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病毒性傳染病
5.1.1豬瘟(Swine fever, Hog Cholera)
病原 流行病學 癥狀 病變 診斷 防治
豬瘟是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傳染的病毒性傳染病。豬瘟在世界養(yǎng)豬國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國際獸疫局將本病列入A類傳染病之一,并為國際重要檢疫對象。
病原 豬瘟病毒(HCV)是黃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屬(pestivirus)的一個成員。病毒粒子直徑40~50nm,基因組為單股RNA,約12kb長。病毒囊膜有55和46kD兩種糖蛋白,核衣殼則為36kD蛋白質構成。HCV與同屬的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之間,基因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關系密切。豬腎細胞是最常用的培養(yǎng)HCV的細胞。HCV不同毒株間存在顯著抗原差異,但未發(fā)現(xiàn)抗原群與毒力之間的關系。目前仍認為豬瘟病毒為單一血清型。HCV對環(huán)境的抵抗力不強。在豬糞便中HCV于20℃可存活2周,4℃可存活6周以上。2%氫氧化鈉仍是最合適的消毒藥。
流行病學 豬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豬和帶毒豬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易感豬與病豬的直接接觸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感染豬在發(fā)病前即可從口、鼻及淚腺分泌物、尿和糞中排毒,并延續(xù)整個病程??祻拓i在出現(xiàn)特異抗體后停止排毒。當HCV低毒株感染妊娠母豬時,可侵襲子宮中的胎兒,造成死產或出生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時排出大量HCV。這種持續(xù)的先天性感染對豬瘟的流行病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自然條件下HCV的感染途徑是口鼻腔,間或也可通過結膜,生殖道粘膜或皮膚擦傷進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
圖5-1
癥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5~7天。根據(jù)臨床癥狀和特征,豬瘟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遲發(fā)性三種類型。急性型豬瘟由HCV強毒引起,開始時豬群內僅幾只顯示臨床癥狀,表現(xiàn)呆滯,被驅趕時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狀,或低頭垂尾(圖5-1)。同時食欲減少,進而停食。病豬體溫升高至41℃上下,白細胞數(shù)減少。病豬有眼結膜炎,便秘,隨后下痢。常在幾小時內或至多在幾天內死亡。病初的皮膚充血,到病的后期變?yōu)樽辖C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內側等部位為常見。急性型豬瘟大多數(shù)病豬在感染后10~20天之間死亡。癥狀較緩和的亞急性豬瘟,病程一般在30天之內。慢性型豬瘟的病程可以分為三期。早期即急性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頓、體溫升高和白胞減少等癥狀。幾周后食欲和一般狀況顯著改善,體溫降至正?;蚵愿哂谡?,但仍有白細胞減少。后期病豬重現(xiàn)食欲不振、精神萎頓癥狀,體溫再次升高直至臨死前不久才下降。病豬生長遲緩,常有皮膚損害。慢性豬瘟病豬可存活100天以上。遲發(fā)性豬瘟是先天性HCV感染的結果。胚胎感染低毒HCV,如產下正常仔豬,則終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癥,而不能產生對HCV的中和抗體,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現(xiàn)象。妊娠豬先天性HCV感染可導致流產、胎兒木乃伊、畸形、死產、產出有顫抖癥狀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豬。
病變 急性和亞急性豬瘟呈現(xiàn)以多發(fā)性出血為特征的敗血癥變化,此外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纖維素性和出血性炎癥反應。淋巴結和腎臟是病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部位。淋巴結水腫、出血,呈大理石樣或紅黑色外觀(照片5-01)。所有淋巴結均可受害。腎臟從小到很難發(fā)現(xiàn)的針尖狀到大的出血斑(圖5-2)。出血部位以皮質表面最常見。除腎臟和淋巴結以外,全身漿膜、粘膜和心、肺、膀胱、膽囊均可出現(xiàn)出血點或出血斑(照片5-02)。脾臟的梗死是豬瘟最有診斷意義的病變(圖5-3)。膽囊、扁桃體發(fā)生梗死。口腔粘膜、齒齦有出血點或壞死灶,胃腸粘膜充血、小點出血,回盲瓣附近淋巴濾泡有出血和壞死。會厭軟骨有不同程度出血。大多數(shù)豬瘟病豬都有非化膿性腦炎病變。慢性豬瘟的出血和梗死變化較不明顯或完全缺如,在回腸末端、盲腸和結腸常有特征性的壞死和潰瘍變化,呈鈕扣狀(圖5-4)。肋骨病變也很常見,表現(xiàn)為突然鈣化,從肋骨、肋軟骨聯(lián)合到肋骨近端有半硬的骨結構形成的明顯橫切線。遲發(fā)性豬瘟的突出變化是胸腺萎縮和外周淋巴器官嚴重缺乏淋巴細胞和發(fā)生濾泡。
照片5-01
照片5-02
圖5-2
圖5-3
圖5-4
先天性HCV感染可引起胎兒木乃伊化、死產和畸形。死產的胎兒最顯著的病變是全身性皮下水腫,腹水和胸水。胎兒畸形包括頭和四肢變形,小腦和肺發(fā)育不良,肌肉發(fā)育不良。在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子宮內感染仔豬,皮膚和內臟器官常有出血點。
診斷 典型的急性豬瘟暴發(fā),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相當準確的診斷。在急性豬瘟易與非洲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敗血型副傷寒、豬丹毒、鏈球菌病、豬肺疫、弓形蟲病和豬嗜血桿菌病等混淆,應進行鑒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實驗室診斷。豬瘟的實驗室診斷可分為檢查病毒抗原、病毒分離和檢查特異抗體。對冰凍切片作直接熒光抗體(FA)試驗是最常用的檢查HCV抗原的方法。扁桃體是首選病料。其次是脾、腎和回腸遠端??贵w檢測對免疫無效或豬瘟不穩(wěn)定地區(qū),檢查亞臨床感染豬群,對消滅豬瘟具有重要意義,有中和試驗、ELISA等方法。動物接種試驗如兔體交互免疫試驗、本動物接種試驗,對豬瘟診斷確實可靠,但所需時間較長,僅用于其他診斷方法難于確診時使用。
防治 已消滅豬瘟的國家或地區(qū)主要采取禁止從有豬瘟的國家和地區(qū)引進生豬、豬肉和未充分加熱的豬肉產品等。如出現(xiàn)豬瘟病例則立即采取撲滅方法,銷毀感染群的全部豬只,徹底消毒被污染場所。在豬瘟僅為散發(fā)的國家和地區(qū)也采用類似的控制和消滅措施。有豬瘟地方流行的國家和地區(qū),常采用疫苗接種,或疫苗接種輔之以撲滅政策,以控制本病。中國的兔化毒疫苗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也是最優(yōu)秀的疫苗,接種后1周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續(xù)1年以上。在已發(fā)生豬瘟的豬群或地區(qū),對假定未感染豬群進行疫苗緊急接種,可使大部分豬獲得保護,對正常和尚未出現(xiàn)癥狀的豬進行緊急接種,??煽刂埔咔?。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已消滅了豬瘟,另有一些國家正在實施消滅豬瘟的規(guī)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