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研究開發(fā)出了飼用酶制劑、飼用微生物制劑、酸化劑、抗菌肽、寡聚糖、大蒜素、中草藥以及有機金屬微量元素等抗生素替代品,這些綠色飼料添加劑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酶制劑 自1965年在無錫成立第一個酶制劑廠以來,經過40多年的努力,我國酶制劑產品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目前已開發(fā)出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纖維素酶、果膠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植酸酶等上百個產品。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劑飼料添加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降解多糖和生物大分子物質為主,主要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糖化酶、纖維素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它的主要功能是破壞植物細胞壁(植物細胞壁由蛋白質、脂肪、多聚糖青鍵連接成網狀結構),使細胞內容物充分釋放出來。另一類是以降解植酸、β-葡聚糖、果膠等抗營養(yǎng)因子為主,主要包括植酸酶、β-葡聚糖酶、果膠酶。它能降解細胞壁木聚糖和細胞間質的果膠成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碳水化合物酶提高包括非淀粉多糖的消化,蛋白酶提高大豆或其他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脂肪酶促進脂肪的分解利用,植酸酶提高磷和其他礦物元素的消化和吸收。用以30%豆粕與60%玉米配制的肉雞飼料,甘露聚糖理論值為0.42%,會降低飼料利用率7.5%。使用甘露聚糖酶,飼料轉換效率可提高7.7%,成本節(jié)約10%。 飼用微生物制劑 益生菌是可以直接飼喂動物的有益活體微生物制劑(direct-fedmicrobials,DFM)或稱為活菌制劑或生菌劑。198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飼料監(jiān)控官員協會公布了40種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種。 乳酸菌制劑 嗜酸乳桿菌、雙歧乳桿菌和糞鏈球菌。乳酸菌在微需氧或厭氧條件下,pH3.0~4.5酸性條件下仍能夠生存。能夠分解糖類以產生乳酸,乳酸菌素(Acidoline)能有效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生長,但不耐熱,65℃~75℃下死亡。 芽孢桿菌制劑 有地衣桿菌、枯草桿菌、蠟樣芽孢桿菌、東洋桿菌等,屬于需氧芽孢桿菌,零星存在于動物腸道的微生物群落中。應用時多制成該菌休眠狀態(tài)的活菌制劑或與乳酸菌混合使用。產品具有較多的優(yōu)點:耐酸、耐鹽、耐高溫(100℃)及耐擠壓,具有穩(wěn)定性;能產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真菌及活酵母類制劑 目前常用的制品有兩種,米曲霉及釀酒酵母培養(yǎng)物,它們是包括真菌及其培養(yǎng)物的制劑,多用于反芻動物。其主要特點是需氧,喜生長在多糖、偏酸環(huán)境中;而其體內富含蛋白質和多種B族維生素,但不耐熱。 益生菌主要作用:保持腸道內微生態(tài)平衡,益生菌可產生水解酶、發(fā)酵酶和呼吸酶、益生菌的抗污染作用、益生菌免疫調節(ji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