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這個“士”起源自什么呢?
一種制度,一種反而是被孔丘憤恨并且詛咒的王朝制度----人牲。
用最純潔的,最雅致的,最優(yōu)秀的貴族,尤其是王室成年男子,犧牲了,來祭天(同時,也是祭祖----殷朝的祖先神和天是同一個概念----后來,從周一直到清,祭祀天,又祭祀祖先神,就是因為其他朝代的祖先神和殷朝不一樣,故,和天不是一個概念,只能保有兩套祭祀制度)的,殷商王朝的制度。
很神圣,很靜穆----當(dāng)然,也很血腥,很恐怖。
這種祭祀制度取消之后,民族精神中,為了“天理”,為了追求,為了民族,為了文化而自我犧牲的元素,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這是“士”的根源。
當(dāng)然,還往上追,也還可以----肯定在殷商之前就有這種萌芽,只是文獻(xiàn)已經(jīng)不支持了----所以說,“士”,起源于傳說時代,卻“出現(xiàn)”在信史時代----這種執(zhí)著和追求,只有信史,可以記錄,傳說,就會因為不了解這種犧牲精神的口耳相傳,而走了樣---世俗化,庸俗化了。
這就是“士”。
(說到這兒,我還是覺得,考慮到“士”的神圣性,這個字的起源,來自指示封土的土的指示字,到更講得通----沒有反駁的意思啊,這種文字起源上的雙重來源或疑似來源,一直存在----比如武打的“武”,是扛著戈來回跑呢,還是“指戈為武”呢,似乎也沒有定論----我也不敢否認(rèn)“士”的象形來源----當(dāng)然,來源是來源,含義是含義,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