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談——豬免疫抑制性疾病發(fā)病機理與防控措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7 13:3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方面削弱或解除了機體的防御功能,使各種病原體更易侵入;另一方面,使機體免疫失敗,對相應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很多情況下,豬繁殖-呼吸綜合癥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fā)生,使其他的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不斷涌現(xiàn),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發(fā)生的豬病,如鏈球菌2型感染、豬附紅細胞體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等,也出現(xiàn)了暴發(fā)流行。高熱病不是單獨一個致病性藍耳病引起的,藍耳病只是眾多疾病中的導火線,關鍵還是豬本身受到諸如病毒、細菌、各種理化因素等引起的免疫抑制,使得豬免疫功能低下,引起骨牌效應,各種疾病接踵而來,這就是為什么高熱病呈多種疾病爆發(fā)的原因。在養(yǎng)豬生產過程中,應該了解這些引起豬免疫抑制的因素,從整體出發(fā),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相應的應對措施,以避免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的諸多疾病的大爆發(fā)。
1
豬免疫抑制病發(fā)病機理
1.1免疫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的作用在于它能進一步處理被抗體作用過的抗原,終而清除;另一方面,它能產生一系列的組織細胞的效應,溶解細胞,清除病原。細胞免疫發(fā)生的首要條件是抗原被巨噬細胞吞噬,經該細胞處理過的抗原可激活T淋巴細胞,方可發(fā)生后面的一系列的組織細胞效應。
    體液免疫的作用在于對抗原發(fā)生沉淀、凝集,形成復合物以便作細胞免疫處理。體液免疫的發(fā)生同樣需要經巨噬細胞處理的有效抗原,激活T淋巴細胞,由T細胞再激活B淋巴細胞,才能產生抗體。
    可見,巨噬細胞與淋巴細胞是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關鍵細胞,它們無論是數(shù)量上減少還是功能上受損,都直接影響免疫功能。
1.2免疫抑制性因素通過損傷免疫組織器官或影響免疫細胞活性,干擾抗原的遞呈,抑制或阻斷免疫抗體的形成等途徑引起機體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應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體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發(fā)病。這些因素通??墒垢魃a階段的豬經常發(fā)生異常的疾病而變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斷奶、運輸?shù)葢さ呢i只為重;而且有這方面問題的豬場更易于同時發(fā)生多種疾病綜合癥混合、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增加。在一頭豬身上通常可以看到兩種以上疾病的癥狀和病變。
2
豬免疫抑制病誘導因素
21病毒性因素
211藍耳病病毒(PRRS
PRRS病毒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內復制,尤其是肺泡巨噬細胞。然后轉移到局部淋巴組織并進一步擴散到全身多處組織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中,使感染豬只免疫力降低,產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擾,從而繼發(fā)其它病原感染,特別是侵害呼吸系統(tǒng)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和沙門氏菌等,造成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212豬圓環(huán)病毒(PCV
主要引起豬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PMWS)、新生仔豬先天性顫抖(CT)、豬增生性和壞死性肺炎(PNP)、豬間質性肺炎(IP)、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PDNS),豬呼吸道綜合征(PRDC)以及母豬繁殖障礙等。其中PDNS主要發(fā)生于保育和生長育肥豬,一般呈散發(fā),死亡率低。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豬皮膚上形成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呈紅色到紫色的病變,病變中央呈黑色,病變常融合成大的斑塊。病變通常出現(xiàn)豬的后腿,腹部,也可擴散到喉,體側或耳。感染輕的豬可自行康復,感染嚴重的豬可表現(xiàn)出跋行,發(fā)熱,厭食,體重下降。腎臟肉眼病變?yōu)槟[脹,蒼白,常有出血性瘀斑,呈斑駁狀。

PCV2
主要感染豬的淋巴細胞,使得淋巴濾泡中心和副濾泡中心都存在淋巴濾泡缺失,受害的淋巴組織有組織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并能引起細胞凋亡和B、T細胞的減少。

PCV-2
感染豬場亦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發(fā)生,如偽狂犬病、PRRS、豬細小病毒、豬流感、豬鏈球菌病、豬沙門氏菌病、豬大腸桿菌病、營養(yǎng)性肝機能障礙和化膿性支氣管肺炎等。
213豬瘟病毒(HCV)
最初在扁桃體內復制,隨后轉移到周圍淋巴結,在局部淋巴結復制后到達外周血液,從而在脾臟、骨髓、內臟淋巴結和小腸淋巴樣組織中大量繁殖,破壞機體的白細胞和單核細胞,進而破壞動物機體的免疫反應,導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214豬流感病毒(SIV
主要侵襲豬呼吸道上皮細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終導致上皮細胞脫落、壞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細胞浸潤,阻塞呼吸道并損傷肺組織。SIV對呼吸器官的病理損害容易引起其它病原的侵入,如PRRS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副嗜血桿菌、豬鏈球菌等。
215偽狂犬病毒(PRV
PRV感染豬只時,病毒首先在鼻咽上皮和扁桃體內復制,并隨這些位置的淋巴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在單核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內復制并損害其殺菌和細胞毒功能,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
216豬細小病毒?。?/font>PPV
以胚胎和胎兒感染及死亡,而母豬本身不顯癥狀的一種母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豬細小病病毒抗原主要集中在淋巴組織,在肺泡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內大量復制,損害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細胞的母細胞化能力,從而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
217非洲豬瘟病毒(ASF)
ASFV可導致外周循環(huán)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少和淋巴網狀內皮器官細胞壞死。盡管尚未證明ASFV能在T細胞和B細胞中復制,但其確實能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復制并損害其功能。ASFV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18豬巨細胞病毒(PCMV
又稱包涵體鼻炎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能改變宿主的防御機制,尤其是抑制T淋巴細胞的功能。主要侵害豬的鼻甲黏膜黏液腺、淚腺、唾液腺及腎小管上皮。在易感的種豬中可引起母體胚胎和仔豬發(fā)育不良、鼻炎和肺炎以及增重緩慢等臨診癥狀,成年豬多為隱性感染。
22細菌性因素
221豬附紅細胞體?。?/font>EPE
豬附紅細胞體病能引起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為人畜共患病。附紅細胞體與紅細胞膜相互作用,使紅細胞破裂或變形,從而破壞了機體的紅細胞免疫機制,容易繼發(fā)其它病原的感染。
222豬傳染性胸膜肺炎(APP
胸膜肺炎放線菌主要定居于豬的呼吸道并具有高度的宿主特異性。實驗證實該菌定居于扁桃體并粘附到肺泡上皮,可被肺泡巨噬細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產生毒素,這些細胞毒素對肺泡巨噬細胞、肺內皮細胞及上皮細胞有潛在的毒性。
223豬弓形體病
弓形體病是由弓形蟲寄生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該病的主要特征為高稽留熱,呼吸困難,皮膚發(fā)紺,流產,便秘或腹瀉?;钾i的臨床表現(xiàn)和豬瘟的癥狀極其相似。弓形蟲能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最終導致免疫抑制。
224豬沙門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
主要為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豬霍亂沙門氏菌。該細菌具有很強的侵入能力,能夠感染吞噬細胞并選擇性地合成30多種不同的蛋白質,使其成為兼性細胞內菌,在粘膜固有層吞噬細胞和中性細胞中生存,導致豬中性粒細胞變性,從而改變其功能。
225豬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產生的ETEC毒素能引起仔豬腹瀉,該毒力因子主要是通過其菌毛吸附并定居在腸道下部,導致腸系膜淋巴結萎縮,淋巴細胞減少,破壞機體的防御機制,免疫應答減弱,使機體處于一種免疫抑制狀態(tài)。
226豬支原體肺炎(MPS)
又叫豬喘氣病。豬肺炎支原體主要感染呼吸道,損傷纖毛和上皮細胞,其致病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因素是支原體與淋巴細胞的相互作用。在體外,支原體膜是豬淋巴細胞的促有絲分裂劑,支原體感染改變了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豬只產生免疫抑制?;钾i容易繼發(fā)巴氏桿菌肺炎和大葉性放線桿菌胸膜肺炎。
23霉菌毒素或農藥污染飼料
   上世紀80年代研究證實黃曲霉毒素、單端孢霉素類的烯T-2毒素和蛇形毒素DAS、赭曲霉毒素A都可使豬產生免疫抑制。最危險的是,此時豬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
2 4
疫苗及其佐劑
    弱毒疫苗的廣泛應用:已知PREP、PPA等弱毒疫苗會對豬體造成幾周的免疫抑制。研究證實:若在短于PCV2感染42周接種PPA苗與EP苗,會增強PCV2的復制、長期嚴重的PCV2病毒血癥、加重淋巴組織的缺損。
     疫苗佐劑也可引發(fā)免疫抑制:美國M.Hoogland等人證實在PCV2感染的早期(21),所有佐劑(油包水、氫氧化鋁)都會加重PCV2感染引起的淋巴組織缺損的嚴重程度;而在感染后35天,油包水佐劑仍可加重病損的程度。
25
消毒劑
     苯酚類與甲醛消毒劑有明顯的免疫抑制。
26
理化因素
     重金屬(如汞、鉛等)、工業(yè)化學物質(如過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擾機體免疫系統(tǒng)正常的生理機能,過多攝入會使免疫組織器官活性降低,抗體生成減少;大量放射線輻射或大劑量紫外線照射動物可殺傷骨髓干細胞而破壞其骨髓功能,結果因嚴重損傷造血干細胞而導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喪失。
27
藥物性因素
     研究證明,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環(huán)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或對動物體內抗體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對T、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免疫效果。
28
應激因素
     畜禽在過冷、過熱、擁擠、斷奶、混群、運輸?shù)葢顟B(tài)下,會產生異常代謝產物(如熱應激會產生熱應激蛋白HSP),同時某些激素(如類固醇)水平也會大幅提高,它們會影響淋巴細胞活性,引起明顯的免疫抑制。K1ip等人研究證明應激可使淋巴細胞對環(huán)境破壞的敏感性升高。慢性應激會使豬長期維持副腎皮質激素的高水平,進而抑制免疫力。
29
營養(yǎng)性因素
    某些維生素(如復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銅、鐵、鋅、硒等)是免疫器官發(fā)育,淋巴細胞分化、增殖,受體表達、活化及合成抗體和補體的必需物質,若缺乏或過多或各成分間搭配不當,必然誘導機體繼發(fā)性免疫缺陷。
3
免疫抑制病識別
31臨床經驗識別
311豬群中長期發(fā)病不斷,死亡率明顯上升,且多集中在斷奶至中豬階段,免疫程序并無明顯差錯。
312病程較長,抗感染收效甚微,不少病豬呈惡病質狀態(tài)(高度消瘦、行動不便、體溫異常)
313某些弱毒疫苗接種,如接種PR苗、MH苗、FMD苗、紅黃痢苗可誘發(fā)呼吸病綜合癥。
314豬群中同期發(fā)生多種疾病,如PPA、PRRS、PR、PCV、CSF、巴氏桿菌病、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等。
315剖析常見典型或非典型的CSF、PRPRRS、MHPCV。
316病料中常分離出巴氏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副豬嗜血桿菌、致病性鏈球菌等。
            
32
血清學識別


接種后部分個體的抗體水平始終低下,沒有任何原因可以解釋這一現(xiàn)象。動物
33特殊識別
331選擇初發(fā)病或外表健康豬做總免疫球蛋白測定。
332淋巴細胞活力測定:T-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34
活體試驗
     選擇外觀健康的10日齡奶豬與斷奶仔豬,皮下注射卡介苗一頭份,40天后,左眼點舊結核菌素12滴,并在左頸部皮下注射舊結核菌素一頭份。其后三天觀察有中度以上眼結膜炎,注射部位明顯腫大者為細胞免疫陽性。否則,認為有細胞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防治
     事實證明,引起豬免疫抑制的各種因素之間并不是孤立的,它們往往相互促進,互為因果,從而使各種疾病的病因變得非常復雜,這也是目前養(yǎng)豬生產中豬病難以診斷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養(yǎng)豬生產過程中,應該認真貫徹落實具有自家特色的預防保健綜合措施,充分增強動物自身的體質,培育優(yōu)質豬群,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畜禽疾病的發(fā)生,提高養(yǎng)殖生產的經濟效益。
41
避免遺傳帶入
避免近親繁殖,杜絕或減少遺傳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fā)生。引進種豬或精液時應嚴格檢疫,防止在引進優(yōu)良品種的同時,帶入自家豬場原本沒有的疾病。
42
減少各種不良應激
43
應用免疫增強劑在飼料中添加如奧爾硒、黃芷多糖等免疫增強劑。
44
建立藥物預防
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菌的藥物,做好日常保健,防止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的細菌性繼發(fā)感染。
45
飼料營養(yǎng)要均衡
     提高豬群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飼料的質量。
46
杜絕飼喂霉變飼料
     不用霉變飼料,堅持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
47
養(yǎng)豬生產各階段全進全出
      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避免將不同日齡的豬混群飼養(yǎng),從而減少和降低豬群之間PRRSVPCV2的接觸感染機會,盡可能地降低豬群的感染率。
48
提高呼吸道器官的抵抗力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免疫抑制性因素都會侵害呼吸道器官,引起呼吸道的各種癥狀,如PRRS導致的呼吸困難,所以改善豬場環(huán)境,接種相應疫苗,提高豬群肺臟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的抵抗力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1-7-9 06:49:36 | 只看該作者
總結的很好,比較詳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1 21: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