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丹育種豬以高產著名于世,但由于豬場建設、飼養(yǎng)管理等諸多方面的挑戰(zhàn),讓丹育豬在中國的生產性能未能達到預期,但丹育種豬在中國養(yǎng)豬業(yè)的受青睞程度仍越來越高。豬譯館特收集整理了一系列丹育相關資料,目前正在轉載當時丹麥養(yǎng)豬研究中心制作的丹育《產房管理手冊》,敬請關注。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產房是一個豬場生產的中心,從產奶斷奶的母豬的質量會影響到上游配懷母豬的性能,而仔豬的質量也會影響下游保育和育肥的生產指標,因此正確的產房管理是做好整個生產管理的基礎。本手冊對產房的各項工作進行詳細的講解,其中很多章節(jié)圖文并茂可以直接作為SOP使用。
1. 產房和產床的準備
1.1 要維持良好的環(huán)境,需保持產床的干燥和潔凈:
1. 浸泡6-12小時。
2. 徹底地清洗產床和設備。注意料槽和落料管中飼 料結塊。
3. 圈欄消毒。如果你使用的是水溶性消毒劑,那么 豬舍消毒前就一定要保持干燥,否則消毒劑會被 稀釋。
4. 圈欄干燥。在轉入母豬前,豬舍必須保持完全 干燥。
5. 檢查母豬的乳頭飲水器。檢查并確保飲水器水流 量達到4升/分鐘。
6. 母豬轉入產房后,還應確保有相應的空產床(用 于“奶媽”母豬)均勻分布在舍內。
7. 母豬分娩前一周,給她提供秸稈等做窩材料。
8. 調節(jié)地暖入口的溫度,打開保溫燈時,使地面溫 度達34-35℃(最高為36℃)。
1.2-41.2 在母豬轉入時或轉入后,圈舍潮濕導致的生產問題
1. 使母豬和新生仔豬處在較差的環(huán)境中。
2. 剛出生的仔豬因為受冷,難以快速的接近乳 房并吃到初乳。
3. 寒冷對母豬乳房造成應激,使母豬易患乳房 炎。
4. 降低了空氣流通, 從而降低了舍內空氣質量。
2.jpg (46.85 KB, 下載次數(shù): 2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5 13:06 上傳
3.jpg (52.65 KB, 下載次數(shù): 1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5 13:06 上傳
1.3 舍內糞便:
增加仔豬感染疾病的幾率。
1.4 料槽中飼料殘余或結塊導致:
衛(wèi)生情況糟糕,增加疾病感染率,降低母豬 食欲。
1.5 第一節(jié)補充說明使用工具如鏟子等,清除散布的糞便和剩余的飼料 等污物。然后,用灑水設備徹底噴灑欄位和地 板,但要避免水直接沖入糞污集納池。根據(jù)工作 計劃制定浸泡計劃,以保證在母豬轉入前,這些 設備都已經(jīng)浸泡、清洗、消毒、干燥完畢。干法清理僅僅是對產床進行刮擦和清掃,不足以顯著降低 感染幾率的。
在清洗過程中要清除所有可見的污物。在清洗未分區(qū)的產房時,不能用高壓水槍進行清洗,因為這會對舍內其它母豬和仔豬造成不良影響??梢杂闷渌椒▉斫档蛯Νh(huán)境的影響,例如,在每排產床之間用簾子隔開或只用低壓水管沖洗?;蛘咧贿M 行石灰刷白或干法清理。向你的豬場顧問商討清潔策 略和方法。
清洗之后干燥,就干燥本身而言可以有效的防止疾病在批次間傳播。
當?shù)孛鏈囟群褪覝匾恢聲r,表明舍內已徹底干燥。 檢查時放一張白紙在地上,如果幾分鐘內,紙變皺縮,則說 明地面沒干透?;蛟诘厣戏乓粋€塑料文件,如果 在幾分鐘內,地面變色了,則說明地面也沒干透。 如果舍內不干,水就會從地面蒸發(fā)。由于蒸發(fā)吸 熱,會使得地面和欄位降溫,同時會降低通風效 率,導致舍內氣候狀況變差。
干燥最好在25℃,并且一般而言,烘干1平方米的空間需要0.3升的柴油。
1.5.1 室外溫度影響了產房干燥方法的選擇:
1. 當室外溫度度<10℃;加熱干燥,如使用移動式熱風 爐,需要干燥4-8小時,每個產床大約需1千瓦。
2.室外溫度10-20℃:若室外空氣的濕度很高,如在陰天或雨天,同樣需要加熱。
3.室外溫度>20℃: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節(jié)通風系統(tǒng)至最大工作量,直到地面和欄位表面達到室溫,從而干燥豬舍。
產床地面是否干燥對新生仔豬至關重要。初生仔豬需要的臨界溫度不能低于34℃,但是如果地面是潮濕的,對仔豬來說體感溫度只相當于24-29℃,同時寒冷也會增加母豬患乳房炎的風險。因此,在母豬轉入之前,產房必須完全干燥。在產房中空氣的相對濕度應50%-70%,可以用干濕球溫度計來測量空氣濕度,溫度和空氣濕度的總和應在85-90之間。
飲水供應不足會降低母豬的采食量。母豬在泌乳 期的飲水需求變化很大,一般為35-50L/天。當豬舍中五分之一的母豬同時飲水時,水壓需達到2-2.5個大氣壓??梢允褂靡粋€塑料袋或量杯來收集30秒內流出的水,測量體積,再乘以2,就得到了每分鐘的水流量。為了得出正確的結果,應該在母豬采食前后,清洗或液體飼喂系統(tǒng)進水時,使用類似方法進行核實。
不要將沿墻的產床都空置,留給“奶媽”母豬,這會導致豬舍內產熱不均。因此,空的產床應均勻分布于產房。絕不能將空的產床置于通風傳感器 的下方,這個既適用于彌散式通風,也適用于側墻通風。
做巢行為可促進母豬分娩,并降低仔豬的死亡率。丹麥法律規(guī)定在母豬分娩前一周,給母豬提供秸稈 等做窩材料。
遠紅外溫度計可以從當?shù)氐淖稍兲庂徺I(約800丹 麥克朗)。參見13-仔豬的環(huán)境。
2.產床的功能性需要
2.1 在產床中必須要滿足仔豬和母豬的一些要求。
2.1.1 當翻新舊豬舍或蓋新豬舍時,必須考慮到以下要求:
母豬
1. 母豬在產床中必須能夠自由站立或躺臥,但是不能轉身。
2. 母豬必須能無困難站起和躺下。
3. 料槽的體積必須能與飼喂方案相匹配。
仔豬
1. 仔豬可以無障礙的吃到母乳;乳房周圍有充足的 空間有助于仔豬吃到母乳。
2. 地板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所有仔豬同時躺下。
3. 環(huán)境必須適用于新生仔豬和4-5周齡仔豬。
產床
1. 產床的設計必須同時滿足仔豬和母豬對于空間的需求。
4.jpg (66.09 KB, 下載次數(shù): 2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5 13:06 上傳
5.jpg (58.23 KB, 下載次數(shù): 2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5 13:06 上傳
上圖母豬以后背緊靠仔豬區(qū)躺下時,乳房周圍的空間顯得狹小。
2.2 產床內空間不足會導致:
1. 母豬側躺難,從而會影響仔豬乳汁的攝入。
2. 當母豬后背靠著保溫區(qū)躺著時,仔豬無法吃奶。
3. 不是所有仔豬都能在環(huán)境較好的保溫區(qū)找到 躺臥的位置。
2.3 補充說明
產床內母豬必須能躺臥、站立自如,但是不能轉 身。以下是計算空間需求的依據(jù)。
母豬的體尺是計算產床尺寸的重要依據(jù):
1. 95%母豬的體長為200厘米,平均為184厘米。
2. 95%母豬的肩寬47厘米,平均42厘米。
3. 95%母豬高度(后背到胃部)為71厘米,平均 63厘米。
母豬必須能無障礙的站立或躺下。一般而言,母 豬站立和躺臥所需的空間是用母豬體尺加上母豬 移動所需的空間。
1. 一頭母豬大約需要20-50厘米的額外長度。
2. 一頭母豬大約需要20-40厘米的額外寬度。
每批生產母豬是由不同年齡的母豬組成,因此它們的體尺也不同。在丹麥農場內,初產母豬約占 20-25% ,這些母豬在她們第4胎時體尺才能達到最大。這些 提議適用于95% 的丹麥母豬,但是體尺較小或年輕的母豬在站立和躺臥時只需要更少的空間。對于內部空間(包括料槽上的空間)的測量有以下建議:
1. 長220-250厘米
2. 寬65-90厘米
由于母豬在產床內禁止轉身,因此注意調節(jié)產床前 后的寬度。
料槽足夠大對于母豬的飼喂和泌乳后期母豬的采 食量很重要。母豬泌乳后期的采食量每天約是11 個燕麥單位:
1. 飼喂 3 次/天:每次 12L(液態(tài)料)或 5L(干料)。
2. 飼喂 4 次 / 天:每次 9L(液態(tài)料)或 4L(干料)。
3. 飼喂 5 次 /天:每次7L(液態(tài)料)或 3L(干料)。
參見19 - 母豬的飼喂-液態(tài)飼料。
若乳房周圍空間充足,泌乳將多持續(xù)25%的時間,從而仔豬的斷奶體重更重。為確保充足的哺乳空間,從產床固定的一側至對面墻壁的寬度至少要與母豬體深相稱(約70厘米),而且必須加上仔豬的體長。
1. 95%的4周齡仔豬體長約56厘米,5周齡約58厘 米。
2. 4周齡仔豬肩寬約13厘米,5周齡約15厘米。
當仔豬緊緊躺在一起休息時,15頭4周齡的仔豬約占1m2,每頭仔豬約占0.07m2。
在保溫區(qū)可以放置一盞保溫燈,且當保溫燈不需再用 時,必須要有相應的蓋子封閉。否則保溫區(qū)可能會有賊風(這也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
不管母豬躺在哪一側,都要保證仔豬能吃到奶。基于母豬的體尺和仔豬的體長,一個“吃奶寬度”大約是125厘米。從母豬區(qū)域的邊緣到墻要相距20 厘米,到料槽要相距30-40厘米。由此計算可得,分娩欄的寬度要達到170-180厘米,目前常見的圈舍設計為一個90厘米寬的保溫區(qū),60厘米寬的料槽區(qū)和30厘米寬的保溫區(qū)另一側區(qū)域。最終尺寸取決于產床的設計,參考2.3.1-2.3.4中列出的參數(shù)。
(資料來源:豬譯館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