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東南亞國家最近幾年豬肉消費量不斷增加,家庭養(yǎng)豬場逐漸被不同規(guī)模的集約化養(yǎng)豬場替代;擴大養(yǎng)豬規(guī)模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加的豬肉消費需求,更急需提高產量。在不同東南亞國家,家庭豬場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同,部分國家高達70%(Huynh等,2006)。
集約化養(yǎng)豬存在多種問題。對飼料需求大,與人類食用農作物競爭土地;抗生素及其他藥物的過量使用導致耐藥性及食品安全問題;還會產生諸多環(huán)境問題(溫室氣體排放、土壤污染)?;诖?,部分非政府組織積極尋找可促進家庭養(yǎng)豬場持續(xù)發(fā)展且對生態(tài)和社會無害的策略。在菲律賓,約35%的豬肉由家庭農場生產(Smith,2017)。國家生豬和家禽研究發(fā)展中心(NSPRDC)倡導可通過推行本地品種的有機或類似有機養(yǎng)殖來實現(xiàn)家庭養(yǎng)豬場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具體措施包括向散養(yǎng)戶提供本地豬品種、技術支撐等,特別是在當?shù)剞r作物利用方面。
1.png (69.35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本文從環(huán)境影響、經濟競爭兩方面,對菲律賓甲拉巴松區(qū)奎松省4個市(Infanta、Lopez、Mulanay、Tiaong)家庭養(yǎng)豬場進行了比較。甲拉巴松區(qū)2015年平均貧困率為9.1%,但奎松省高達22.7%。甲拉巴松區(qū)2017年約存欄150萬頭豬,約40萬頭由家庭農場養(yǎng)殖;奎松省豬存欄數(shù)占甲拉巴松區(qū)約13%。為了使調查對象更具代表性,選擇農場時要求母豬不超過5頭。數(shù)據(jù)集1(2016年完成)共收錄了49戶家庭農場,且25戶飼喂本地母豬、24戶飼喂進口母豬。數(shù)據(jù)集2(2017年完成)再次對Infanta 、Tiaong市家庭農場調查,包括飼喂本地母豬、進口母豬的各34戶??沙掷m(xù)畜牧生產系統(tǒng)評定標準為環(huán)境友好、農民有錢可掙及被社會接受,具體指標包括生長性能、收入、有機牲畜接近指數(shù)(OLPI)、藥物使用、飼料來源及工作時長。
結果: 各市家庭養(yǎng)豬場基本情況(表1): 表1列出了各市家庭農場個數(shù)、總面積、種植面積、主要作物、總收入及養(yǎng)豬收入,差異顯著。
2.png (169.57 KB, 下載次數(shù): 2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菲律賓有機農業(yè)認證中心(OCCP)發(fā)布的15項有機豬養(yǎng)殖標準(表2):
3.png (89.62 KB, 下載次數(shù): 23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家庭特征及豬場情況(表3、圖2): 1)養(yǎng)殖本地母豬、進口母豬的家庭養(yǎng)豬場每戶平均總人數(shù)分別為6(2個小孩)、4(1.5個小孩)。 2)大部分農場占地面積小于2公頃,且大部分飼養(yǎng)進口母豬的家庭農場面積低于0.5公頃。 3)養(yǎng)殖本地母豬、進口母豬的家庭養(yǎng)豬場平均每年養(yǎng)豬收益占總收益比分別為25.6%、48.3%,且各農場差異顯著。 4)養(yǎng)殖本地母豬、進口母豬的家庭養(yǎng)豬場分別有6%、72%的農場有非農業(yè)收入。 5)與養(yǎng)殖本地母豬家庭養(yǎng)豬場相比,養(yǎng)殖進口母豬的家庭養(yǎng)豬場所需人員更少,人均收入更高。
4.png (73.75 KB, 下載次數(shù): 2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5.png (49.38 KB, 下載次數(shù): 2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存欄量(表4): 1)兩種豬場擁有的種豬數(shù)量相似。24%的本地母豬豬場、13%進口母豬豬場擁有1頭以上種公豬。大部分豬場擁有1-3頭種母豬。Tiaong市本地母豬豬場主要飼養(yǎng)Black-Tiaong母豬,而Infanta則主要為Quezon母豬。進口品種主要為大白。 2)調查時,兩種豬場平均分別擁有3、4.5頭仔豬,均擁有2頭育肥豬(部分已售出)。
6.png (92.01 KB, 下載次數(shù): 2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生產性能(表5): 1)本地母豬體重較進口母豬平均輕71kg。 2)母豬品種對產仔間隔無影響,但各市間差異顯著。 3)進口母豬每窩產仔數(shù)、斷奶仔豬數(shù)比本地母豬分別高2.2頭、2.4頭。 4)品種、地區(qū)對育肥期ADG及上市重均有顯著影響。進口母豬場育肥豬ADG是本地母豬場的2倍多,且銷售仔豬、育肥豬體重更高。
7.png (81.61 KB, 下載次數(shù): 2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收益(表6): 1)母豬品種對家庭豬場的成本、收入均有顯著影響。本地母豬場的可變成本顯著低于進口母豬場(平均每年約少30000PHP),各市間也差異顯著。 2)兩種豬場飼料成本均最高,占可變成本比分別為91%、92%,其次為獸藥成本(1% vs. 5%)和飼養(yǎng)成本(8% vs. 3%)。 3)進口母豬場每戶每年收入比本地母豬場高41200PHP。 4)兩種豬場的投資報酬率(ROI)相似,均接近1。 5)兩種豬場用于豬生產的飼喂時間、清潔時間差異顯著,但總時間相似。
8.png (59.58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環(huán)境及社會影響(表7): 本地母豬場的OLPI得分顯著高于進口母豬場。
9.png (56.84 KB, 下載次數(shù): 2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飼料: 1)與進口母豬場相比,本地母豬場使用更多的粗飼料(80% vs. 25 %)、自配料(48% vs. 13 %),使用更少的藥物(44% vs. 13 %),提供更多的戶外活動(76% vs. 21 %)。 2)Tiaong市本地母豬場飼喂飼料種類更廣,主要為椰子粕(67%農場使用),其次為剩菜和米糠(57%農場使用)。Infanta市本地母豬場100%飼喂米糠,其次為芋葉(85%農場使用),一半的豬場僅飼喂這兩種原料。 3)兩市的進口母豬場均外購飼料,Tiaong市57%進口豬場飼喂椰子粕,Infanta市則59%的農場飼喂米糠。
藥物使用頻率(表8): 1)進口母豬場的藥物使用頻率顯著高于本地母豬場。 2)抗生素粉劑使用頻率高于液劑(注射用),最常用的抗生素為脫氧土霉素(doxycycline,38%)和青霉素(24%)。注射用抗生素主要用于母豬產后感染及仔豬的呼吸道、胃腸道感染。 3)本地母豬場約62%養(yǎng)殖戶了解至少一種當?shù)孬F用藥物植物,但進口母豬場則僅為26%。
挑戰(zhàn)(表9): 1)除勞動力外,地區(qū)對家庭養(yǎng)豬場所面臨的各項挑戰(zhàn)均有顯著影響。 2) Infanta市進口養(yǎng)豬場中約47%的養(yǎng)殖戶認為飼料成本壓力最大,但其他養(yǎng)殖戶卻認為飼料成本根本不構成壓力。類似地,Infanta市進口養(yǎng)豬場認為飼料成本壓力大的養(yǎng)殖戶多于本地母豬場。 3)65%本地母豬場養(yǎng)殖戶認為疾病不構成壓力,但兩市大部分進口母豬養(yǎng)殖戶則認為其壓力大或中等。 大部分本地母豬養(yǎng)殖戶(61%)認為缺乏投資能力不構成壓力,但29%的進口母豬養(yǎng)殖戶卻認為其為一定壓力或大壓力。 4)Tiaong市大部分本地母豬養(yǎng)殖戶認為市場不穩(wěn)定不構成壓力,其他養(yǎng)殖戶則認為其存在不同的壓力。
10.png (84.36 KB, 下載次數(shù):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2 11:00 上傳
總結: 飼喂本地母豬的家庭養(yǎng)豬場在配合飼料、獸藥方面的投入少,對環(huán)境及公眾健康影響小。本地母豬生產性能低,降低了每年銷售活豬重。但兩種豬場在投資回報率、勞動力時間方面均相似。進口母豬生產性能更佳,投資周期短,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資金壓力。因此,在當前狀況下,用本地母豬替代進口母豬的可能性極小,后期應加強養(yǎng)豬業(yè)獸藥使用規(guī)范及獸醫(yī)服務水平,以降低其對公眾健康的負面影響。糞便是養(yǎng)豬場對環(huán)境危害的一重大因素,應加強管理。飼喂本地母豬更有機,但其豬肉銷售收入低,限制了其競爭力。
資料來源:Does backyard-keeping of native sows by smallholders in Quezon,Philippines, offer sustainability benefits compared to more intensive
management of exotic sow breed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Vol. 121 No. 1 (2020) 43–55
https://doi:10.17170/kobra-202002281033
來源:畜牧人網站 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