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見過與想到的最傻瓜式的發(fā)酵,就是乳酸菌了,沒有之一,你吃我吃的食品,豬吃雞吃的飼料都是如此:
酸奶:洗凈容器,放入牛奶,拌入一包菌種或幾勺做好的酸奶,保溫等待8-12小時,吃!
酸菜:洗菜,熱水或鹽水一打,不需菌種或加入以前做好的少許酸菜,密封,等2-30天,吃!
吃的都如此簡單,難道入門做個發(fā)酵飼料能比這個還難?
總結用乳酸菌做發(fā)酵飼料(目前最主流的發(fā)酵模式)關注的最主要三個要素應該是密封、溫暖、有點兒甜:密封,對乳酸菌幾乎沒有直接作用,畢竟做發(fā)酵飼料的乳酸菌菌種嚴格厭氧菌應用還是極少的,主要還是降低下霉菌、腐敗菌的生長。因為使用發(fā)酵原料中或車間環(huán)境或人為接種酵母等原因,發(fā)酵初期會有產氣情況,弄出袋破堆塌的狀況,不過單向透氣裝置的出現(xiàn)解了很多人的憂愁;溫暖,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一方面可以促進菌種的生長與代謝,另一方面減少物料內外溫差,冷凝水的減少能夠很好的降低發(fā)酵飼料成品破相的問題,如果一個工廠冬天工人都喜歡呆在車間而不是辦公室,那產品質量肯定比較有保障;對于乳酸菌發(fā)酵需要關注的原料營養(yǎng)因素有兩個——糖和其他因素,這里說的糖是舌頭一舔就能感覺到甜的糖而不是需要充分咀嚼的那種。這三點滿足了,雖然不能保證做出來的產品有多好,但有效或者合格是肯定的。
呼應下題目,雖“不需要技術”說的有些夸張,但入門門檻可以說低到想干就能干合格,這個不用質疑。人品,一個是態(tài)度,一個是運氣(RP),一個心術端正、RP高于海平面人去做乳酸菌發(fā)酵,成功率應該在90%以上。一個發(fā)酵飼料產品的成功,關乎技術但不是唯一的關鍵,一個發(fā)酵飼料企業(yè)的成功,關乎產品但同樣不是唯一的關鍵因素。
終于把芽孢、酵母、乳酸都聊完了,以上所言所語都以自己僅有的、狹窄的、短期的認知為基礎,必有偏頗、定有不足、難免主觀、不乏武斷,各位多擔待。
微信圖片_20180802102831.png (202.61 KB, 下載次數(shù): 30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2 10:2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