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技術診斷] 出血性腸炎的病理變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12-18 08:43:4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死亡的小火雞通常因失血而外觀蒼白,但其生長良好,且嗉囔中含有飼料。小腸通常擴張,極度變色,腸腔內充滿血性滲出物。腸黏膜充血,個別火雞黏膜表面覆蓋有黃色、壞死性纖維素膜。病變通常在近側小腸更明顯,但在較嚴重的病例也常擴散到遠端。感染禽的脾臟特征性腫大、質脆,呈大理石或斑駁樣。然而,那些死亡雞只的脾臟往往可能因失血隨后收縮導致變得更小。肺也可能充血,但其他的器官呈蒼白色。
2 z3 g' c5 ~* @; c. }6 \
6 X& X) H5 y9 l8 c" Y2 T  特征性的病理學變化大多見于淋巴網(wǎng)狀系統(tǒng)和胃腸道系統(tǒng)。死亡時的脾臟病變包括白髓增生、淋巴樣壞死和淋巴網(wǎng)狀細胞的核內包涵體。早在HEV感染后的第3天,脾髓面周圍可見明顯的白髓增生,這導致在感染后的4~5天,肉眼可見斑駁樣且不規(guī)則的白髓融合島。在感染后3~5天,經HE和免疫酶、過氧化酶染色,在這些區(qū)域可見大量的核內包涵體。從形態(tài)上看,這些細胞呈淋巴樣。同樣,脾臟的單核巨噬細胞中也發(fā)現(xiàn)有核內包涵體。到感染后的4~5天,白髓開始出現(xiàn)壞死。到感染后6~7天,已全部擴散,僅在紅髓處偶爾見到一些漿細胞。在感染后3~9天,除了脾臟的變化外,在胸腺的皮質和髓質部及法氏囊,也可見淋巴樣衰竭。, E: L- v* |/ V. ~
                                                        
) }- X$ a9 V! ]/ \, S
& H6 m" s- `! L, ]' E; z' F" M  胃腸道典型病變包括腸黏膜嚴重充血,絨毛上皮細胞變性、脫落及腸絨毛頂端出血。由于固有層的血管是完整的,紅細胞通過血細胞滲出而移出血管外,因此,與其說是由內皮細胞破壞不如說是崩解導致出血。除乳頭細胞、漿細胞和異嗜細胞外,還在固有層發(fā)現(xiàn)了大量含核內包涵體的網(wǎng)狀淋巴細胞。這些組織病理學變化在十二指腸后段到胰導管處最明顯。但腺胃、肌胃、小腸、盲腸、盲腸扁桃體和法氏囊中與此相似,但病變程度稍低。1 J: u% A) y$ I+ ^1 Y) J8 F
6 C% ]% z- }2 G: @+ ]
  另外,在肝臟、骨髓、外周血液白細胞、肺臟、胰腺、腦和腎小管上皮細胞中也可觀察到含有HEV核內包涵體的細胞。6 ^( r+ r4 _# b  N3 S7 x

- N8 y6 @4 \- p* ~) g& n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4 16:1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