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發(fā)酵過程工程師,就是通過量化來實現“不可量化”的----他量化掉的東西越多,就越接近不可量化的核心,就達到了不可量化的盡可能高的高度,而這一切之所以發(fā)生,就是因為,發(fā)酵所面對的客體,是一個一個的細胞,是生命,是現實中最客觀又不可預知的實實在在的復雜系----這個復雜系,目前遠還不可被數學所模擬----其實即便被模擬,也是不可被預知的---當然這牽扯到更吊詭的數學和哲學問題,在此不做展開了。(----這就引出了發(fā)酵過程工程師所始終面對的問題----工業(yè)化大生產對數學描述的極度依賴和生命的事實上的不可描述性。)
以細胞(微生物個體),或菌株(微生物群體)這一個套在一起的“客體”的兩面,所建立的生產體系是什么樣的呢?
首先,要有菌體保藏,取出以備應用,這就要有菌種室及相關人員,構成菌種部分。其次,它要擴大,這就要發(fā)酵車間的一二級種子罐,然后,要生產,就要發(fā)酵罐,配套的呢?要有各個工段及崗位,為了實現技術副主任或工藝員對過程的控制,要配有看罐工,工藝組,配合工藝組,要有化驗室。同時,為了實現過程得以進行,就需要霉菌室(或“無菌室”)來對過程無菌的監(jiān)控。為了使每批發(fā)酵可以從一個“零點”開始,我們還要配上消毒工。然后,在零零總總牽扯出一批一批形形色色與過程相關的周邊設備和崗位。發(fā)酵出來的發(fā)酵液呢,要打入后處理工段,牽扯到一整套----實際上是比“全套”還全的化工工藝及設備----后處理要實現固液分離,合成或修飾,提取,純化等過程,由于發(fā)酵液的粘度,相似代謝物的存在而與化工常見溶媒不同,復雜一點的發(fā)酵好后處理過程比一般的有機化工要困難的多了。
這樣就按照先后,從菌種活化到產品,依次用到的學科或行業(yè)就有,微生物學,機械制造,鍋爐,電力,發(fā)酵工程(獨立于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屬于理科,發(fā)酵工程屬于工科),電氣化控制,應用數學,化工,系統(tǒng)科學等不同學科,應用的思路有,微生物學思路,工業(yè)標準化思路,數學描述(量化擬合)思路,化工思路,這些都不算變態(tài),最變態(tài)的是,由于數學不提供描述復雜系的可能,最后還有一個,叫“非量化推理”思路(有些發(fā)酵過程工程人員----如華東理工大學----原華東理工學院,無錫輕工業(yè)學院----后來的江南大學,等,就喜歡把這種思路叫做“藝術”,發(fā)酵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就是這么來的---其實,如果非說發(fā)酵是一門藝術,那它的極端特殊處就是,它是一門極度依賴技術,甚至是本身就是由技術建立起來的藝術----它是極度的量化所建立的非量化大廈。----這點是發(fā)酵工程的難點中的難點),最后,再加上一個,叫做系統(tǒng)工程思路。以上這堆東西,有組織,有先后,也有先先后后的按照某種潛在的價值觀的指導,層層交錯在一起,就是發(fā)酵過程思路----這個潛在的價值觀,不可明確描述,原因很簡單---它本身,是由復雜系交織成的更大的復雜系所決定的----決定它的,是細胞,是生命,是復雜系。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