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雞的理想氨基酸比例與代謝能需要量
IDEAL AMINO ACID PROFILE AND METABOLIZABLE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LAYERS
Craig N.Coon 博士
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家禽系
引 言
蛋雞對日糧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應建立在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維持需要以及產(chǎn)蛋量的基礎上。蛋雞的維持能量需要量與環(huán)境溫度和體重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而且對每日總飼料進食量有極大的影響。蛋雞的日氨基酸需要量主要受產(chǎn)蛋量的影響,日需要量中僅有很小的比例用于維持。用因子設計法測定代謝能和氨基酸需要量可為飼養(yǎng)當代蛋雞與未來的新品系提供有用的營養(yǎng)信息。商品蛋雞的遺傳潛力正不斷地向滿足家禽工業(yè)市場需要的方向發(fā)展。為生產(chǎn)湯蛋和殼蛋市場的遺傳品系正在形成,它們在蛋量和飼料報酬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代謝能進食量模式的預測非常重要,因為日糧中其它營養(yǎng)素的濃度取決于蛋雞代謝能的進食量。能量分配模式的準確性取決于對維持能量(MEm)以及用于生產(chǎn)的能量利用率(EU)的估計。已有關(guān)于上述估測值,MEm和EU變異系數(shù)顯著的報導,這主要由于測定方法不同所致。
本文目的為:
(1) 報導數(shù)個測定維持代謝能(MEm)和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EU)主試驗;
(2)測試飼喂玉米-豆粕-肉骨粉、蛋白水平14%并補充合成氨基酸日糧的蛋雞生產(chǎn)性能是否能與飼喂16-18%蛋白水平的玉米-豆粕-肉骨粉日糧的相等;?
(3)測定商品蛋雞最佳生產(chǎn)性能的理想氨基酸比例以及可消化氨基酸的日進食量。
代謝能的研究
試驗1:總數(shù)為50只46周齡的蛋雞,單籠飼養(yǎng)于19.7℃并自由采食。于1、
4、7和10天給母雞按每公斤體重10毫克肌肉內(nèi)注射停產(chǎn)藥物TAM(Tamoxifen)。在9周試驗期間每3天記錄體重 (W, kg)和飼料進食量(FI)。每日記錄產(chǎn)蛋率(EP),在第一次注射TAM后一周,產(chǎn)蛋率降至零。用產(chǎn)蛋率為零階段的數(shù)據(jù)將代謝能進食量(MEI,kcal/只/日)與代謝體重( )以及體重變化(ΔW,克/日)進行回歸分析,為每只母雞估測維持代謝能(MEm)以及每單位增重的能量需要量。然后用這些估測值計算蛋雞在恢復產(chǎn)蛋后的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這樣,對每只母雞的維持代謝能(MEm)和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EU)進行了獨立的估測。
試驗2:將總數(shù)為120只單籠飼養(yǎng)62周齡的蛋雞分配入6個雞舍,每舍20只,各舍的溫度為7.5、15.2、21.4、25.8、32.4和36.5℃。本試驗采用與試驗1相同的技術(shù),目的在測定維持代謝能(MEm)受溫度和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EU)的影響。
試驗3:總數(shù)為90只84周齡的蛋雞分為9組,每組10只。在試驗開始時將一組(10只)雞宰殺并分析其體成分。其它各組每只/日分別喂給30、40、50、60、70、80、90克飼料和自由采食,共16天;試驗結(jié)束時全部宰殺并分析體成分。對試驗期間所產(chǎn)的蛋進行稱重并分析蛋的成分。將代謝能進食量(MEI)與體能量變化(BEC)以及產(chǎn)蛋量能量(EME)進行回歸分析。
試驗4:從試驗1-3的估測值推導出以下兩個預測代謝能進食
量(MEI)的模式,即:
公式1 MEI= (209.4-6.5873T+0.0905 )+5ΔW+EM×EEC/0.63
公式2MEI= (143.7-1.612T)+5ΔW+EM×EEC/0.63
式中EM=蛋量(克/只/日),EEC=蛋能量濃度(千卡/克蛋量)
用以下試驗資料測試以上兩個模式并與文獻(2-5)中的模式相比??倲?shù)為480只26周齡單籠飼養(yǎng)的蛋雞隨機分配至壹4×4(溫度×品系:10.0,18.3,26.7,35.0℃;A,B,C,D)的因子設計試驗方案中。根據(jù)兩周適應期的飼料進食量為每個溫度配制一日糧,并讓母雞在以4周為一期的三期試驗中自由采食。記錄個體生產(chǎn)性能(飼料進食量、體重和蛋量)。
結(jié)果與討論
試驗1結(jié)果:估測的平均日維持代謝能(MEm)為117.3±2.0千卡/代謝體重( )。產(chǎn)蛋的能量利用率(EU)為60.4±17.8%(表1)。
試驗2結(jié)果:在7.5、15.2、21.4、25.8、32.4和36.5℃時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的估測值分別為112.8、81.4、61.4、66.7、63.0及69.8%(表2)。
圖1 溫度對維持能量需要量的影響
非產(chǎn)蛋期間維持代謝能(MEm)與溫度間的相互關(guān)系如下:
MEm(kcal/ )=.0905 -6.5873T+209.4( =0.985,P<0.005,MSR=28.4)。非產(chǎn)蛋期測得的維持代謝能。(MEm)似乎是對產(chǎn)蛋期MEm的過高估計,這點可由低溫下(7.5和15.2℃)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估計過高所證明。假定在各溫度下產(chǎn)蛋期的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恒定為63%,則維持代謝能(MEm)與溫度的相互關(guān)系可由直線回歸表示如下:
MEm(kcal/ )=143。7-1。612T( =0.78)。圖1所示為用以上兩個公式對6個溫度所預測的MEm的差異。
試驗3結(jié)果:從試驗3的數(shù)據(jù)可得到三個回歸公式。
公式1MEI=161.6+1.026BEC+1.4623EME( =91.51)
公式2MEI=120.1 +0.968BEC+1.397EME( =0.9905)
使用體重下降母雞的數(shù)據(jù)得到:
公式3MEI=123.5 +0.986BEC+1.397EME( =0.989)
式中:MEI=代謝能進食量;
=代謝體重;
BEC=體能量變化;
EME=產(chǎn)蛋量能量。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體能與日糧能量以等價值使用。在19.7℃時公式1-3的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EUEP)分別為0.684、0.716和0.725;公式1和公式2的維持代謝能(MEm)利用率分別為120與123kcal/kg 。
試驗4結(jié)果:公式2對實際代謝能的預測最接近。NRC(2)公式在所有的模式中居第二位,但似乎對寒冷條件下的進食量估計過高。用經(jīng)驗模式(5)的預測可靠性最差(表3)。
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1.蛋雞品系與管理
試驗1: 360只46周齡的迪卡-XL蛋雞隨機分配入(25.4×45.7厘米)蛋雞籠,每籠3只雞。將母雞分成15組,每組8個重復。每籠3只為一重復。光照程序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雞舍環(huán)境溫度為21.3℃。自由采食與飲水。蛋雞飼喂試驗日糧16周或4個28天。
試驗2: 1400只33周齡的海蘭雞隨機接受40個處理,每處理7個重復,每重復5只雞。母雞飼養(yǎng)于(49.9厘米深×48.9厘米寬)蛋雞籠中。光照程序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雞舍環(huán)境溫度為21.3℃。蛋雞飼喂試驗日糧16周或4個28天。
試驗3: 1160只35周齡的海蘭W-36蛋雞隨機接受29個處理,每處理10個重復。母雞飼養(yǎng)于商品蛋雞籠中(49.9厘米深×48.9厘米寬),每籠4只母雞。光照程序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雞舍環(huán)境溫度為21.3℃。蛋雞飼喂試驗日糧12周或3個28天。
試驗4: 1120只38周齡的迪卡-Delta蛋雞隨機接受28個處理,每處理10個重復,每重復4只母雞。飼養(yǎng)于深49.9厘米、寬48.9厘米的蛋雞籠中。光照程序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雞舍環(huán)境溫度維持在21.3℃。蛋雞飼喂試驗日糧12周或3個28天。
試驗5: 640只60周齡的海蘭W-36商品蛋雞隨機接受16種處理,每處理1個重復,每重復10只母雞。光照程序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雞舍環(huán)境溫度維持在21.3℃。蛋雞飼喂試驗日糧12周或3個28天。
試驗6: 336只29與35周齡的迪卡-XL商品蛋雞隨機接受21種日糧處理,每處理4個重復,每重復4只母雞。母雞飼養(yǎng)于商品蛋雞籠中(49.9厘米深×48.9厘米寬),在6周內(nèi)自由采食試驗飼料與飲水。29周齡的蛋雞在試驗開始時接受11種日糧處理,35周齡的蛋雞在試驗開始時接受10種日糧處理。在6周試驗的第一周給29周齡蛋雞提供15小時光照和9小時黑暗的光照制度,然后每周增加15分鐘光照直至試驗第5周達到16小時光照。給35周齡母雞在整個6周試驗期內(nèi)提供16小時光照和8小時黑暗。
試驗7: 850只四個不同品系的36周齡商品蛋雞隨機接受25種日糧處理,每處理8個重復。每組母雞飼養(yǎng)在與試驗2和3相同的雞籠中,接受相同的光照制度。試驗日糧飼喂16周或4個28天的階段,每個品系的商品蛋雞飼喂5種試驗日糧。一個商品系的另外兩個重復在16周試驗期間也飼喂5個試驗日糧。用這另外兩組雞在16周試驗期結(jié)束前進行一個為期2周的氮平衡試驗。
2.日糧
試驗1中采用含蛋白質(zhì)14%、16%、18%和19.5%的日糧。為了測定需要補充那幾種氨基酸才能達到與飼喂18%蛋白相等的產(chǎn)蛋性能,在14%和
16%蛋白水平的日糧中都添加了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組合。?
試驗2和3中采用前面代謝能需要量試驗中已報導過的玉米-豆粕-肉骨粉日糧(6)。在試驗2和3中在14%蛋白的日糧中都添加了結(jié)晶的蛋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異亮氨酸以及纈氨酸使之與18%蛋白日糧的總氨基酸水平相等(試驗2)或與可消化氨基酸水平相等 (試驗3)。蛋雞對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以及異亮氨酸增量的反應是通過在基礎日糧中對每個測試氨基酸增加四個水平而進行評估,即每種測試氨基酸5個水平。與試驗2不同的是試驗3未對蛋氨酸和色氨酸進行測定。?
試驗4的日糧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以玉米、豆粕、芝麻粕、玉米蛋白粉、雙低菜粕(Canola)以及肉骨粉配制的含可消化賴氨酸0.931%、粗蛋白25%的極高蛋白日糧。然后用由淀粉、一水葡萄糖、維生素與礦物質(zhì)組成的日糧進行稀釋。通過對極度高蛋白日糧的稀釋得到一系列可消化賴氨酸含量從0.3%至0.93%的日糧,這樣使各處理間保持著相同的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比例。同時,另外配制一組蛋白水平為14%、15%和16%的日糧;日糧由玉米、芝麻粕、玉米蛋白粉、雙低菜粕(Canola)和肉骨粉組成,用添加合成氨基酸的方法使日糧中可消化蛋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纈氨酸、蘇氨酸與異亮氨酸的水平保持一致。三個以玉米、豆粕和肉骨粉組成的傳統(tǒng)日糧提供16%蛋白水平,添加或不加賴氨酸,還有一個18%蛋白的日糧。?
試驗5由3個14%蛋白的基礎日糧和一個18%蛋白含玉米-豆粕-肉骨粉的對照日糧組成。一個14%蛋白、色氨酸缺乏由玉米、肉骨粉、玉米蛋白粉和雙低菜粕(Canola)組成的日糧,用以提供五個色氨酸水平,范圍為0.09%-0.155%可消化色氨酸。一個14%蛋白、蛋氨酸與總含硫氨基酸缺乏的基礎日糧由玉米-豆粕-肉骨粉組成。這兩個含硫氨基酸缺乏的基礎日糧是相同的,只是總含硫氨基酸缺乏的基礎日糧不加胱氨酸,而蛋氨酸缺乏的基礎日糧通過添加0.147%結(jié)晶胱氨酸含有0.5%的可消化胱氨酸。在這兩個含硫氨基酸缺乏的基礎日糧中增加4個水平的蛋氨酸添加量,共配成10個日糧,從0.209%可消化蛋氨酸/.415%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至0.478%可消化蛋氨酸/0.684%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高胱氨酸基礎日糧中的蛋氨酸水平的范圍相同,但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的范圍為0.562%至0.831%。
試驗6的日糧是用由玉米-豆粕組成的8%蛋白水平的基礎日糧,補充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使除蛋氨酸和胱氨酸外的氨基酸水平高于NRC(1994)的 推
薦水平。試驗日糧的配制首先是通過添加日糧胱氨酸以評估蛋氨酸的需要量;然后用已測得的蛋氨酸需要量通過飼喂同一基礎配方而不添加胱氨酸以測定胱氨酸的需要量。?
試驗7中的日糧由玉米-豆粕-肉骨粉組成,提供14%、16%和18%蛋白水平。各處理組的日糧為:18%蛋白+蛋氨酸;16%蛋白+蛋氨酸;16%蛋白+蛋氨酸+賴氨酸;14%蛋白+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以及14%蛋白+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日糧以試驗2和3中測得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配制。
3.數(shù)據(jù)收集?
●在6周、12周和16周的試驗中每日收集蛋以測定母雞日產(chǎn)蛋率;每周一天從一個重復測定蛋重。蛋量的測定為產(chǎn)蛋率×蛋重/100。
●在所有的試驗中測定試驗起始和結(jié)束時的母雞體重,但試驗6除外,這是一個6周的試驗,每兩周測一次體重。數(shù)據(jù)以試驗時體重變化的克數(shù)表示。?
●對12周和16周的試驗,采食量通過對每28天(一期)剩料的稱重而測定,對于試驗6則每2周測定一次。
●雞蛋成分(蛋白%、蛋黃%、殼與殼膜%)在第5周和第6周(6周試驗)之間和第11周和12周(12周試驗)之間測定,對16周的試驗,蛋成分在第16周測定。
●日糧的氨基酸消化率用Sibbald的方法測定,即分析從強飼成年公雞收集的糞樣與飼料中的氨基酸成分計算而得。
●在試驗7中用10只單籠飼養(yǎng)的母雞飼喂每個五種測試日糧,進行一完整的氮平衡試驗。兩周內(nèi)所產(chǎn)的全部雞蛋留作氮的分析。
●胴體的氮平衡變化是通過宰殺10頭同品系、飼喂同上5種測試日糧的母雞先獲得起始的氮值,然后在兩周的氮平衡試驗后再宰殺全部50只母雞。在每個5種測試配方中加入0.8%的次乙酰塑料(Celite)作為不溶于酸的標記。14天氮平衡試驗的最后兩天收集排泄物樣本作定氮分析。胴體去毛并在定氮前全部粉碎并攪均。
4.結(jié)果與討論
試驗1:飼喂14%蛋白日糧母雞的生產(chǎn)性能與飼喂16%和18%蛋白日糧的相同。產(chǎn)蛋率和產(chǎn)蛋量最高的是飼喂14%蛋白日糧補充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
異亮氨酸和纈氨酸以及飼喂16%蛋白日糧補充蛋氨酸、賴氨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蛋雞。而飼喂14%蛋白日糧只添加蛋氨酸但不加其它氨基酸的蛋雞,產(chǎn)蛋率最低。
在飼喂添加非必需氨基酸的一些組別中觀察到有趣的現(xiàn)象:飼喂16%蛋白基礎日糧添加賴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飼喂14%蛋白基礎日糧添加賴氨酸、色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母雞在16周試驗期內(nèi)采食的飼料量最高。可能對于缺乏其它氨基酸或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許充足的16%蛋白日糧,非必需氨基酸可能沒有額外的價值;過量氮可能需要母雞采食額外的能量以便將氮轉(zhuǎn)換成尿酸或排出體外。飼喂14%蛋白添加非必需氨基酸的母雞效率很高,但低蛋白處理組的蛋量不是最高。各處理間的體重差異不顯著,但是飼喂只加蛋氨酸不加其它氨基酸的14%蛋白日糧以及只加蛋氨酸和賴氨酸日糧的母雞體重最輕。試驗雞中雞蛋蛋黃百分比最高的是飼喂14%蛋白并添加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精氨酸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母雞。在試驗中,這些飼喂14%蛋白并添加所有氨基酸的母雞也是效率最高的蛋雞(1.93克飼料/克蛋量)。最高的蛋白百分數(shù),占雞蛋的57.0%來自飼喂19%蛋白對照日糧的母雞。飼喂14%蛋白添加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母雞雞蛋蛋白為56.8%,與飼喂19%蛋白的母雞的蛋白百分比差異不顯著。
試驗2:飼喂14%蛋白并添加各種氨基酸組合日糧的母雞與飼喂16%和18%蛋白日糧的母雞在產(chǎn)蛋數(shù)、蛋重、蛋量、飼料轉(zhuǎn)換率和體重方面相等。在14%蛋白基礎日糧中增加四個水平蛋氨酸使產(chǎn)蛋率、蛋重、蛋量和飼料轉(zhuǎn)換率得到顯著提高。在日糧蛋氨酸和總含硫氨基酸濃度最高時,即每日進食354毫克可消化蛋氨酸和551毫克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時日蛋量為50克,飼料轉(zhuǎn)換率(克飼料/克蛋量)為1.93。16%和18%蛋白的蛋雞日糧分別含有0.338%可消化蛋氨酸和0.571%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以及0.336%可消化蛋氨和0.595%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最高的可消化蛋氨酸和可消化總含硫氨基酸進食量表明每產(chǎn)1克蛋量需要7.04毫克蛋氨酸和10.96毫克總含硫氨基酸。Cao等(7)報導日產(chǎn)蛋量54克并維持體重的母雞每日需要350毫克可消化蛋氨酸和245毫克可消化胱氨酸(595毫克總含硫氨基酸)。每克蛋量所需的可消化蛋氨酸和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分別為6.48和11.02毫克。試驗2中蛋氨酸和總含硫氨基酸需要量的數(shù)據(jù)與Cao等(7)的報導很接近。
為生產(chǎn)最大蛋量每日可消化賴氨酸(p=0.07)、可消化精氨酸(p=0.01)、可消化纈氨酸(p=0.09)以及可消化蘇氨酸(p=0.12)的需要量為:705毫克可消化賴氨酸或14.07毫克/克蛋量, 1070毫克可消化精氨酸或20.97毫克/克蛋量731毫克可消化纈氨酸或14.19毫克/克蛋量以及560毫克可消化蘇氨酸或11.1毫克/克蛋量。
日糧中添加異亮氨酸對蛋重(p=0.02)和體增重(p=0.02)產(chǎn)生顯著的效應。為獲得最大蛋重和正體增重的異亮氨酸需要量為603毫克可消化異亮氨酸或12.07毫克/克蛋量。纈氨酸是除異亮氨酸外唯一對體重產(chǎn)生顯著效應的氨基酸(p=0.03)。纈氨酸也使雞蛋蛋清得到顯著的增加。
在14%蛋白的基礎日糧中添加色氨酸并沒有使蛋雞的生產(chǎn)性能產(chǎn)生顯著的效應。可消化色氨酸的每日最低進食量為122毫克/日或2.46毫克/克蛋量。
試驗3:本試驗中測定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低于試驗2中的觀察值,而母雞的產(chǎn)蛋量稍高。生產(chǎn)性能與氨基酸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是由于在14%日糧中添加的結(jié)晶氨基酸總量比試驗2中少。將14%蛋白測試日糧的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成與18%蛋白日糧的可消化氨基酸相等。而不是與總氨基酸相等。
最大蛋量的可消化賴氨酸需要量(p=0.10)為636毫克/日或12.27毫克/克產(chǎn)蛋量。最大蛋量的纈氨酸需要量(p=0.01)為646毫克/日或12.32毫克/克產(chǎn)蛋量。與試驗2相似的是纈氨酸對體增重產(chǎn)生很顯著的效應(p=0.001)。最大蛋量的每日異亮氨酸需要量(p=0.06)為555毫克或10.72毫克/克產(chǎn)蛋量。體增重對異亮氨酸的反應(p=0.05)僅次于纈氨酸。這兩個支鏈氨基酸在試驗2和試驗3中始終表現(xiàn)出對蛋雞的體增重有最明顯的影響。
日糧纈氨酸是唯一使蛋清百分比增加的氨基酸。在試驗2和試驗3都出現(xiàn)由增加日糧纈氨酸引起的蛋清%的提高,纈氨酸是引起這種反應的唯一氨基酸。在試驗3中產(chǎn)蛋量并不由于蘇氨酸或精氨酸日進食量的增加而增加。
飼喂14%蛋白日糧的母雞最高蛋量為52.45克/日,而飼喂16%和18.5%蛋白日糧的分別為51.94與52.69克/日。研究證明:如果在低蛋白日糧中補充足夠的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則飼喂14%蛋白的玉米-豆粕-肉骨粉日糧的蛋雞生產(chǎn)性能與飼喂16%和18%蛋白日糧蛋雞的相等。
試驗4:可消化賴氨酸的測定是通過傳統(tǒng)的方法,即采用三個氨基酸平衡的蛋白水平使用極高蛋白稀釋的方法。飼喂極高蛋白稀釋日糧的蛋雞生產(chǎn)性能表明:母雞需要676毫克賴氨酸/日或11.82毫克/克產(chǎn)蛋量。最佳日糧含18.68%蛋白質(zhì)和0.694%可消化賴氨酸。飼喂傳統(tǒng)的14%蛋白并補充全部氨基酸的蛋雞試驗表明賴氨酸的需要量為742毫克/日;而飼喂1.5%和16%蛋白日糧的母雞分別需要662毫克/日和651毫克/日。所有試驗處理的平均賴氨酸需要量為683毫克/日或12.23毫克/克產(chǎn)蛋量。
試驗5:本試驗中測得蛋雞最佳生產(chǎn)性能的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為143毫克/日。在試驗2中測得的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僅為122毫克/日。本試驗中給母雞飼喂由玉米、芝麻粕、雙低菜粕 (Canola)和肉骨粉組成的日糧,而不是玉米-豆粕-肉骨粉日糧;但兩個試驗中都采用可消化色氨酸值。在試驗5中的母雞為62周齡,而前面試驗2中的母雞小于62周齡。飼喂低胱氨酸基礎日糧的蛋雞僅需要蛋氨酸283毫克/日或總含硫氨基酸496毫克/日。蛋氨酸進食量為283毫克/日的母雞的生產(chǎn)性能很好,產(chǎn)蛋量為51克/日,飼料轉(zhuǎn)換率為2.04;這些指標與飼喂18%蛋白對照日糧母雞的相等。飼喂測試蛋氨酸水平但高胱氨酸基礎日糧母雞的蛋量比用同等蛋氨酸水平但低胱氨酸基礎日糧母雞的蛋量有降低的趨勢。但是,飼喂
最高蛋氨酸水平和最高胱氨酸基礎日糧母雞的產(chǎn)蛋量最高,51.3克/日。用低胱氨酸進行的研究表明:蛋雞的胱氨酸需要量可能不高于213毫克/日。
試驗6:蛋雞的蛋氨酸與胱氨酸需要量在一個由兩部分組成的試驗中進行。給蛋雞飼喂含0.42可消化胱氨酸或含0.15可消化胱氨酸的基礎日糧。飼喂高胱氨酸基礎日糧的蛋雞需要蛋氨酸325毫克/日以生產(chǎn)54克蛋量/日。測得的胱氨酸需要量為244毫克/日以生產(chǎn)54克蛋量/日。與試驗5的數(shù)據(jù)相比試驗6中較高的蛋氨酸和胱氨酸需要量可能一部分與多產(chǎn)的4克蛋量有關(guān)。如果我們將試驗5中胱氨酸需要量213毫克/日換算成每克蛋量的需要量,則母雞需要胱氨酸4.2毫克/克蛋量,而在試驗6中母雞需要胱氨酸4.5毫克/克蛋量。由全部6個試驗所得氨基酸需要量以及試驗的平均數(shù)見表4。
試驗7:四個商品蛋雞品系飼喂5個試驗日糧的蛋雞生產(chǎn)性能見表5。在16周和飼養(yǎng)試驗中飼喂18%蛋白日糧、16%蛋白添加與不加賴氨酸以及14%蛋白日糧添加精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的蛋雞,它們的蛋量、母雞日產(chǎn)蛋量、蛋重、體增重、飼料轉(zhuǎn)換率以及雞蛋成分都相同。全部日糧配制時都添加了蛋氨酸。飼喂14%蛋白日糧添加賴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母雞與其它各組相比蛋量顯著
地少,失去大量體重,而且飼料轉(zhuǎn)換率最差。在試驗最后進行的氮平衡試驗表明:飼喂添加適宜氨基酸水平的低蛋白日糧有提高氮存留的潛力(表6)。飼喂補充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的14%蛋白日糧的蛋雞,日糧的氮存留率約為46%,而飼喂18%蛋白日糧的蛋雞,日糧的氮存留率僅38.9%,飼喂由玉米-豆粕-肉骨粉組成的14%蛋白日糧造成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的日進食量不足。目前在商品蛋雞的低蛋白日糧中添加支鏈氨基酸是太昂貴了。
5.理想氨基酸比例?
在表7中將白殼蛋雞可消化氨基酸相對于賴氨酸的需要量與NRC推薦量(1994)以及荷蘭科學家的建議量(8)(CVB,1996)進行比較。與明尼蘇達(即Dr.Coon)和NRC的氨基酸比例相比較時,荷蘭建議量的主要的差別在于它有較高的蛋氨酸和總含硫氨基酸,但支鏈氨基酸水平較低,尤其是纈氨酸。明尼蘇達和
NRC的氨基酸比例非常相似,但明尼蘇達建議的可消化氨基酸日需要量略高于NRC推薦量。明尼蘇達氨基酸需要量中精氨酸和蘇氨酸對賴氨酸的比例稍高,因為在試驗2中測得的需要量較高。試驗3的結(jié)果表明精氨酸與蘇氨酸的需要量低于試驗2中測定的。由玉米-豆粕-肉骨粉組成的14%蛋白日糧可提供適宜的精氨酸和蘇氨酸量,不需補充另外的氨基酸。明尼蘇達氨基酸需要量中色氨酸對賴氨酸的比例與荷蘭科學家建議的色氨酸與賴氨酸比例相似,二者都低于NRC推薦的色氨酸比例。
6.結(jié)論
試驗目的在于研究維持代謝能(MEm)受溫度(T,℃)的影響以及利用新技術(shù)--用TAM(一種停產(chǎn)藥)或限飼技術(shù)測定雞蛋合成的能量利用率(EUEP)。估測的維持代謝能為:MEm=117.3±2.0千卡/ 公斤;19.7℃時使用TAM的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為:EVEP=60.4±2.0%。在另一個試驗中在75.、15.2、21.4、25.8、32.4與36.5℃下使用TAM技術(shù),測得的MEm與溫度的關(guān)系由以下公式表示:在非產(chǎn)蛋期MEm(kcal/B )=0.905 -6.5873T+209.4;在產(chǎn)蛋期MEm(kcal/B )=143.7-1.612T,假設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恒定為63%。母雞在非產(chǎn)蛋期測定的維持代謝能(MEm)好像是對飼養(yǎng)在7.5和15.2℃下母雞產(chǎn)蛋期維持代謝能(MEm)過高估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雞蛋形成時不能存留的日糧能量
可能用于維持飼養(yǎng)在較冷雞舍條件下蛋雞的體溫。用限飼試驗測定的產(chǎn)蛋能量利用率為0.684和0.716,從兩個回歸公式所得維持代謝能為120和123千卡/公斤代謝體重。從用TAM方法測得的系數(shù),產(chǎn)生了兩個預測代謝能進食量的模式并與文獻中的模式相比較。模式2的估測值最接近[MEI= (143.7-1.612T)+5ΔW+EM×EEC/0.63,式中W=體重(公斤),ΔW=體重變化(克/只/日),EM=蛋量(克/只/日),EEC=蛋能量濃度(千卡/克蛋量)]。
蛋雞氨基酸試驗的主要目的在于測定飼喂低蛋白日糧但補充必需與非必需氨基酸母雞的生產(chǎn)性能能否與飼喂添加蛋氨酸的18%蛋白日糧母雞的相等。由四個品系組成的5866只蛋雞在七個不同的試驗中飼喂試驗日糧8-16周。試驗日糧都等能,含能量2900千卡/公斤,并測定測試日糧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在7個試驗中的2個采用在14%蛋白日糧中補充4個氨基酸水平的方法對每個欲測氨基酸的效果分別評定。除欲測氨基酸外,14%蛋白飼糧補充全部必需氨基酸使氨基酸水平的含量與18%蛋白對照日糧相等。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加入14%蛋白日糧能顯著提高體增重,而且對蛋清和蛋黃比例的影響也比其它氨基酸大。在低蛋白的玉米-豆粕-肉骨粉日糧中添加色氨酸對蛋雞的生產(chǎn)性能無影響。在14%蛋白的日糧中加入非必需氨基酸不能提高生產(chǎn)性能,而實際上有提高飼料采食量和降低飼料轉(zhuǎn)換率的傾向。飼喂14%蛋白、添加蛋氨酸、賴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日糧的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蛋成分與飼喂18%蛋白對照日糧的母雞的相等。研究表明:給四個不同商品蛋雞品系飼喂14%蛋白并添加合成氨基酸的理想蛋白日糧時,它們的生產(chǎn)性能與飼喂較高蛋白日糧的蛋雞相等。飼喂14%蛋白并添加氨基酸日糧的蛋雞,排泄物中氮損失比飼喂18%蛋白日糧的蛋雞低15%,明尼蘇達大學所測定的理想氨基酸比例見表7。與NRC的比例比較明尼蘇達蛋雞的精氨酸、蘇氨酸、纈氨酸和蛋氨酸對賴氨酸的比例較高,而總含硫氨基酸、異亮氨酸和色氨酸稍低??傮w看來,明尼蘇達建議的日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高于NRC(1994)的。當代白殼蛋雞的氨基酸需要量應稍高些,因為與過去的遺傳品系相比它們的日產(chǎn)蛋量在持續(xù)不斷地提高。在14%蛋白的玉米-豆粕-肉粉和骨粉的日糧中限制性氨基酸的次序為:蛋氨酸、總含硫氨基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蘇氨酸和色氨酸。對于日采食量為100克的母雞大致需要配制16%蛋白、由玉米-豆粕-肉粉和骨粉組成的日糧才能給蛋雞提供恰好的可消化異亮氨酸與纈氨酸水平。目前在家禽日糧中使用合成的異亮氨酸與纈氨酸是不經(jīng)濟的。
致 謝
作者謹向Nutri-Quest公司,Degussa公司,Purina飼料公司,Omnus公司,依阿華石粉公司,迪卡家禽研究所以及海蘭國際公司對本研究項目的資助、提供合成氨基酸、石粉或小母雞表示感謝。(沈慧樂 翻譯)
參 考 文 獻
Chwalibog, A., 1991, Energetics of Animal Production. Acta Agric. Scand. 41:147-16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4.9th ed., National Acad. Press, Washington, DC.??
Emmans, G. C., 1974. Energy requirements of poultry, Morris, T. R. &Freeman, B. M. Eds.(Br. Poult. Sci. Ltd. Edinburgh, Scotland), p79-90.??
Peguri, A. and C.N.Coon, 1988. Proc. MN Nutr. Conf., p199-211, Bloomington, Minneesota.??
Pesti, G. M., J. H. Dorfman, and M. J., Gonzalez-A, 1992. Br. Poult. Sci. 33:543-552.??
W. Zollitsch, Z. Cao, A. Peguri, B. Zhang, T. Cheng, and C. Coon, 1996. Int′1 Symposium on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Poultry and Swine, p109-159, Departmentde Zootecnia,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Vicosa, Vicosa-MG-Brazil.??
Cao, Z., H. Cai, and C.Coon, 1995. Proc. MN Nutr. Conf., p257-289, Bloominton, Minnesota.??
Schutte, J. B., 1998. Proc. AR Nutr. Conf., p33-39, Fayetteville, Arkansas.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