灰度實時超聲反映回聲情況,區(qū)域圖像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B 型應用日益廣泛。豬活體各種不同組織間,由于密度、聲阻值以及所處位置的深淺不同,返回由不同灰度的像素構成的圖像,通過對這些圖像的分析,我們便能迅速、直接的獲得豬活體的某些胴體性狀指標和肉質性狀的數(shù)據(jù)。此外測定設備便于攜帶、操作簡單,并具有減少對豬的應激的特點。因此,背膘測定成為目前指導生產和改良豬肉品質的主要技術之一,在提高豬的生產效益和評定胴體價值方面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2、背膘測定方法步驟

2.1 清洗豬只

  為了提高測量效率,我們根據(jù)豬只體表衛(wèi)生狀況,決定是否清洗豬只,一則方便操作人員測量,保護儀器。二則濕潤豬只體表皮膚,洗去體表結痂或死皮,方便儀器探測,提高測量效率。

(, 下載次數(shù): 28)

2.2 確定測量部位

研究表明背膘測定位置有肩胛后沿處、最后肋骨處、腰薦結合處離背中線4~6厘米的地方。如圖表1與表2:

表1  活體膘厚與實測膘的相關分析

(, 下載次數(shù): 25)

注:A3、A5、A8;B3、B5、B8;C3、C5、C8;D3、D5、D8和E3、E5、E8分別為肩部、最后肋骨處、腰薦結合處、6~7肋處和體長中點處距背中線3cm、5cm、8cm的背膘厚,“*”顯著性檢驗,P<0.05;“**”顯著性檢驗,P<0.01。

表2  豬活體測膘部位與胴體瘦肉率的相關系數(shù)

(, 下載次數(shù): 26)

  根據(jù)以上表格,活體測膘與實體測膘的相關分析及活體膘厚與胴體瘦肉率的相關分析結果證明,最后肋骨處和腰薦結合處離背中線5cm處(B5、C5)可作為活體測膘的最佳部位。

(, 下載次數(shù): 30)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822-2004)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規(guī)程規(guī)定:生產性能背膘值運用A超儀器測量的需測定腰薦椎結合處(P1)、胸腰椎結合處(P2)距背中線左側5cm處,兩點背膘厚平均值。生產性能背膘值運用B超儀器測量的需測定倒數(shù)第三和第四肋骨間距背中線左側5cm處背膘厚。

2.3 剔剪剪毛

  因為超聲波是不能在空氣中傳播的,所以在利用儀器測量之前,先用剔剪剪去測定部位的豬毛,方便測量儀器探頭與豬皮膚的無縫接觸。剪毛面積一般為5cm×5cm左右。此時若皮膚死皮結痂較多,便可用溫水擦洗去痂。

(, 下載次數(shù): 30)

2.4涂耦合劑

  耦合劑是檢測儀探頭與豬皮膚之間的中間潤滑劑,作為超聲波從儀器發(fā)出到豬體表和從豬體表回到儀器的傳播介質。所以耦合劑的作用是排除探頭與豬體表之間的空氣和作為超聲波傳播的介質。它是準確測定背膘所不能缺少的。

(, 下載次數(shù): 14)


2.5  正確測量

  因為豬體表脂肪分為三層。所以不管是用A超還是B超,我們一般都能同時測量到三個數(shù)值,而正確反映豬只體況的是第三個數(shù)值。如圖所示:

(, 下載次數(shù): 13)


(, 下載次數(shù): 28)
(, 下載次數(shù): 14)
(, 下載次數(shù): 14)


以上圖片資料來自于深圳盛諾維公司

(, 下載次數(shù): 23)

  測量時,盡量讓豬只安靜,避免豬只弓背或塌腰而使測量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偏差。探頭應直線平面與豬背正中線縱軸面垂直,不可斜切。同時探頭應與豬背密接且不重壓。

2.6 讀取記錄數(shù)據(jù)

  若為A超,讀取儀器亮三個指示燈時的數(shù)值,記錄下來。若為B超,觀察并調節(jié)屏幕影響,獲得理想影像時即凍結影像,測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積,并加以說明標記。影響打印或保存處理。

3、通過背膘測定指導豬生產飼喂管理

以妊娠母豬為例:

表3  妊娠母豬適宜背膘值范圍

階段
妊娠(0-28d)
妊娠(29-63d)
妊娠(64-84d)
妊娠(85-107d)
哺乳階段
適宜值
14~16 mm
16~18 mm
17~21 mm
18~21 mm
18~21 mm

  根據(jù)NRC標準,母豬P2點背膘厚度每增加1mm,其體重約增加5Kg,而體重每增加1Kg約耗能5Mcal。而胎兒的生長規(guī)律為:前期(1~36天),增重占總重的1%(可忽略不計)。中期(37~99天),增重占總重的50%(0.18Mcal/天)。攻胎期(100~114)天,增重占總重的50%(0.8Mcal/天)。一般情況下,胎兒及附屬物包括仔豬增重16Kg,羊膜及胎衣2.5Kg,羊水等增重2.0Kg,共計20.5Kg,需要22Mcal能量。每增加1Kg需要1.1Mcal能量。

妊娠母豬所需的能量包括自身代謝能、胎兒及附屬物增重能、背膘調整能。各能量需要的計算公式如下:

日自身代謝能:ME=110×(增重/2+母豬調整前體重)0.75

日胎兒及附屬物增重能:BWE=胎兒增重×5Mcal/Kg÷調整天數(shù)

日背膘調整能:PWE=(TP2—SP2)×5Kg/mm×5Mcal/Kg÷調整天數(shù)

母豬日飼喂量:W=(ME+PWE + BWE)/E

其中,TP2代表調整后背膘值,SP2代表調整前背膘值,E代表飼喂飼料能量值。

(, 下載次數(shù): 24)

感謝作者對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網站已獲授權轉載,若需轉載的朋友,請聯(lián)系作者!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