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頁 反芻 牛羊文化 查看內(nèi)容

吹牛皮是怎么來的?

2010-12-3 16:13| 發(fā)布者: jieming| 查看: 699| 評論: 0|來自: 荷斯坦奶農(nóng)俱樂部

摘要: “吹牛(皮)”是我國民間常用的一個俗語,今義是指“說大話,夸口”。那么,這一俗語及其用法是怎么來的呢?據(jù)專家考證,“吹牛(皮)”一詞起源于我國的黃河上游一帶。
  “吹牛(皮)”是我國民間常用的一個俗語,今義是指“說大話,夸口”。那么,這一俗語及其用法是怎么來的呢?
  據(jù)專家考證,“吹牛(皮)”一詞起源于我國的黃河上游一帶。黃河在流經(jīng)青海、甘肅、寧夏、陜西等省境內(nèi)時,水流湍急,灘險浪惡,很難行舟(木制船只不易操縱,且常被撞壞)。在橋梁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生活在黃河上游沿岸的人們?yōu)榱私鉀Q渡河運輸?shù)碾y題,就想出一個辦法:以皮筏代舟。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游地區(qū),皮筏一直是生活在該地區(qū)的人們的一種重要的運輸工具。皮筏子的做法大致如下:在屠宰時,先設法剝下羊或牛的整張毛皮,然后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以植物油涂抹其四肢和脖頸處,并將其浸水、曝曬,使之變得松軟后用細繩將其縫扎成袋狀,只留一小孔,待吹足氣后將小孔封緊,然后再以木板條將數(shù)個皮袋串綁起來,皮筏即告做成。而在古代,人們沒有打氣筒和氣泵之類的東西,要想給皮筏充氣,辦法只有一個——用嘴吹。羊皮袋體積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即便是羊皮袋子,一般也只有體格非常健壯、肺活量很大的人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子由于體積過大,直接用嘴是吹不起來的。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子,就會被人們認為是在說大話;而那里的居民在不耐煩別人的夸口言行時,也往往會對其說:“你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久而久之,“吹牛皮”就逐漸成了“夸口、說大話”的代名詞,并逐漸流傳開來。

本文內(nèi)容由 jieming 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fā)布主題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09:5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