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一到30天就發(fā)病是大多數(shù)肉雞養(yǎng)殖戶很頭疼的問題,30天以前雞群都很正常,30天以后就來病,有的也不死雞,就是吃料上不來,雞群發(fā)病的原因和疾病防控與飼養(yǎng)管理有關,后期的發(fā)病往往是前期留下的隱患,其實就是基礎工作沒做好,雞群每一次發(fā)病都是跟管理息息相關,發(fā)病周期往前推5-7天一定會找出管理的漏洞。
一、飼養(yǎng)管理
管理主要考慮溫度,濕度,通風,用藥這四部分
1、溫度——沒有把控好降溫
很多雞場錯就錯在,一開始降溫操作的還可以,一旦雞群出現(xiàn)問題,比如有呼吸道,就不敢操作降溫了,把溫度又提上來了,甚至采取悶雞來保溫,降溫太快或者太慢對雞群后期的管理都是非常不利的,降溫的同時一定要參考體感溫度。
2、濕度-——前期濕度大,后期濕度小
多數(shù)雞場不注重中后期的濕度,濕度低,粉塵大,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非常大,是氣囊炎病,氣管堵塞病的發(fā)病誘因,尤其在干燥的季節(jié),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加濕。
3、通風——通風的錯誤在于通風過大或過小
通風的重要性大家都能認識到,有的通風大膽但不心細,往往導致雞群20天左右就因冷應激導致發(fā)病,有的通風太過保守,始終放不開,這類養(yǎng)戶一般都是新手或者一直養(yǎng)雞成績不好的戶,總是怕來病,不敢通風,那些30天前雞群好好的,一到30多天就來病的就是前期通風不良,后期只要加大通風,雞群就受不了,從而發(fā)病。
1.jpg (228.46 KB, 下載次數(shù): 1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8 10:21 上傳
4、用藥——不考慮毒副作用及肝腎的承受能力
越是養(yǎng)不好的雞場越依賴藥物,總以為喝上藥就放心了,各種不合理用藥導致對肝腎的損傷,對胃腸粘膜的損傷。
二、疾病預防
前期用藥防控的重點是提升免疫力,盡量凈化呼吸道病跟大腸桿菌,這兩個病只要凈化不徹底,一旦30天以后,雞群還有呼吸道病那就很危險了。30天沒有呼吸道病,養(yǎng)雞成功70%,35天沒有呼吸道病,養(yǎng)雞就成功90%,38天沒有呼吸道病,這批雞就成功了。
2.jpg (74.31 KB, 下載次數(shù): 1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8 10:21 上傳
由此可見,呼吸道病的危害有多大。免疫力的提升主要腺胃炎的防控,凡事前期腺胃炎病控制不到位的,后期的病毒性疾病準會來,主要是雞群免疫力低下導致的。
轉自:益宏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