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子宮炎在豬場內的發(fā)病率也是越來越高,根據往年的經驗,每年6-10月份,母豬產后子宮炎的發(fā)病率可達20%甚至更高。
1.jpg (131.03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7 09:39 上傳
前豬場子宮炎的發(fā)病率高跟養(yǎng)殖戶的飼養(yǎng)有很大關系:
1、母豬定位欄的使用
定位欄雖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規(guī)?;芾?,但是定位欄嚴重限制了母豬的運動,母豬運動不足就會出現生產無力,產程過長等問題,子宮內的異物無法及時排放出來就表現為子宮炎。
2.jpg (137.21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7 09:39 上傳
2、仔豬初生重的追求
現在的養(yǎng)殖戶對仔豬的初生重要求越來越高,不考慮母豬產道的承受程度,仔豬初生重高母豬生產時需要耗費更大的體力,導致產程后半段子宮收縮無力,惡露不盡,進而引起子宮炎。
3.jpg (119.7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7 09:39 上傳
豬場內母豬子宮炎高發(fā)的根本原因就是母豬子宮內的異物沒辦法及時排放出來,導致子宮口關閉時間比較晚。再加上夏季高溫高濕,大量的細菌增殖,就加大了子宮內炎癥的感染風險。
子宮炎的防控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1、母豬產前產后,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乳房和屁股。
2、降低產房內的濕度,并加強消毒,可在產房四周堆放一定量的生石灰。
3、母豬在產床上排出的糞便要及時清理。
4、母豬產后可肌注長效頭孢、長效阿莫西林、長效恩諾沙星等藥物以預防子宮炎的發(fā)生。
5、有條件的豬場還可在母豬生產過程中打吊針,既可減少分娩應激,還可促進母豬產后的恢復降低子宮炎發(fā)病率。
6、母豬產后宮內灌注中藥灌注液,促進宮內異物的外排,預防子宮炎的同時還可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
作者:佚名 來源:果然悠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